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虬髯客传》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圣宾(一作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省)人。走近作者本文作者究竟是何人,一向众说纷纭。宋史艺文志认为是杜光庭所作,虽然后世持异议者众多,但尤以此说最通行于世。少习儒学,勤奋好学,博通经。唐咸通年间,应举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师事天台道士应夷节,为司马承祯五传弟子。唐僖宗闻其名声,屡召至京,封为麟德殿文章应制。后避乱入蜀,留成都,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赏识,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后主王衍受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后杜光庭辞官不就,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终老。小说背景•《虬髯客传》出于晚唐,又经五代时期的流传润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豪侠小说•是一篇唐传奇小说•既有历史背景,又不完全依照历史•故事虽是虚构的,但文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写作背景:晚唐时期藩镇割据,互相斗争,往往养蓄刺客以牵制和威慑对方,而神仙方术之声,又赋予这些剑侠以超现实主义神秘色彩。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找不到出路的人民,也希望有这样一些人来仗义锄奸。于是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它们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处境的美好愿望。小说的时代背景皇帝纵情游乐,权臣奢贵自奉,置国计民生不顾的腐败政治形势(争议)•郑振铎-《虬髯客传》“是一篇荒唐不经的道士气息很重的传奇文”•胡适-唐代第一篇短篇小说•鲁迅-高度肯定•金庸-这篇传奇为现代的武侠小说开了许多道路。-艺术手腕的精炼真是惊人。《三十三剑客图》武侠小说的鼻祖?•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女的是美人;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投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于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谋;有大量的财富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顾盼炜如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马、匕首和人头;有弈棋和盛筵;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有兵法的传授……故事梗概以杨素宠妓红拂私奔李靖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李靖、红拂二人在赴太原途中与隋末豪侠虬髯客相逢,结为至交。虬髯客志向甚大,欲谋帝位,但见到李世民后,为其英气所折服,遂与李靖、红拂慨然辞别,退避海上,另谋出路的故事。最终李世民匡定天下,虬髯客杀入扶余国自立为王。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李靖出场,献策杨素(开端)第二部分:(3-7)(3-4):红拂女识李靖,夜奔李靖5:巧遇虬髯客6:龙虎相会,一见李世民(发展)7:二见李世民,英雄失志第三部分:(8)虬髯公举家相赠,嘱咐李靖佐真主(高潮)第四部分:(9-11)李世民平定天下,虬髯公海外立业(结局)一、字音僭.于上(jiàn)排闼.(tà)欹.卧(qī)敛袵.(rèn)裼裘..(xīqiú)炜.如(wěi)如磬.(qìnɡ)祗谒..(zhīyè)轩.裳(xuān)仆射.(yè)三、一词多义(1)阅①阅.天下之人多矣见过②以调素琴,阅.金经阅读③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检阅(2)幸①幸.无疑焉希望②猝幸.遇卿有幸,侥幸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处或宠爱某人叫“幸”(3)致①何以致.斯异人得到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③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⑤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使得(4)相①入太原,果复相.见副词,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他②有善相.者思见郎君相面③一旦闻客有善相.面相,相貌(5)安①择一深隐处安.一妹安置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③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奉养⑤沛公安.在哪里,什么地方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6)以①又以.时乱因为②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介词,凭③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介词,把(7)乎①况非英雄者乎.语气词,呢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比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不译四、词类活用(1)文静素奇.其人(意动用法,以……为奇)(2)不衫.不履.,裼裘而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穿鞋)(3)与其妻从.一奴(使动用法,使……随从)(4)沥酒东南..祝拜之(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5)独目.公(名词用作动词,看)(6)敛衽前.问其姓(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7)公出市.胡饼(名词用作动词,买)(8)下.棋子曰(名词用作动词,放下)五、古今异义(1)令美人捧出..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用双手把东西托出来。(2)真丈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妻称夫为丈夫。(3)烈士..不欺人,固无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簇拥而出。男子汉。指有所作为的人。侠义之士。(4)吾得十八九...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十八九岁。(5)此世界..非公世界古义:__________今义:①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②地球上一切地方和国家;③一定的范围、领域。④世道;时代。⑤佛教指宇宙。十之八九,八九成。天下。(6)兼议从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镇定,不慌张。②宽裕(用于经济或时间)。(7)吾之所有..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整个;全部。悠闲自在的样子,也常引申为随意叙谈。拥有的东西。六、文言句式(1)然则将何之(宾语前置句)(2)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宾语前置句)(3)候我于汾阳桥(状语后置句)(4)何以致斯异人(宾语前置句)(5)今何为(宾语前置句)(6)然兄何为(宾语前置句)(7)礼异人臣(状语后置句)(8)访我于马行东酒楼(状语后置句)(9)列奏于前(状语后置句)(10)杨司空权重京师(省略句)(11)使访之(省略句)(12)公以告刘(省略句)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李靖、红拂女、虬髯客、李世民的相关内容;根据描写的内容看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李靖•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等侧面烘托第三段:献策杨素公前踞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介词,把)收罗豪杰之心,不宜距见宾客。”语言、动作描写性格特点:以布衣身份斥责杨素胆识气概不凡第四段,红拂女夜奔。“公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语中助词,无意)无停履。”沉着冷静、办事审慎第五段虬髯客食人心肝,李靖面改色以及第六段描写胆识过人、关心国事、胸怀大志、侧面烘托•运用烘托的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1、以杨素的昏聩衬托李靖对时局的清醒认识2、以杨素的妄自尊大反衬李靖的胆识气度3.以红拂女夜奔反衬其雄心壮志,远见卓识4.以虬髯客之口,“观李郎神形器宇,真丈夫也”,以及嘱咐他辅佐真主衬托其气度不凡,才智过人。李靖形象–胸怀大志–性格坚毅沉着–关心国事–英见卓识–凛然正气–沉着冷静、办事审慎红拂女•描写方法:语言、动作、侧面第四段,夜奔李靖。语言、动作描写素面华衣(不施脂粉,衣着华丽)而拜。“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希望)无疑焉。”地位卑贱却独具慧眼、果决、有胆识第五段,虬髯客看其梳头,举止轻佻,但其“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梳头毕,敛衽(古代女子所行的拜手礼。衽,衣襟)前(上前)问其姓。”设法结拜,三言两语,将剑拔弩张的局势化解。动作、神态描写应变机智、冷静从容侧面烘托1.李靖的视角“观其肌肤、仪状、言辞气性,真天人也。”烘托其貌美、气质不凡2.虬髯客的口吻“观李郎之行,贫士也,何以致斯异人?”“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虬髯客•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侧面烘托虬髯客•粗犷潇洒,不拘小节----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英雄豪举,气度不凡----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侠气满张,仗义疏财----此尽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三二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可见其有帝国之才。李世民•描写方法:外貌、动作、侧面描写气宇非凡,真天子正面: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形是为了写神,画外是为了显内)侧面描写:衬托层层烘托反复渲染(突出特征,突出主体,给人深刻感受)小说的情节,由李靖引出,因他在杨素家中的特异表现,才会引起红拂女的青睐,决心相随,自然发展出私奔的情节。因贫士佳人的组合,引起了虬髯客的好奇,进而相识相知。文中的红拂女有牵和李靖和虬髯客的作用,使得素昧平生的二人避免冲突而有了交集。虬髯客是本文的灵魂人物,如果不是他的不羁、豪爽、爱才、惜才,风尘三侠即便碰面也只能是擦肩而过,也没有往后的情节了。风尘三侠•司马迁对游侠作了简单的概括:“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其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文章主旨•主旨在表现唐室历年长久,非出偶然,宣扬唐王朝统治受命于天,不可动摇,以警告那些“人臣之谬思乱者”。•作品反映了在当时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人们渴望贤人用世,天下太平的理想,同时也宣扬了“宿命观”,告诫“人民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肯定了李唐王朝的永恒。“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作者生当唐末,藩镇割据,祸乱频仍,大唐气势将尽。欲以本文宣教真人天命之说,盖天子受命,绝非人力可以幸致,警告人臣不可谬思乱,而不自量力,以争夺天下。此外,虬髯客传表面上写的是隋末群雄逐鹿天下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唐末五代社会动乱的写照,是对群雄竞逐、分裂割据,有所指责,指出真命天子乃天命所归,非草莽群雄所可妄求。本文以“天命说”收结,对此你有何看法?本文的主旨带有很强烈的宿命色彩,也颇有替当时王朝宣传、控股政权的政治意味。对于近日来说,这些观念显然已经落伍,像政权天授之说。此外,人臣思乱之说,也很难入多远社会之眼。如果阅读此篇小说,而拘守于作者的意指,显然是不可取的。不过,也大可不必嗤之以鼻,不妨将它视为一篇寓言来理解。
本文标题:《虬髯客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2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