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2016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2016(按章节排列)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符号实践。本教材的基本观点是“符号实践”观,这个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基点上,对西方19世纪末期以来发生的“语言论转向”(linguisticturn)以来的文化符号学-语言学观点加以改造形成的。它事实上贯穿于对美、美感、审美、美育、艺术等重要概念和现象的描述和阐释中。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基本观点,才能说对课程学习开始入门。第二,美学。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美学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它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第三,荒诞是西方现代审美范畴之一,指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中并引起人的复杂感受的现代情绪。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第四,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1:1.618(大致为2:3,3:5,5:8)。黄金分割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又于1854年得到德国数学家蔡辛的几何学证明。西方人普遍认为“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是最美的比例。黄金分割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在艺术和生活中经常被采用的比例关系。第五,艺术和艺术美。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命符号。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的美,是艺术符号系统所显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技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技术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开拓和创造本性并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第六,美感。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是在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美感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第七,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美感的一种特殊的深层形态,它是日常体验的升华,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瞬间直觉,是心灵在直觉中的建构,是意义在瞬间的生成。第八,审美通感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它是指在主体的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第九,形式美。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第十,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形态。审美文化是指各种文化系统与审美相联系的状况,也就是指人们的各种文化生活与审美相互渗透或相互交融的状况,它既包括传统的纯审美形态,也包括当前日常泛审美形态。高雅文化指由文化活教育程度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群体创造的、蕴涵了他们的文化旨趣的经典性和代表性的审美文化。空灵是古典性审美文化的特征之一。它一方面指对空幻灵动的艺术境界的追求,一方面意味着表现手法的‘以虚映实’。泛审美是纯审美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播散或接触的状况。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单项选择题1.著名的“美的概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提出“自下而上”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A.席勒B.叔本华C.费希纳D.狄尔泰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4.美学主要是一门(.人文学科)二、判断正误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答:错。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答:错。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三、简答题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P2—P7)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P2—P7四、论述题(无)第二章美及形态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是主观的人是(狄德罗)2、下列美学家中主张美在关系的人是(狄德罗)3、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著名美学命题是(“美是生活”)4、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崇高的美学家是(郎吉弩斯)5、中国古代美学家中,把“情”与“景”、“心”与“”物结合起来认识的是(王夫之)6、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7、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8、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9、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自然)。二、判断正误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答:错。这种说法之承认了人在社会美中的中心地位,而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也在于它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即自然正是在人类的符号实践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美的属性,成为人的生命活力的符号。自然美与人的紧密相关,无法割裂。2、自然美的形式性指自然的美只在于自然事物的形式本身答:错。这种说法不完全。自然美的形式性固然指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形式本身也可以蕴含深层意义。3、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答:对。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社会美的灵魂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作用。4、艺术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具有表现性的符号系统,与观众没有直接的关系答:错。艺术的五个要素是作品、观众、创造、艺术家和文化语境,其中观众是艺术作品生命的完成者和延续者,艺术的价值只有通过观众才能得以实现。艺术与观众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5、通过艺术的“化丑为美”,原本丑的事物就获得了美的属性。答:错。艺术的“化丑为美”是运用符号把丑变为审美对象,赋予它审美价值,但丑的事物其自身属性并未改变。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美的符号性美的符号性特征:美的符号性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包括三层意思:第一,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第二,人类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第三,人类还通过符号构建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2、如何理解美的无功利性美的无功利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具有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这种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另一方面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功利的评价。3、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什么?艺术“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批判、对照和形式创造。艺术家运用符号进行艺术创作必须表达对对丑的否定性评价;必须遵循辨证的原则,在美丑对照中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在创作中运用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将化丑转为美。4、简述优美与壮美的美学含义答:优美与壮美。优美与壮美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对美学范畴。弱小、缓慢、阴柔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静态的和谐就是优美;强大、疾速、刚劲的事物所呈现的偏于动态的和谐就是壮美。两者的根本特征就是和谐,优美与壮美往往是融为一体的。5、简要回答阳刚与阴柔这一对美学范畴的意义答: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特征及相互关系。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阳刚之美偏重于动态和力感;阴柔之美偏重于静态和柔感。在中国古典审美意境中,常常是动中含静,静中寓动,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在中国文化中,阳刚与阴柔经常用于对音乐、人物形象、艺术分类、诗歌意境、文体特征的描述、品评。四、论述题3、具体论述美的形象性特征回答提示:美的形象性: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具体来说,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4、具体论述自然美的特征回答提示: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变异性特征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花自飘零水自流”,它的属性和形式是天然呈现着的,而非人类主观意志所改造成的。同时,自然美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性存在,其本身不构成人类的社会关系。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相比较而言,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呈现,首先是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吸引人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它们的内在意蕴。而且,对人类来说,在特定的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状态中,自然物的形式本身似乎就意味着意义。自然美的变异性,这是指自然物的具有变动特征。理解这个特征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满活力;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5、结合实际论述艺术美的本质回答提示: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和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风驰电掣、生动逼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剥离。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所以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第三章美感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审美态度)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的角度作出论证。2、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眼睛”,这种内在器官使人一下子分辨美丑。3、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畅神说”。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那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生命体验称为“高峰体验”。5、对于美的直接感受能力,西方叫“敏感”,中国古典美学称为(妙语)。6、美感心理中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审美情感)。二、判断正误1、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它们之间妙语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答:错。因为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快乐感,是人和动物均有的。而美感则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快感,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物的超越。因而美感不仅有生物学的渊源,同时有社会学的依据,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则不具备。故美感和快感有明显的区别2、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3、没有审美体验,艺术创造无从谈起。三、简答题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答: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其联系在于审美心理是日常心理的超越和升华,是主体从功利态度、认知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这种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审美活动,
本文标题:《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20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2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