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
1课题:课时:2长江教学目标A类: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B类:了解长江的常识,通过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C类: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预习作业个体学习方案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舢板()驳船()堆栈()3、朗读课文。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一、听《长江之歌》,导入新课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二、熟悉课文,自己解决下列生字词浦口曙天吹拂舢板驳船堆栈穿梭粼粼瑰红缕缕千年万载哺育湖泊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粼粼:形容水的明净。三、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2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写长江的黎明,象征着祖国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四、熟读课文,体会文中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一、组织教学二、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三、分析课文1、文中写了长江的那个时段的景象?黎明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四、讨论:1、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2、文中那些语句突出了这样的特点?并且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来写这些景象的?拟人、反复、比喻、象征(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五、联系作者的写作时间,思考: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3不是。象征了祖国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总结: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拓展延伸: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2.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课题:课时:2筏子教学目标A类: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B类: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C类: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预习作业个体学习方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作为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袁鹰先生的文章《筏子》,看看他笔下的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及“黄河的主人”们是如何与黄河进行抗争的。4二.简介作者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三.关于羊皮筏子: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四.读课文,解决字词规模()浊浪()心悸()相称()似的()汹涌()吞噬()湍急()浏览()化险为夷()如履平地()五.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六.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分析课文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1)大水车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1)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2)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5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4.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衬托:正衬:大水车----黄河的大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筏子之小---------------水车之大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正衬、反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总体构思的衬托:黄河衬托出筏子,由筏子衬托“黄河的主人”总之,这一连串的衬托、对比使全文结构紧密,文脉贯连。四.讨论1.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2.本文导课时老师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黄河的文章,学完本文了,你觉得此文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与黄河有没有关系?五.作业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参考答案: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6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课题:课时:1当我死时教学目标A类: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B类: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C类: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预习作业个体学习方案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一、导入:生命如此珍贵,有谁期盼死亡;除非可以带着灵魂回故乡。常人把死亡与痛苦相系,游子诗人把死亡与满足并论相提,只因为,他有这样的一系列假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当我死时》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注意读好断句,排除生难字2、读出抑扬顿挫与情感3、请个别同学包含情感地朗读三、背景介绍,加深理解后的诵读关于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7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22岁离开大陆去台湾大学插班,毕业于外文系,后又留学美国,随家去香港,60年代他曾两度赴美讲学,羁旅生涯使得余光中怀乡心切,乡愁难于排遣,于是他写了许多思乡题材的作品,而这首诗就是196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时写下的。应该使用的情感:深情的、悠长的、舒缓的,还有“有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部分应该用有些痛苦而又满怀渴望与期盼的语气来读。他为何苦痛?当然是17年的阻隔难以回乡,17年的阻隔难回祖国,所以他的思乡即思国。四、在诵读中寻找作者情感宣泄所借助的意象(具体的事物)明确:长江与黄河的使用(没有直接说祖国大陆,而是通过具有诗意的想象,由历史渊源,历史文化的联想进入视线)床的使用(人只有在疲惫困倦的时候才会想家,想母亲,想回到家里的床上休息)安魂曲(想象出来的美感,别人听来可能是吵闹的噪音)五、品味独特的语言,剖析精妙的构思1、找出文章中实写的部分,谈谈在文中的特色“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特色:本是写实,却通过想来引出,下文又用一个‘想’字延续下去2、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划线部分相当于兼语3、结尾中作者提到用什么代替回乡?用17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此句用味觉来写视觉)仅仅看了就过瘾了吗?联系全文看看到底怎样,作者才会真正满足?死在祖国大括号统统留在祖国,获得圆满归宿安葬——安眠——安魂8课题:课时:1黄河颂教学目标A类: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B类: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C类: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预习作业个体学习方案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总第6课时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断。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四、内容探究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五、小结课文六、欣赏《黄河颂》音乐9第二课时总第7课时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并随时进行指导。二、学唱《黄河颂》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练习设计:练笔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课题:课时:2长江之歌教学目标A类: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在朗读中产生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B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C类:预习作业个体学习方案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感悟语言,读中体悟情怀、读中丰富情感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一.聊长江,激发情趣。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思考:刚才在歌曲中你听到唱10的是哪两条河流?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老师这儿有一幅地图,你能来指给大家看看吗?(点击地图)3.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阿姨,让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母亲河的有关知识。(放长江录像片段)(用激情而又自豪的语调):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二.听录音范读全诗,整体感知1.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4.鼓励大家仿读(正确、流利、感情
本文标题:七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3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