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七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科学是一门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担任初一两个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两个班共有学生49人。这届初一的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较浓厚以及科学老师的严格要求,总体来说这群孩子他们的科学素养还是十分理想的,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我们的学生对科学都有浓厚的兴趣,我想只要教师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想必是不难的。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浓厚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二、教材简要分析:第1章“科学入门”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序地开始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因此,本章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第2章“观察生物”是从宇宙和地球等宏观环境进入到人类周围的局部环境。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本章首先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然后通过观察,对生物进行外形结构描述和分类,再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来学习生物体的一般特征,体现了生物体构造的层次性。第3章“地球和宇宙”中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几乎都已接触过。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表面的大陆和海洋,已接触过地球仪,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关的常识。这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年级中的第二次循环。在7-9年级,更多的是从原理上理解这些科学现象。其中的月相变化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物体在空间运动时的相互位置的变化关系,虽然小学阶段已有接触,但在本章中仍然是个难点,需要做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来理解。第4章“物质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到地球上的生物与非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是自然界不同层次的物质。小学阶段已学习用感官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以及物质的溶解和三态变化现象。7-9年级将借助于显微镜认识细胞和单细胞生物。同时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不要小得多,建立起物质由微小粒子——分子构成这一概念。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肉眼无法直观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数字和模拟实验来说明。但分子这一概念十分重要,只有认识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才能解释物质的特性。本章仅仅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性、酸碱性、其它特性如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等将在以后几册“电路”“电和磁”“生活中的水”“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材料”等教学内容中叙述。三、教学策略及措施:新教材具备以下特点: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新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以上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创新精神。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1、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第一、建立“情景与互动式”教学。第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第三,重视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课堂上充分利用教学信息资源。2、优化实验教学途径。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学生只有遵守实验的“游戏”规则,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策略是:《科学》课程要求我们优化实验教学途径,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首先,课堂中演示实验和随堂小实验相结合。其次,对于分组实验,我们不能将其作为学生验证科学规律的一种手段,同时学生必须克服“照方抓药”的通病,否则浪费了时间,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假期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积极拓展实验教学途径。具体措施:(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2)加强科学用语的教学(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4)加强实验教学(5)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四、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课时备注29月7日-9月13日1.1科学在我们身边11.2实验和观察1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2439月14日-9月20日1.4温度的测量11.5质量的测量1长度和体积、质量测量实验课11.6时间的测量1449月21日-9月27日1.7科学探究1第一章复习1单元测试及试卷讲评2459月28日-10月4日2.1生物与非生物22.2常见的动物24国庆放假3课时610月5日-10月11日2.2常见的动物12.3常见的植物12国庆放假4课时710月12日-10月18日2.3常见的植物22.4细胞24810月19日2.4细胞12.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34-10月25日910月26日-11月1日2.6生物的结构层次3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141011月2日-11月8日第二章复习1单元测试及试卷讲评2期中检测14期中考1111月9日-11月15日3.1认识地球13.2地球仪和地图23.3太阳和地球141211月16日-11月22日3.3太阳和地球13.4观测太空23.5月相141311月23日-11月29日3.5月相13.6日食和月食23.7探索宇宙141411月30日-12月6日3.7探索宇宙1第三章复习1单元测试及试卷讲评241512月74.1熔化和凝固14.2汽化和液化24.3升华和凝华14日-12月13日1612月14日-12月20日4.4物质的构成14.4物质的构成14.5物质的溶解性14.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41712月21日-12月27日4.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第四章复习1单元检测及141812月28日-1试卷讲评1期末总复习3元旦放假1课月3日时191月4日-1月10日期末总复习4201月11日-1月17日期末总复习4211月18日-1月24日期末总复习4221月25日-1期末考试月31日232月1日-2月7日学期工作总结、教学反思钱清镇中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科学》新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全面培养有较强创新意识,具有全面知识与技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课程。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二、教材分析:《科学》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途径。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它们分别是“观察生物”、“地球与宇宙”、“物质与特性”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第1章“科学入门”,本章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初步进行科学研究。教材中先是用一个电灯熄灭后寻找原因的探究过程作为范例,再通过测量人的脚印长短判断人身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第2章“观察生物”是从宇宙和地球等宏观环境进入到人类周围的局部环境。本章首先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然后通过观察,对生物进行外形结构描述和分类,再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来学习生物体的一般特征,体现了生物体构造的层次性。第3章“地球和宇宙”更多的是从原理上理解这些科学现象。其中的月相变化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物体在空间运动时的相互位置的变化关系,虽然小学阶段已有接触,但在本章中仍然是个难点,需要做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来理解。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是第2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将学习地球运动的规律,地球公转和自转,昼夜、年、月、日的形成等,因此在教学中如涉及这些内容,请不要展开。第4章“物质的特性”,引导学生认识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到地球上的生物与非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是自然界不同层次的物质。借助于显微镜认识细胞和单细胞生物。同时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不要小得多,建立起物质由微小粒子——分子构成这一概念。只有认识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才能解释物质的特性。本章仅仅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性、酸碱性。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完整的“探究”:①怎样根据人的脚印长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另有8个学生分组实验和2个制作活动。三、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学生只有遵守实验的“游戏”规则,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策略是:《科学》课程要求我们优化实验教学途径,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首先,课堂中演示实验和随堂小实验相结合。其次,对于分组实验,我们不能将其作为学生验证科学规律的一种手段,同时学生必须克服“照方抓药”的通病,否则浪费了时间,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此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假期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积极拓展实验教学途径。一、教材分析教材安排的顺序是科学入门、观察生物、地球与宇宙、物质的特性,组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到这门课程,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作铺垫,但不能过难过深,所以还是以比较直观的描述性内容为主,较少出现需要抽象推理的内容。同时没有出现公式,也不要进行定量计算。科学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科学新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科学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以上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创新精神。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入门》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形成测量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温度计和托盘天平。教学难点是:刻度尺等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及读数,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观察生物》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分类方法,知道合理的分类有助于科学研究;体验生物的个体组成与群体组成与其它物质一样都是有层次性的;学会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简单的探究过程;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知道细胞的结构、分裂、生长、和分化,知道动物与植物的区别,知道多细胞生物的组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是:显微镜的操作技能,生物分类的理念的建立,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等生理活动,组织、器官、系统以及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本文标题:七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1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