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是快乐的》—说课设计一、说教材:《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圣诞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二、说学情:作为刚进入四年级的孩子,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但对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理解不够;还不知道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1、四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课文,理解文本的主要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能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思想品质。四、说教学重难点:能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在反复的研读中领悟“给予是快乐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这篇课文的设计理念。五、说教法、学法:《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因此,根据学生实际和略读课文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让学生通过联系自身实际谈体会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六、说教学流程: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将安排如下五大板块开展教学。第一板块:师生对话,解题导入;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第三板块:精读课文,感受给予、快乐;第四板块:拓展升华,深化主题;第五板块:作业自选厅。七、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课题“给予是快乐的”,从以下五个层面来加以理解。第一个层面:在情境导入中,引入“给予是快乐的”。在这个环节,我将联系学生生活,让他们回忆自己在得到礼物时,得到别人帮助时是什么心情进行谈话,让学生明确“得到往往是快乐的”,然后,老师话锋一转“可是,美国作家丹。克拉克却说‘给予是快乐的’,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悬念来引入本课课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产生心动的感觉。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引入学生对课题的思考,既让学生获得了“给予是快乐的”的初步印象,又激励学生产生了阅读的行动。第二个层面:在初读课文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老师教过的方法读懂课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刚才提的哪些问题,让学生初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第三个层面;在深入研读中,感受“给予是快乐的”。这个环节是我本堂课的重点。首先,我将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状况,出示“问题在哪”的图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然后,我放手让每个学生去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我想要这样的哥哥和我要当这样的哥哥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在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等等,鼓励学生深入地阅读课文,并尝试着在文中去寻找答案,也可以跟同伴合作交流。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有价值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的感情动起来,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摩、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第四个层面:在切己体察中,感悟“给予是快乐的”。在这个环节,我将联系自己的切身经历,向学生讲述“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是否有给予别人的快乐。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训练,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了“给予是快乐的”的深刻内涵。【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交流,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重新“激活”,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第五个层面:在交流互动中,拓展升华给予的意义,适时进行情感教育。•1、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篇短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给予”的内涵,知道我们应该给别人留下美好的思想,美好的行为等。•2、我还引导孩子联系自己谈:(出示)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总结:同学们都帮助过他人或被他人帮助过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3、播放《爱的奉献》。此时此刻,学生可能有很大的感触,每一个学生都会明白:乐于奉献,勇于付出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时请学生大胆的写下来,还可以配上图。引导学生激情满怀地读读自己的体会,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突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处理,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成”,并实现了思维的内化、情意的激发。努力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的课程,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落实。八、作业自选厅:•1、常规性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拓展阅读:•(1)可以找相同主题的文章阅读。搜集表达“给予是快乐的”这种情感的名人名言。•(2)举行读书展示活动,把课外找到的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交流。•3、实践作业:记住这世间最美好的语言“给予是快乐的”,向文中的小男孩、保罗学习,共同播撒爱心,赢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设计意图】:力求体现不同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体现大语文教育是引领人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主动发展。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九、说板书设计:24、给予是快乐的(索取)(给予)保罗←————小男孩————→弟弟↓不是获得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默读,思考: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1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