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结课考试复习思考题15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结课考试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1.艺术创作通常包括那几个阶段?1)一般來說,藝術創作過程可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或藝術傳達這三個階段。即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所精闢論述過的畫竹過程的三個階段;從“眼中之竹”——藝術體驗;到“胸中之竹”——藝術構思;再到“手中之竹”——藝術表現。2)A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和前提。藝術準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創作材料的準備:素材的儲備和審美經驗的積累;二是創作精神的準備:由生活體驗引發的創作動機和創作慾望。b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大體可分為兩大階段:一是藝術胚胎的萌芽和孕育階段;二是藝術胎兒即完整的藝術意象的成熟階段。c藝術構思是藝術表現的前提,藝術表現是藝術構思的發展、深化和物質化。這是創作過程的最後完成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最後一個重要環節。d藝術作品草創完成後,進行反復修改使藝術作品臻於完美,不可缺少的最後收尾工作。3)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分別對應了藝術創作過程的三個階段:體驗、構思、傳達。a所謂眼中之竹,說的就是體驗生活對於創作的重要性,藝術家應當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這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或醞釀階段,也是藝術體驗活動;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b所謂胸中之竹,說的就是創造想象力的重要性,藝術家在有了藝術體驗和創作慾望之后,正式開始了頭腦中的藝術創作,形成主客觀統一的審美意象,這就是藝術構思活動。c所謂手中之竹,乃是強調藝術傳達技巧對創作的重要性,藝術家需要通過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將審美意象物態化為可供他人欣賞的藝術形象,形成藝術品,這就是藝術傳達活動。“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华,概括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过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眼中之竹就是由观察得来的映象,胸中之竹是酝酿中的描写对象,而手中之竹才是实际创作出来的具体形象。2.艺术家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论述题大致包括两方面,即文化修养和创造能力。藝術家的修養1)具有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由於藝術生產是一種非功利的精神生產,因此真正的藝術創作絕不帶有名利之心甚至依靠藝術作品謀生之心。、2)必須具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藝術實踐。唐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來自於對自然、社會的觀察體驗。3)有創新的精神和開放的心態,4)深邃的思想。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思想家,他对人生和挫、会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能否具有深逢的思想,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修养与素质高下的重要尺度。5)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艺术家的感受、情感、思想,人格等主观因素士对艺术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艺术创作需要激情和灵感,这些都同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密切相关。同时,也只有融人强烈情感的艺术形象才可能打动接受者,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艺术家还须具有独立人格。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是艺术家主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人格的高尚与卑下,直接影响到艺术创造的格调与作品的品位。6)广博的知识。艺术家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人类社会的各类紫科和知识都是相通的,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广泛;他们的作品就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艺术表现力。7)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理想。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候向决定着艺术家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艺术作品酌格诓与品位。艺术家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思想见解和审美倾向,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审美创造力主要表现于下列几个方面;(1)必須具有藝術天賦,具有超常的藝術思維活動能力如敏銳的藝術感受能力,藝術直覺能力和想象力。艺术家对生活中各类事物必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感受,他们要善于观察和捕捉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事物特征及情绪因素,从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作出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2)丰富的想像能力。艺术想像是一种心灵的创造,心灵的自由。想像力的丰富与贫乏,是艺术家艺术才华高低的标志。(3)熟練掌握藝術傳達的技巧艺术家必须具备专门的艺术技能,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创作技巧,熟练运用这门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3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4艺术形象包括那几个方面?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艺术形象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是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特性。作为艺术形象,首先应是个别的、特殊的,应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艺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就应体现出事物的这种特性,在特殊中显现普遍,以个别表现一般,往往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艺术形象还应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有具体可感性,它是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或以线条、色彩、形状等作用于视觉;或以旋律、节奏、和声等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或以动态的画面和丰富的音响效果等的综合运用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听感官;即使是在想像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可感性,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能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的真切感受。不过,艺术形象中还融合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还有抽象思维的参与和作用。这些深层趵理性内容与具体的感性形式统一在一起,才使得艺术形象不仅表现现象、个别,也能反映普遍、一般,体现共性。艺术形象的第三个特性是思想与情感的统一,即艺术形象还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艺术形象的共性特征和瑚性内容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思考和评价,这使得艺术形象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艺术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的。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创作不是冷静的分析、判断,而是动静的描摹、表现。艺术形象中渗透着艺术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艺术形象原是客观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同作者主观的心灵,情感的融合,故而艺术形象中的情感一方面来自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本身,同时,又源自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入和渗透。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时,往往把客观的景物、事物作为作者的感情的载体和表现,艺术形象既是客观事物的再现,也是艺术家特定情感的寄托:例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春天来了》充满着春天温馨的气息和欢悦的情绪,这是因为春天本身是美好的,令人欣喜的,同作曲家的愉快心情是完全一致的。于是,理性的内容溶化在情感波浪中,情感与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得艺术形象更具感染力。·5什么是典型?典型,或稱典型形象,是指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藝術形象。它既俱有鮮明、獨特、豐滿的個性特徵,又俱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個性鮮明獨特又俱有高度概括性的藝術形象。它集中體現了藝術家對生活的審美發現和審美理想。在藝術構思中,藝術家通過不斷地對生活中個別進行選擇、提煉、集中、虛構的典型化,最後創造出一個充分體現著一般的個別。這個再創造的個別,已經不是原來生活中的那個個別現象的再現,而是一個典型化了的個別。因此,典型化作為創造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就必然包括個性化和概括化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典型化的方法和途經多種多樣,但通常有三類是主要的。第一類是選取生活中某一俱有典型意義的人或事物作為骨幹材料,從而在此基礎上加以虛構、概括和理想化;第二是攝取各種人於一身,或擷取各種事於一物。第三類是在構思中運用幻想、虛構、誇張的方法創造生活中沒有的幻想、虛構的藝術形象。1)藝術典型:在美術中,藝術典型就是高度真實和高度概括的視覺形象。一方面它的非常鮮明生動的現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現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普遍性。另一方面它又凝聚著創作主體突出的個性、真摯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創造。2)藝術典型是同社會生活的本質、食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關的。藝術典型來自社會生活,是藝術家概括生活中事物的普遍性,經過藝術傳達而創造出來的。3)藝術典型與一般的視覺形象有聯繫又又區別,它的真實性更高,概括性更廣,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性更強烈,感染性更持久。藝術典型是藝術家對於生活真理的獨特發現和對於美的獨特創造,是不可重複的。任何模仿前人和他人的藝術風格的藝術家都不可能創造出藝術典型。4)藝術典型的創造,是優秀美術作品的標誌,也是藝術家整體藝術才能的表現。美術固然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又不是現實生活,應高於現實生活。美術就是能夠把現實生活中各類事物中不十分明顯的本質真理形象地揭示出來,使觀眾通過美術家創造的藝術典型,認識真、理解善、欣賞美。如梵高《向日葵》、齊白石《蝦》、徐悲鴻《馬》、鄭板橋《竹》等都是藝術典型。6.艺术创作灵感的产生须具备哪些条件?1)靈感就是在思維過程中,在特殊精神狀態下,突然產生的一種頓悟式的飛越的聯想,如王國維所形容的那樣“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靈感的作用在詩歌創作中特別突出,在美術創作中也很重要。靈感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現象,俱有突發性、偶然性、稍縱即逝等特點。2)靈感並非神秘莫測,它的產生建立在美術家必然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的基礎之上,豐富的審美經驗,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高超的藝術技巧是獲得靈感的前提。靈感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是藝術思維全過程的一個閃亮點,一個帶有特殊性的環節。靈感既有主觀條件,又需客觀條件,是主客觀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藝術創造中的普遍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良機。它本身並不構成科學的,系統的方法,然而對於它的追求如何捕捉,則大有方法可言,它是一種綜合的、運用實踐、邏輯思維或非邏輯思維、感性刺激等方法的方法。灵感产生的条件:1)平日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和技艺训练。艺术灵感表现为审美意象的瞬间生成。作家在生活中总是细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体验、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这一阶段,艺术家“一直在进行审美认识活动在进行着潜创作,这就使得创作的审美认识正在得到积累叠加,得到整合加工。”(2)执着的艺术追求。艺术灵感表现为意象的组合与衔接。创作构思很复杂,画家、诗人一眼瞥见一处优美的景致,就有可能在感知的同时,完成了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构思;而作家、剧作家在提笔写作时,新的情节、人物、细节仍会汩汩而来,即构思依然在进行;而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打腹稿,冥思苦想,则更是构思。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3)意静神旺,触物而成。最后,外界信息的触发产生顿悟爆发出灵感。例如画家列宾在涅瓦河畔路遇一群衣裳褴褛的纤夫,而一下产生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灵感;毕加索从民间制陶艺术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由这些灵感创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个艺术。7.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有哪些特点?材料题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灵感的特点,大体有三方面:(1)突发性、易逝性。惚恍而来,不思而至灵感的到来,大多不期而至,出乎意料,来去倏忽,踪影难觅。古人云“惚恍而来,不思而至”,“其来如风,其止如雨”。它不择时空环境,也不由人选择,或因一物一事触发而生,或夜梦诱导而发,或来自冥思苦想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它的形成是
本文标题:《艺术创作方法研究》结课考试复习思考题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2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