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角的度量》课例()
《角的度量》课例发布时间:2006年4月19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小学数学年级:四年级学校:宝山第三中心小学执教者:龚荣设计说明说课教学设计课题框架教学过程课后教研教学点评《角的度量》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除了要关注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应充分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角的度量》(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试验本)这一课时,我围绕教研组课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切入口展开教学。教学中,更多地着眼于思路的引导,关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和体验,尽可能地拓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认知在体验中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以及角的计量单位“o”,同时还认识了周角、平角、直角这些特殊的角,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还知道“一个圆周被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o”。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以后学习角的画法、角的和差等其它知识的基础。因此,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目标:①理解量角器的构造。②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③能用“重叠”的思想,自主解决度量角的问题,并获得成功体验。2、教学重点:理解量角器的构造,会正确度量角。3、教学难点:针对角的不同位置情况,自主进行度量。为了既帮助学生既获得度量角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又能使思维得到深层次的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在量角器的认识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将半圆平分开始,将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地建构1o延伸到对几度的理解,并提出问题:“像这样的5份、是多少度?40份呢?……”随后再让学生找规定度数的角。重在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上有许许多多已知度数的角,从而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交流的机会。另外,在帮助学生认识量角器,理解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这些名称与度量角的内在联系,为引导学生用“叠合”的办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作铺垫。其次,在角的度量方法的教学中,借助学生“找角”“读角”的亲身体验,使知识顺利正迁移,掌握量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适当安排不同位置的角的度量的新情境,展现矛盾:量角器如何摆?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正确、灵活运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二期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学习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本课力图通过组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再把教学时间放在按现成的程序进行操作的行为上,而是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和关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究者”,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角的度量》说课(视频)《角的度量》教学设计《角的度量》课题研究框架角的度量》教学过程(视频)《角的度量》教学点评该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试验本)中关于“角的度量”教学内容,它与一期课改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上作了适当的变动,即原教材是先认识“角”,后学习“角的度量”,再学习“角的分类”。试验教材是先认识“角”,后学习“角的分类”,再学习“角的度量”。本堂课能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三维角度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具体体现在:1、能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师能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例如,通过复习引出问题:∠1和∠2究竟谁大呢?通过尝试操作引出问题:是读外圈度数还是读内圈度数呢……,引发学生产生争议,激发学生想进一步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2、能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能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本堂课的一个重要学习结果是会操作量角器,正确度量角。但教师并非简单告诉学生操作程序,而是将“做”、“想”、“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例如,在对量角器的认识上,教师突破以往教学方法:通过看书或直接介绍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什么叫中心点,什么叫零度刻度线,什么叫内外圈刻度(因为这样的简单认识,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这些概念与度量角的内在联系),而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认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量角器上实际上有许许多多个可以知道度数的角。”度量角实质就是角与角的叠合。从而形成对“为何要如此操作”的真正理解。在这样一种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新知,思维能力同样得到了训练和发展,因而,本堂课较好的体现了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达成。3、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由于“量角器”作为一种数学工具,是前人创造性劳动过程的一个“浓缩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教师充分的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再现,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和构建,大大地拓宽了数学学习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理解,因此,也更好的改善了数学教学过程。
本文标题:《角的度量》课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3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