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系统资料第一节、我们生活的大洲1.亚洲:P2图7.1P9图7.162.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4.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中部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中间高,四周低,起伏大)5.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6.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7.人口特点: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东南亚:印度尼。南亚: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P10图6.148.亚洲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分析。9.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10.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11.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长不利-易产生旱涝灾害,威胁农业生产。12.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13.通常人们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P9图7.1514.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P6·P8A、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方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B、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当地人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称为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C、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D、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集,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E、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岛地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都居住在高脚屋内。由于过的是聚居生话,所以房屋很长。F、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有“地震国”之称,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1、经济发展差异⑴、亚洲经济的总体特点: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很大。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二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2、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3、重要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P13及文字部分)4、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5、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大部马来半岛南部菲律宾南部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大部马来半岛北部菲律宾北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6、国家和居民:⑴、国家:①、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内陆国)、缅甸、泰国、柬埔寨②、马来群岛国家: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尼最大的群岛国家(千岛之国及火山国);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⑵、居民:东南亚居民大多为黄种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7、物产:东南亚著名的稻米出口国:泰国、越南、缅甸;热带经济作物生产状况国家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泰国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菲律宾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菲律宾8、东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原因: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弊。利:1.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2.水运条件,为城市的对外交通提供便利。3.为城市提供水源弊:1、城市废水污染河流。2、河流水患影响城市。9.东南亚的旅游胜地P16·17第三节南亚1.课本P18两段话2.南亚大体在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大部分在北纬10度和北纬30之间3.南亚有3个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3个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2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4.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与我国为临5.南亚人口:12亿人口,平均每平方千米约230人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超过一亿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热带和亚热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2、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印度的自然资源总量较多,但由于人口较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所以说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印度的地形特点:(P19图7.31)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3、印度的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月份风向对降水的影响一月东北风(陆地→海洋)少,旱季七月西南风(海洋→陆地)多,雨季5、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受季风影响,,尤其受到西南风变化的影响:水灾旱灾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6、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归功于印度的“绿色革命”。7、印度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分布的关系:(P38-39图7.41-42)农作物分布地区地形降水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平原多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高原、山地较少8、印度的工业特点: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工业部门分布中心资源条件工业分布与原料的关系钢铁工业加尔各达煤、铁、锰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棉纺织业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棉花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麻纺织业加尔各达黄麻9、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软件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什么落后的。第四节西亚1、中东的范围: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2、重要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3、两个重要的沟通东西方交通要道:⑴、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⑵、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红海的通道。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沟通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大大的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如: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到英国伦敦走苏伊士运河可比绕道好望角缩短7300千米。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注意: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4、丰富的石油资源:⑴、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⑵、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⑶、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国家:①、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②、输出地区或国家及航线: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往西:a(小型油轮)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B(大型油轮)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5、匮乏的水资源:⑴、中东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点:全年高温少雨⑵、中东水资源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多国共用。⑶、解决水资源的措施:兴修水利、海水淡化(如沙特阿拉伯)、高效节水技术(如以色列的滴灌设施)、农业科研。6、文化差异:⑴、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⑵、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⑶、阿拉伯国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伊朗――波斯人,伊斯兰教;以色列――犹太人,犹太教。7、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巴勒斯坦地区。8、总结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地理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文化之争、领土之争第五节日本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首都是东京。2、多山的地形:⑴、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⑵、日本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P20图7.5A、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来说,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火山能带给人们灾难,但是在非活动期间,可以为人类造福吗?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4、发达的经济:⑴、加工贸易型经济:原料燃料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⑵、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原因: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而且这里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地,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P23图7.13及表格。⑶、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世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⑴、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⑵、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典型。⑶、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第八章欧洲第一节欧洲概述P37-41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2)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3)地形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分布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勃郎峰本区最高深受冰川影响:湖泊多—“千湖之国”芬兰峡湾海岸——挪威沿海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的湖泊(4)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日照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适于多汁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雨热不同期))第二节欧洲西部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2、欧洲西部的区域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10欧盟:EU总部所在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⑴、欧盟成员国以及首都:⑵、欧盟对成员国的影响:⑶、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各国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内外贸易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欧洲各国形成同一种势力与美国代表的世界强势集团抗衡,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小视的力量。4、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⑴、制造业: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本文标题:七年级地理期中考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0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