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一、船政学堂的历史沿革···························二、船政人物介绍·································第一章船政学堂创办者——左宗棠··············第二章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第三章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严复····第四章中西文化关系史的先驱典范——陈季同····第五章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六章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创始人——王助······第七章中国近代造船第一人——魏瀚············第八章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第九章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第十章中国现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高鲁·······三、附录·········································船政学堂的历史沿革船政学堂从1866年12月创办求是堂艺局始,校名几经变更,学校也经历了停办、复办的风雨曲折。为廓清船政学堂140多年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几个历史时期加以阐述。第一节船政学堂时期(1866年――1912年)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初名“求是堂艺局”。1866年12月23日,船政工程动工兴建,求是堂艺局也同时开局招生,中国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诞生。1867年1月6日,求是堂艺局正式开学,校址设在福州城内定光寺(又称白塔寺)、仙塔街和城外亚伯尔顺洋房。1867年6月6日,求是堂艺局迁回马尾新校舍,分为前后学堂。从这时候起学校改称“船政学堂”。前学堂(或称制造学堂)聘请法国教师,用法文课本、法语教学,学习造船。因其位置在船政衙门之前,所以习惯称其为“前学堂”。前学堂以后又分为三所学堂:1867年2月成立造船学堂;12月设立绘画学堂(绘事院);1868年2月,设立艺徒学堂(艺圃)。后学堂(或称驾驶学堂)聘请英国教师,用英文课本、英语授课,学习驾驶,因其位置在船政衙门之后,所以习惯称其为“后学堂”。后学堂亦有三所,即驾驶学堂、练船学堂和管轮学堂。1876年3月,船政学堂增设电报学堂,又将艺圃分为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这样,船政学堂前后总共有8所学堂:即造船学堂、绘画学堂、艺徒学堂、匠首学堂、驾驶学堂、练船学堂、管轮学堂、电报学堂。这些学堂因是船政所办,所以习惯上统称船政学堂;又因地点在福建马尾,因此又有“福建船政学堂”或“马尾船政学堂”之称。1912年,船政和船政各学堂归福建都督节制,船政改称福州船政局。从1866年到1912年,这46年是船政学堂发展史上最辉煌鼎盛的时期。作为中国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其体制及办学模式对近代高等实业学堂影响甚大;其培养出的人才活跃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各领域,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这些成就直接奠定了船政学堂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第二节海军学校时期(1913年――1949年)1913年,船政学堂划归中央海军部管理,学校的办学方向从培养造船、驾驶人才转为培养海军人才。1913年10月,前学堂更名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更名为福州海军学校;艺圃改为福州海军艺术学校。1917年12月,增设福州海军飞潜学校;1924年并入福州海军制造学校,1926年又与福州海军学校合并,改称马尾海军学校。1930年,海军部公布《海军学校规则》,校名定为“海军学校”,去掉“马尾”二字。1931年12月马尾海军学校正式改称海军学校,新颁校印。1937年9月,因日军轰炸,海军学校迁往鼓山涌泉寺上课。1938年6月,又迁往湖南湘潭。10月海军学校自湘潭移迁贵州桐梓(史称桐梓海校)。1946年1月,海军学校自贵州桐梓迁往重庆山洞海军总部旧址待命。12月海军学校奉令与在上海刚创办不久的中央海军军官学校(简称海军官校)合并,迁青岛办学,改称“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49年南迁厦门,后迁台湾左营。现在左营海校,仍称“海军军官学校”。校史中仍以马尾海校为宗。船政学堂是中国海军的发韧地。清末民初的海军将领、造船专家及海军的中坚力量主要来自船政学堂。1912年4月,孙中山视察马尾时称赞船政“足为海军根基”。第三节勤工、高航时期(1935年――1951年)1935年5月海军艺术学校停办,在原址筹办“福建省马江私立勤工初级机械科职业学校”(简称勤工学校)。8月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海军艺术学校改为私立“勤工学校”,学校设董事会,萨镇冰任名誉董事长,陈绍宽任董事长,李世甲为常务董事。董事会聘马尾造船所工务长(总工程师)萨本忻为校长。1936年11月,勤工学校规定以电光、齿轮、船锚三者结合图像为勤工学校校徽,以表示学校系工业职业学校性质。1937年3月,教育部准“勤工学校”改称“福建省私立马江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翌年,校名去掉“初级”二字,改称为“福建省马江私立勤工工业职业学校”。1944年3月,勤工学校受福建省教育厅委托办“福建省立林森高级商船职业学校”(简称商船学校)。1946年8月,福建省教育厅令勤工、商校两校合并,改称“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简称高航学校)。1951年10月,福建省文教厅根据全国院校调整方案决定“高航学校”停办。船政学堂发展到勤工、高航时期,其办学方向转向了职业教育,开设了机械(航空、汽车)、电机、船工图算、轮机等专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第四节高职教育时期(1982年――至今)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复办了马尾商船学校。1988年改名为福建船政学校。1994年福建船政学校搬离马尾,1999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与福建交通学校、交通干校、公路技工学校合并升格为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校的原建制撤销。2006年3月,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在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二级船政学院。2006年12月,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11年5月,遵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指示,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第一章船政学堂创办者--左宗棠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阴人。其道德文章、文治武功和爱国精神皆堪称第一,是与林则徐齐名的民族英雄,颇富传奇性,是船政学堂的创办者。情牵洋务创办船政办洋务企业,是左宗棠一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一生的后三十年是同洋务运动密切相联的。只要足迹所至,权限所及,到处都办强国利民的实事:兴屯垦,搞绿化,修水利,禁鸦片,办学校,开工厂,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左宗棠无论是创办船政,还是后来开办西安机器局、兰州火药局、库车火药局、陈克苏制造局、兰州织呢局,都在践行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思想,带有强烈的自强御侮目的。船政是其是兴办的第一个企业。1866年3月左宗棠班师回闽。这年5月(图为马尾造船厂,1867-1871,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的造船厂房是位于马尾造船厂内)他郑重地向朝廷提出了创办福州船政局、自行设计制造轮船的建议。1866年7月清政府批准左宗棠的本章,以“当今应办急务”令左宗棠办理船政。左宗棠择址福州马尾山下建厂建学堂,与法国人德克碑、日意格签订合约,定下船政发展方针大政。后因西北回民起义,朝廷急调左宗棠为陕甘总督。他在缓行期间,物色沈葆桢为接办人员,筹购机器,募雇洋匠来闽。后来船政遇到经费困难,也是由左宗棠上书朝廷,请求朝廷从专项收入中拨款保证船政经费。左宗棠几次挽救船政局于困境之中,对船政的发展功不可没,史界有“创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的定论。铮铮铁骨抗敌御辱1860年5月,48岁的左宗棠受命组建楚军,开始了其叱咤风云的将帅生涯。此后27年中,他先后组建与统帅20万“左恪靖军”雄师,南征北战,东伐西讨,转战于湖南、江西、新疆、蒙古、云南、台湾和越南等22个省份和地区,征程十余万里,立下赫赫战功,其征程之远,战功之高,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将帅超过他。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在抵御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抗战史上,仅有的三个大胜仗,都是左宗棠直接指挥或者遥控的。即:1876-1880年间,进军新疆,先讨平天山南北的回奸白彦虎等并消灭在英、俄策划下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匪帮,随后收复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1884年,台湾海峡两岸的保卫战,击败法国侵略烟并击毙其海军司令孤拨中将(中炮重伤后毙命);1885年,援越抗法之战,大破法军于镇南关与谅山地区,并击毙其陆军头目安邺。特别是西征新疆之战,不畏李鸿章等权奸制肘,不惧英、俄列强威胁,不惮高山大漠之征程险远,以古稀高龄“舆榇誓师”(抬着一口巨大的黑漆棺材,随军而行),终于大获全胜。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倘若没有雄才大略的左宗棠的进军壮举,不仅新疆可能全境沦丧,而且陕、甘一带也岌岌可危!王震大将军生前,经常指点着中国地图对部将们说:“倘若没有左宗棠,这块160多万平方公里的‘雄鸡尾巴’,早就给‘北极熊’叼走了!”因为左宗棠常常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所以外国人对他都非常害怕,不敢冒犯,当时“西洋所震者惟左宗棠”。当时朝朝上下对其评价甚高,有“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说。第二章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沈葆桢(1820—1879),福建侯官(福州市)人,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纂修、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西九江知府、江西巡抚、总理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其一生业绩,最突出的是办理船政,创办学堂、制造兵轮、保卫开发台湾,是一位靠着一腔热血圆了中国近代海军梦的封疆大史。总理船政创办学堂1867年7月,沈葆桢正式出任总理船政大臣。上任伊始,他一方面委派日意格、德克碑回国购买设备,并聘请洋师、洋匠。船政相继从国外聘来52名技术人员担任监工、矿师、绘图员、书记、匠首、教习等职务。(图为马尾船政厂鸟瞰)另一方面在马尾中岐征购土地、建设工厂、船坞、学堂、宿舍等等。左宗棠原订合同设工厂5所、学堂1所,用地200余亩。在沈葆桢主办期间却大加发展:工厂增至13所,学堂增至5所,用地扩大为600亩,规模相当可观。(图为马尾船政学堂)在船政发展的问题上,沈葆桢远识卓见,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而重在学”。他制订了船政学堂章程,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实行严格的管理方法。他每三个月亲自组织对学生的考试,并予以奖惩。他还积极推行留学生制度,选派优秀毕业生到欧州留学。船政学堂先后派出了106名学生留学欧州,这些学有所成的留学回国后成长为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军事、科技等各领域中的精英,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图为马尾造船厂内的船政绘事院,现为造船厂厂史陈列馆)制船造舰圆梦海军1861年1月,船政开始制船造舰。在沈葆桢的努力下,短短5年的时间,船政造船厂建成大小轮船15艘,其中184千瓦的1艘、110千瓦的9艘、59千瓦的5艘。这些生产出来的舰船装备了中国第一代海军,为不断扩大外海水师的规模奠定了基础。沈葆桢非常重视近代海军军官的培养,非常重视“练船”训练。1873年2月,在航海实慢教师德塞勒的带领下,船政练船“建威”号先后驶至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历时四个月。通过实践考查,张成、刘步蟾、林泰曾等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沈葆桢再将这些优秀毕业生派到舰船上担任高级指挥官。至此,福建水师已经成型。此外,沈葆桢还启动了留学生计划,选派一批优秀毕业生到欧州留学深造。1880年首届出国学生陆续返回中国,在中国海军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之际,这批在外深造过的人才与船政学堂源源培养的青年军官,缓解了中国海军缺乏人才的严峻问题,为近代海军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近代的海军中,许多的舰艇长、舰队司令、海军大臣、总长、部长,都是从船政学堂毕业的,船政学堂成为我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沈葆桢,这位励精图治、才华横溢的封疆大史在任总理船政大臣期间,视野开阔、事必躬亲、力排众议、任人唯贤、创办学堂、培育精英,靠着一腔热血圆了中国的海军梦,被史家誉为“中国海军之父”。第三章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严复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中国海军元老级的人物,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
本文标题:《船政文化读本》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2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