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整理)
七年级美术教案(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德令哈市四中陈洪乾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课的类型:美术欣赏评述课授课年级:七年级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欣赏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美术课的难点。尤其是对于经典优秀美术巨作的教学中,由于年代和理念的差异性,学生对其很难理解并且不容易产生兴趣,往往流于形式,成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根本领略不到经典美术作品的无尽内涵。另外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欣赏课,学生参与性低,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善于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文化情境,以研究性学生,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我在教学中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条以初步欣赏、美学分析、查阅资料、联想引申为线索的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层层剥壳,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逐步达到对作品内涵的深刻感知。即照顾到传授该作品的社会认知,又尽量带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同思想内涵。2、提高学生对艺术(美术、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学重点: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教学过程:1、采用提问式导入新课。举例说体验劳动后的感受。如:建筑工地——热情高涨,打谷场——丰收的喜悦,纺织厂——有节奏的繁忙等。(通过举例方式,创造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畅谈自己经历劳动或者所见所闻的劳动后的感受。让学生口头描绘劳动画面,劳动感受。营造一种讨论热烈的气氛引入新课。)2、导语: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劳动场面,表达劳动情感的。引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讲解目标。3、请同学注意。听: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看:画面的构图、色彩、明暗、形象、风格。播放图片《在激流中前进》、《粮食》。音乐片段《黄河船夫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庆丰收》。让学生配对音乐与图片,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围绕看、听要求运用专业术语回答。如:《黄河船夫曲》——《在激流中前进》,题材相同,作品流露的情绪相同。《黄河船夫曲》:声音浑厚、有气势。通过短促的喊号声和渐强的梯度节奏表现了划船动作。感觉经过紧张的险滩战斗,船工心里充满着愉快、希望与光明。《在激流中前进》:色彩凝重,用笔粗放,构图有些偏。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表现河的大、船的小;浪的险、人的艰。两件作品都表现了船工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用这种方法回答另一幅搭配好的作品《粮食》——《庆丰收》。4、设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画有什么好处?作者通过作品想告诉你什么?引导学生发掘作品的思想内涵,概括艺术的风格。5、分析音乐与美术在表现方式上的不同。(屏幕显示)[音乐]以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事物和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通常认为,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由此奠定了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特征。[美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具有造型性、空间性、构成性特征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观形象的艺术。绘画借助于线条、明暗、色彩、解剖、透视等造型手段,创造反映事物审美属性的图象,表现其内容和社会意义。6、学生概括绘画作品欣赏要点,教师归纳,屏幕出示:•绘画角度:欣赏作品的构图、色调、用笔、形象等。•绘画背景: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艺术环境、绘画风格。•作品思想:通过作品题材、表现场景感知表达的思想、体现的精神。•观众感受:欣赏后的心理体验,对自身的触动。7、学生根据欣赏要点,欣赏课文P2、P3、P4其余的劳动作品。屏幕出示思考、讨论要点(见下)及各幅作品的背景资料(略)(1)不同作品的表现方法、艺术风格。(2)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3)欣赏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围绕三个思考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启发学生从整体、局部、色彩、线条等多个角度去欣赏作品,鼓励学生用简洁、完整的语言评述作品。如:《牛耕》画面简洁、色彩对比鲜明,线条飘逸。画面富有运动感画中人物劳动的很轻松,体现了劳动的美。从背景看,揭示当时统治者希望永远控制劳动者、奴役劳动者的心态。从画中体会到的劳动美能激发自己对劳动的热爱。8、谈谈自己对欣赏劳动作品后的体会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如:《养鸡女》——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物母爱般的情感。《北方的九月》——劳动创造的美,收获劳动的喜悦、深情。《清明上河图》——劳动的紧张、繁忙。《捣练图》——对待劳动的态度一丝不苟。《推磨》——劳动的艰辛《在激流中前进》——劳动的信念。劳动者团结一心的精神。9、提问:除了美术和音乐,还有哪些表现形式?语言、文字、诗词、舞蹈、动作等讨论用其他方式如何表达,启发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内心感受。(1)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如:船夫、收割者、养鸡女、耕地者等。(2)文学表达方式,写一段话或散文。选好背景音乐,进行朗诵表演。(3)选择合适的音乐和美术作品配音。(教师事先准备若干乐曲片段供学生选择)此环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表达方式,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发挥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10、总结全课。通过学生对劳动作品的欣赏、感知,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欣赏教学的难点。第一课时着重研究了欣赏的方法,第二课时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教学后记: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活动一:校园表现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教学目的:1、综合运用透视原理和相关技法,观察、写生好校园建筑为主体的风景。2、提高学生表达现实景物和热爱学习环境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筑风景写生的方法。教学难点:概括地表现富有美感的校园建筑特征。教学准备:教具:课前选择好适合学生作画的建筑景观并作写生范画,上课用的写生画具和有关建筑风景作品。学具:画板或书夹、铅笔、纸张、取景框等画具。教学过程:一、学生至写生场地,组织教学,检查画具,提出写生要求。在选景中,主要在校园内选择有“画意,”角度合适,空间合理、主体突出的建筑,要考虑它的体量和透视角度,或平行或成角或两者兼顾,均依据实际环境条件,作出全面设计,决不能把学生带出教室后再作无目标地选择。要根据学生写生水平和可行性,作出适合学生完成标准的写生范画。对学生的写生组织和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携带什么学具,组织上是按小组还是集体,一是要根据场地范围,二是考虑教师指导方便,三是针对学生组织纪律,这些均是写生前的准备。特别是纪律要求更应明确具体,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写生的条件,有画板更好,没画板可用书夹代用,学生坐的问题也应考虑,如席地坐学生容易乱动砖石不卫生,如带凳子,则需事先安排。二、写生方法。这是讲解的重点,可结合阅读教材,作画演示边讲边画,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选景角度,透视关系和与实物距离。2、处理好写生活动与教材要求之间的关系。启发对“排除杂树、花坛等”要求的理解。为什么排除,只是遮挡视线吗?再对比学生范作,其中还有提炼概括问题,美的组合构成问题,都是经观察分析,取舍后的结果。然后根据本课写生对象提出观察要求。3、生要求。对建筑风景写生,面临任务很多,按常规应有取景常识问题,远、中、近景处理表现问题等等,这些知识限于本课容量,只能留待其他课题逐步完成。对照单元教学目标所确立的本课教学目的,以侧重建筑物本体表现去印证透视原理,根据这一目的展开教学是主要任务。所以在表现方法上集中建筑物的块面构成分析,抓住形体特征,确立透视角度、视平线的方位,决定透视面的缩狭变化特点。作画中启发学生可对建筑实体进行大胆取舍。对构图合理性等问题不要涉及知识过深过细。只要能合理用纸,在笔法上,景物前后关系上应鼓励学生多放开一些,以表现出学校景色特点为主,这一点可尊重学生个性。三、作业指导本课教学活动中排除学生写生难点的方法,在于选准写生主体,同时要借助教师的示范与引导讲述。适时激发学生作画兴趣,鼓励学生在安排画面上细心,表现形象上胆子大放得开。教学后记:活动二:校园伙伴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步骤。教学重难点:1、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的不同。2、人物动态与重心的掌握。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一张2开的白板纸、投影仪、投影片(单片、复合片)、录音机、录音带、每组一条2米长的小绳(课前发下)。2、学生准备:画纸、铅笔、彩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谈话激趣,情感渗透。“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比比看哪些同学表现的最积极最投入,让我们愉快合作,共同学习研究,一起度过一段最难忘的时光。大家说好吗?”(2)导入新课。“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与研究‘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校园伙伴’这一课。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与研究两个问题:①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②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大家齐读一遍。”(用投影片出示课题)2、新授。(1)学习研究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A、利用人体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学习与研究问题一。校园里的伙伴就是我们的同学,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么谁能说说平日里同学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吗?”(生答)“大家说得很好,观察得很仔细。我们人是最完美的形体,其组合匀称、谐调,头与躯干和四肢之间存在着恰当的结构关系。那么,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呢?大家知道吗?想不想知道?下面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来测量一下,你就会发现结果的。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师:“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分组来测量:一组和二组测立姿的;三组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的;四组测坐姿中席地而坐的;五组和六组测跪姿的。测量时每组要有分工:有测量的、有被测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的、还有汇报的。被测的同学在测量时一定要把腰背挺直,平视前方。每组先测量一两个同学,现在开始。”(教师指导)B、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投影片出示数据。师:“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站约7个头长;坐约5个半头长;席地坐约3个半头长;跪约4个半头长。(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般规律的4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A、过渡。(出示复合投影片:人体正立与活动时肩胛带与骨盆带变化对比图)师:“立姿与坐姿是表现人体相对静止情况下的形态,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物形态的动作变化很大。在绘画中,大家觉得相对静止的形态容易画,还是运动的形态容易画呢?(生答)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投影片:两种姿态图),看看人体正立和活动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回答,得出结论:出示文字投影片)正因为人体正立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成水平状,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所以觉得容易画。而活动的人体,肩胛带与骨盆带倾斜呈相反状,左右不对称了,所以觉得难画。不过,这里面有个小巧门,只要大家掌握了运动人体形态的重心、重心线和动态线,那么,你就会觉得很容易了。大家想知道吗?(生答)那好,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与研究第二个问题: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B、重心和重心线。(出示复合投影片:先出示图,再出示概念。)①重心的概念:师:“人体平衡靠重心的稳定,那么什么是重心呢?重心是指物体的重力的中心。谁能说说我们人体的重心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人体重心
本文标题: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1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