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红楼梦》与社会人生.
《红楼梦》与社会人生《红楼梦》与现代社会人生•《红楼梦》: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至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京都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本专题有若干讲,包括管理、教育、处世、公关、说话、文化等内容,均以“读《红楼》,话……”的形式出现,每讲1-2课时。•一、读《红楼》,话管理•二、读《红楼》,话教育•三、读《红楼》,话处世•四、读《红楼》,话公关•五、读《红楼》,话言谈•六、读《红楼》,话文化读《红楼》,话文化1•1.诗词;2.对联;3.谜语;4.谶语;5.戏曲;6.宗教;7.园林;7.饮食;8.医药;9.服饰;10.书画;11.节日;12.工艺;13,游艺;14.器物……•破足道人《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读《红楼》,话文化2•甄士隐《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读《红楼》,话文化3•对联3幅:•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贾雨村口吟联语: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智通寺联语: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宁国府上房内联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孽海情天联语: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读《红楼》,话文化4•谜语十则贾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枕头;兽头)•贾母:猴子身轻站树梢。(荔枝)•贾政: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砚台。让宝玉告诉贾母谜底,是否虚伪。贾政的画像)•元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爆竹)•迎春: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算盘)•探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读《红楼》,话文化5•惜春: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佛前海灯)•黛玉: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更香)•宝玉: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镜子。有的早期《石头记》抄本没有这则谜语,而且又见于冯梦龙编《挂枝儿》,故有研究者认为是后人增补。)•宝钗: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去,恩爱夫妻不到冬。(竹夫人)•三•读《红楼》,话处世三、读《红楼》,话处世1•本讲题通过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为人处世的深度解析,不仅让学员欣赏到《红楼梦》在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等方面的艺术特点,而且还要联系现实社会实际,让学员学习和借鉴《红楼梦》中人物的处世哲学,从而学会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三、读《红楼》,话处世2•黛玉宝钗:截然不同。出世与入世,不同的思想、性格与不同的人生。•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注重现实的人们,你去喜欢薛宝钗吧!倾向性灵生活的人们,你去爱慕着林黛玉吧!人类中间永远存在着把握现实功利与追求艺术境界的两派;一个人自己也常可能陷在实际福利与意境憧憬的矛盾中;林、薛两种典型,正是《红楼梦》作者根据这种客观的事实所创造出来的对立形象。”三、读《红楼》,话处世3•《红楼梦》问世不久,产生钗黛之争。“拥林派”、“拥薛派”争执不休,学者竟“几挥老拳”,后又出现“钗黛合一”说,“双峰并峙”说,官司永远打不清。•原因:形象大于思想;不是鉴赏态度而是“充”。•俞平伯:“双峰并峙,二水分流”。“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黛玉多愁善感,清高绝俗、热爱文学、没有心机,是个可以与之吟诗唱曲的才女,但她也有小心眼、言语苛刻、孤傲难相处的毛病;宝钗美貌、端庄、平和,是一般男子感到“受用”的贤妻,但城府较深。三、读《红楼》,话处世4•《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林黛玉和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想家,一年回家。妻子正织布,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绢割断,以此比喻学业中断将前功尽弃,规劝乐羊子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咏絮才”:《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三、读《红楼》,话处世5•(一)孤傲出世的林黛玉•性格特质:自卑、孤傲、敏感、多疑、优柔。•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其他女性不同,是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三、读《红楼》,话处世6•她是一个没有现世企图的才女,自命清高,与人隔绝。向外人世圈子越缩小,内心的发展就越抽象、越深细。•她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博览诗书,生活充满文艺情趣,心醉于《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浪漫传奇。听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便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咏菊》:“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慰秋心?”《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都纯粹描写自己的身世与心境,完全与现世积极的企图无关。(与陶之不同)三、读《红楼》,话处世7•她寄情于自己的诗画天地,对外界人情世故甚少关注和体察。唯一留心的也只是自己喜欢的人、自己的命运以及大自然的花草,别人热衷的、喜欢的,她根本不在意。《葬花吟》自卑自怜情结表露无遗。•黛玉言语苛刻。湘云说她“专挑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宝钗说“真真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小红也说她“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刻薄言语换来的是大家的反感。犀利往往受害,不如像宝钗那样装愚藏拙。她的挑剔犀利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撕裂了别人和自己的关系。•“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第6回)三、读《红楼》,话处世8•黛玉敏感忧郁,动辄摆脸色耍小性。相比宝钗的“品格端方,容貌丰美”,黛玉“自许清高,目无下尘”。因为晴雯在气头上没有听出是谁没有给自己开门便缩在墙角独自哭泣,也不顾露冷风寒;与宝玉一言不合便铰了自己一针一线辛辛苦苦为宝玉绣的香袋,气得大哭。本是“多愁多病”,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在封建势力的沉重压力下,“无依无靠”的林黛玉处境越来越孤独,前途越来越渺茫,唯有和宝玉的凝结着叛逆者共同理想的爱情时时给她以希望,“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无奈举家上下扼杀了她的希望,毁灭了她的理想,甚至夺去了她的生命。“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三、读《红楼》,话处世9•造成这场悲剧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黛玉的清高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恪不入,无法博取长辈们的喜爱,更别说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自傲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她的《葬花吟》正是她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一个柔弱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无数摧残之后,在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殒。黛玉临死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无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她无奈地说出了“宝玉,宝玉,你好……”。(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三、读《红楼》,话处世10•黛玉与宝玉:黛玉一再试探;气撒在宝玉身上与宝玉的哄。王熙凤挑起拿戏子比黛玉:凤、钗、宝玉、湘、黛的不同表现。三、读《红楼》,话处世11•黛玉与宝钗:心胸气度:褊狭与大度;目无下尘与浑然不觉;图嘴上一时之快,而得罪人与知道也不肯多说。•“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第8回)三、读《红楼》,话处世12•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同时得罪了四个人)三、读《红楼》,话处世13•贾母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怎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头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第29回)•贾母人老易忘;宝钗说明取悦贾母,黛玉点破却装没听见;宝玉粗心;探春由衷赞赏;黛玉嘲讽,破坏了和谐。三、读《红楼》,话处世14•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他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可巧遇见林黛玉独立在花阴之下,问他那里去。薛宝钗因说“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他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第34回)•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第35回)•黛玉难免伤口撒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宝钗则大度而不予理睬。三、读《红楼》,话处世15•黛玉与湘云:•湘云给袭人等四个丫头带来戒指儿,黛玉怪她上次打发人给她们送来时不一起送来,并说湘云“真真你是糊涂人”。湘云便解释说,一是怕给了丫头的东西跟小姐的弄混了,二是怕送东西的人不知道丫头的姓名给弄错了。接下说道:“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这倒是四个的,难道小子们也记得这么清白?”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宝玉便接着说:“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没想到宝玉对湘云的赞美,立刻遭到了黛玉的讥讽:“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第31回)•众人赞美;黛玉讥讽,破坏了谈话的气氛,得罪了人。•黛玉与众人:孤高与敬而远之。三、读《红楼》,话处世16•(二)圆融入世的薛宝钗•宝钗咏白海棠:“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宝钗花名签:“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作“春风”。)•性格特质:温厚、内敛、圆融、多思、理智、现实。•“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较之黛玉,宝钗的天生丽质中更多带着一份少年老成。•宽厚豁达,从容大度,言谈举止从礼合节。对长辈,她奉行“悦亲”之道,事事让长辈高兴,但不盲从,长辈犯糊涂,她也要规劝。薛蟠这个“呆霸王”因对柳湘莲无礼而遭到毒打后,偏袒儿子的薛姨妈执意要为儿子报复,宝钗劝母亲不可“偏心溺爱”,不能“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化解了一场冲突。参见拙文《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与柳湘莲痛打
本文标题:《红楼梦》与社会人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1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