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七年级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每题2分,共50分)1、在今天北京附近曾经生活过的远古居民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3、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D、青铜器工艺精美4、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A、战略地位重要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D、环境优美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6、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B、他自己打败的蚩尤C、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D、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8、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逐鹿之战B、夏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施D、华夏族的形成9、今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0、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A、纺织业B、制陶业C、冶铁业D、青铜制造业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BCD1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史称东周D、西周时期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13、关于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14、《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15、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16、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A、私学的兴盛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社会大变革D、士人的解放17、“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18、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楚B、齐C、秦D、燕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西周B、商朝C、春秋D、战国20、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付。”B、“兼爱”“非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仁者爱人”“以德为政”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22、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2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24、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②位于岷江中游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A①③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25、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名医是()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二、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本题共40分)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代表新兴什么阶级的利益?“孝公”指哪国国君?(3分)(2)材料一反映了卫鞅什么主张?他属于什么学派?(2分)(3)卫鞅掀起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掀起这场运动?这场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6分)(4)材料二中的“宗室贵戚多怨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商鞅的哪项措施打击了宗室贵戚的利益?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3分)(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富国强兵”这一目的的措施是什么?(2分)(6)商鞅变法对我们的启示?(2分)2、(14分)依据右图回答问题:(1)右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2分)2)在这些等级中,哪些人属于贵族/统治阶级?最高等级是什么?最低等级是什么?(3分)3)谁有权力封诸侯?哪些人可能成为诸侯?诸侯要履行什么义务?(4分)(4)“国人暴动”主要是由哪个等级的人发动的?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战国时期,开展“百家争鸣”的主要是哪个等级的人?3分(5)这一制度在西周时有何作用/影响?(2分)3、(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1分)(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3分)(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1分)4\(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物?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3(2)右图中的人物有什么政治主张/治理国家的主张?(4分)(3)他主张的教学方法是什么?他在教育方面还有什么贡献?(4分)(4)材料二中的他是谁?属于什么学派?生活于什么时期?他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主张?(5分)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