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1
1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地球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中间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3.大小:地球表面积是5.1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自转轴叫地轴,它的北端和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分别叫北极和南极,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叫赤道。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平行的半圆叫经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3.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线圆(极点除外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东西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4.纬线和经线各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纬度和经度。5.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S”表示。6.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小东大西)。7.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8.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第3课地球的自转2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2.地球是不透明的物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半为黑夜。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第4课地球的公转1.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3.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4北半球地球公转阳光直射情况时间阳光直射点节气季节3月21日前后赤道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赤道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5.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热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6.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好相反。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地球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3第二单元地图第1课地图的基本要素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和注记。2.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3.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1千米=100000厘米)4.图幅大小地图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分母小的反而大。)范围大小内容详略大比例尺地图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范围大内容简略5.识记课本23页“地图上的常见图例”。第2课地图的判读1.海拔: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5.缓坡、陡坡: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6.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同地点的高程。第3课地图的应用1.查找国家用政区图;查找地形用地形图;查找路线用交通图。2.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4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第1课海陆的分布1.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三分陆地),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七分海洋)。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3.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欧、非两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5.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6.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第2课海陆的面貌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南北美洲:西部是山地,往东是平原和高原。2.陆地地形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亚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3.海底地形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54.地球最低处: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第3课海陆的变迁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2.海陆变迁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壳变动:②海平面的升降。(2)人为原因:填海造陆。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4.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2)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5.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6.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7.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第1课天气与气候1.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3.判断天气和气候的方法:短时间为天气,长时间(超过三个月)为气候。4.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在卫星云图上,白色为云区,绿色为陆地,蓝色为海洋。5.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对人体健康越有利。第2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2.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3.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4.一年之中(北半球)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月,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月。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年较差。64.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5.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6.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2)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3)地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7.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8.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测量气温的时间: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不同地区年降水量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降水量也存在差异。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2.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3.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不同纬度降水不同。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2)海陆位置: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5.测量降水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第4课世界气候类型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2.热带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7(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3.温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2)地中海气候:(3)温带海洋性气候:(4)温带季风气候:(5)温带大陆性气候:4.寒带气候: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苔原气候的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5.高原山地气候: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第5课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2.纬度因素:受地球形状
本文标题: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