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病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病理学绪论*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三大方法——ABC法)①尸体解剖检查(尸检);②活体组织检查(活检);③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两大方法)①动物实验;②组织和细胞培养。3四大观察方法:①大体观察(肉眼观察);②光镜观察;③电子显微镜观察;④免疫组化观察。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修复【细胞适应的四种表现】: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常见局部性萎缩的五种类型】:(原因、发病机制)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化生的三种类型】:①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②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化生肠上皮③骨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刺激而存过的过程。*脂褐素:萎缩细胞胞质浓缩,胞质中见褐色颗粒,电镜下为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细胞器残存体,称脂褐素。(在心肌细胞及细胞内多见,常位于胞核的两端或周围。)*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增生可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概念、病理变化)*变性:细胞损伤后,因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异常蓄积。【变性五大类型】:*①细胞水肿:细胞质内水分增多而致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肝、心、肾)*②脂肪变性:或称脂肪变,指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肪滴。(肝、心肌、肾小管上皮)*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排列,构成形似虎皮的斑纹。*③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指在细胞内、结缔组织、细动脉壁在HE染色切片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玻璃样小滴、Russell小体、Mallory小体等)*④黏液样变性:细胞间质内出现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⑤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坏死的标志性改变——细胞核的变化: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纤维素样坏死;脂肪坏死;*干酪样坏死: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结核病的特征性标志。(肉眼观微黄,质地松软,细腻,形似干酪,光镜下组织结构完全消失,呈红染无定形颗粒状物)*坏疽(干性、湿性、气性):指继发腐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坏死组织呈黑褐色。(常发生在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坏死五种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③机化;④包裹;⑤钙化*机化(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时,则由肉芽组织长入而代替坏死组织)*凋亡: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凋亡信号转导、凋亡基因激活、细胞凋亡的执行、凋亡细胞的清除)凋亡程序执行者——核酸内切酶、凋亡蛋白酶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凋亡小体(胞核溶解、胞浆突出、细胞器脱落而形成的有包膜包被的小体)凋亡与坏死的比较凋亡坏死机制基因调控的程序化细胞死亡,主动进行(自杀性)意外事故性细胞死亡,被动进行(他杀性)诱导因素病理性损伤或生理性因素病理性损伤基因调控有,主动过程无,被动过程死亡范围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一般为成群的多数细胞形态学特点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形成凋亡小体,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完整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细胞膜及细胞结构破裂,无凋亡小体生化特性主动、耗能过程,有新蛋白质合成,DNA降解为片段,琼脂凝胶电泳呈特征性梯带状不耗能,无新蛋白质合成,DNA降解不规则,琼脂凝胶电泳无梯带状周围反应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心、肝、肺、肠、脑坏死的类型?修复:组织缺损后邻近健康组织的细胞分裂、增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再生:损伤修复过程中,参与修复的细胞在局部分裂增殖的现象。(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肉芽组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观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结局老化为瘢痕组织)【肉芽组织在组织修复的作用】: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34)*充血:由于动脉血液流入过多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原因:{病理性}炎症性充血、侧肢性充血、减压后充血;病理变化:“红、肿、热、功能增强)*淤血:组织或器官由于局部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或被动性充血。(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受阻、心力衰竭;病理变化:紫绀,“紫、肿、凉、功能降低)【重要器官的淤血】慢性肺淤血:常由左心衰竭所致肉眼观:肺体积增大,质实变,色暗红,(急性)切开淡红色泡沫状液体;(慢性)咳铁红色痰光镜下:①肺泡壁淤血水肿变厚②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巨噬细胞③巨噬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吞噬红细胞分解成含铁血黄素颗粒*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或肺间质可见将红细胞吞噬分解成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慢性肝淤血:常由右心衰竭所致(长期则形成淤血性肝硬化)肉眼观:肝体积增大,质实变,色暗红,可呈现“槟榔肝”光镜下:①肝血窦高度充血扩张②肝小叶中央区萎缩,周边区脂肪变性*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在肝切面上可见红黄相间的网络状花纹(肝细胞脂肪变性区呈灰黄色,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因淤血呈深红色),形似槟榔切面,故称之。【血栓形成】(概念、形成条件)*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血栓)的过程。【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完整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血小板的活化)②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涡流形成?)③血液的高凝状态(获得性、遗传性)【血栓形成过程形态】:①白色血栓②混合血栓③红色血栓④透明血栓(闭塞性血栓、附壁血栓)*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栓子),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现象。【栓子运行途径】:正向性运行;交叉性栓塞;逆行性栓塞(P46-47)【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最常见);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等*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梗死区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边缘有充血出血带)好发: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器官(心、肾、脾——凝固性坏死;脑——液化性坏死)病理变化:梗死区形状与动脉分布有关①肺、脾、肾——锥体形②心、脑——不规则形或地图形③肠——节段状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梗死灶呈红色,有弥漫性出血)好发:组织疏松、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肺、肠)病理变化:梗死区形状与动脉分布有关①肺——锥体形②肠——节段状第四章炎症*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基本病理变化】: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增生。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并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反应。*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抵抗致炎因子的主要防御手段。)【液体渗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①内皮细胞收缩②内皮细胞的损伤③穿胞作用增强④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渗出液于漏出液的区别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蛋白量30g/L以上30g/L以下相对密度1.1081.108有核细胞数500*106/L100*106/LRivalta试验阳性阴性凝固性能自凝不自凝外观混浊澄清【炎症白细胞游出的特点】:(阿米巴运动的方式)损伤因子不同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也不同:①化脓性感染/细菌感染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②病毒感染/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③过敏反应/寄蚀感染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炎症类型】(常见疾病、好发部位)急性炎症:变质性炎:好发于心、肝、脑常见: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炎;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神经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等)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卡他性炎①浆液性炎:(特征:浆液渗出)好发于疏松结缔组织和浆膜、黏膜、皮肤等处常见:高温(如烧伤)、毒蛇咬伤、蚊蜂叮咬及其他化学性因子、病毒、细菌感染等,如结核杆菌引起浆液性胸膜炎、风湿病引起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感冒初期鼻炎等浆液渗出物弥漫浸润结缔组织(炎性水肿);聚集浆膜腔(炎性积水)②纤维素性炎:(特征:大量纤维素渗出)好发于黏膜(假膜性炎)、浆膜(绒毛心)和肺脏(肺实变)常见:尿毒症、白喉、痢疾等*假膜性炎:纤维素性炎发生在黏膜时,渗出纤维素、白细胞和其下的坏死黏膜组织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假膜)的炎症。*绒毛心:发生在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搏动,渗出的纤维素在心外膜表面被牵拉成绒毛状。*肺实变(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时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充填而致,呈红、灰色肝样变期。③*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一类特征性炎症。病变特点:1.灰黄色或黄绿色混浊、黏稠液体(金葡菌引起)2.灰绿色稀薄脓液(链球菌引起)(脓细胞:脓液形成过程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常见:(依病因、发生部位及病变特点分类)(蜂窝织炎与脓肿区别)1)蜂窝织炎:发生在疏松组织的弥散性化脓性炎好发部位:皮肤、肌肉和阑尾等处病因: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病变特点: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弥散性浸润,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2)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伴脓腔形成好发部位:皮下和内脏等处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病变特点:病变较局限,仅在局部形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脓腔④出血性炎⑤卡他性炎慢性炎症:增生性炎:①非特异性增生性炎:发生在黏膜局部,黏膜上皮、腺上皮和肉芽组织增生——炎性息肉好发于肺及眼眶——炎性假瘤②*特异性增生性炎: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又称肉芽肿性炎或炎性肉芽肿。(感染性肉芽肿:朗汉斯巨细胞——花环状;异物性肉芽肿:异物巨细胞——不规则)【炎症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以体表的急性炎症最明显)【炎症蔓延扩散】:局部蔓延、淋巴道播散、血道播散*血道播散:指炎症灶的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或其毒素被吸收入血而引起的播散。①菌血症:细菌在局部病灶生长繁殖,并经血管或淋巴管入血,血液中可查到细菌,但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②毒血症:大量细菌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③败血症:细菌入血,并在血中大量繁殖及产生毒素。血培养常可查到病原菌。④脓毒败血症:脓菌入血,不仅在血中繁殖,且随血流播散,在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多个继发性脓肿。肉芽肿和肉芽组织的区别?????第五章肿瘤*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癌症一位——肺癌)【肿瘤的命名原则】:表明肿瘤的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良性或恶性)。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恶性肿瘤:一般称为“癌症”①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②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③癌肉瘤:既有癌成分,又有肉瘤成分少数其他肿瘤:①“母细胞瘤”多为恶性(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为良性)②“瘤”结尾的恶性: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③以“病”或人命命名的肿瘤:尤文肉瘤、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黑色素细胞(痣)→癌化→黑色素瘤(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肿瘤的主要成分)、肿瘤的间质(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不具特异性,对实质有支持、营养作用)【肿瘤的异型性】:恶性肿瘤分级——分化程度越高,恶性程度越低(Ⅰ级分化好、恶性度
本文标题:《病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0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