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诗词曲五首》优秀经典
诗词曲五首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kēpànzhǎng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徒然吟诵着向秀当年所作的《思旧赋》,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而自己也像神话中的那个王质一样,已无人相识,真是恍如隔世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发,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辛酸和愤懑不平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用典(闻笛赋、烂柯人)。表达诗人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颈联写的“沉舟”“病树”是什么意思?“千帆过”“万木春”比喻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尽显慷慨气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表达了作者什么精神?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2:写被贬地的荒僻;贬时之漫长。3,4:运用典故,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乡,重返旧地,仿如隔世。5,6: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世事变迁的感概,充满人生的乐观感悟和哲思睿理。7,8:是诗人对白居易关怀的感激及相互慰勉;表现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长期遭贬遭遇坎坷归来感慨世事变迁感叹身世展望未来感谢赠言振作精神辛酸、愤懑怀恋、怅惘豁达、进取积极、昂扬用典比喻富有哲理积极进取、乐观豁达本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jǐmó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是对三国鼎立之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曹军。诗人经过赤壁时,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写实诗歌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销蚀,拿起来,把它磨光洗净,认出是三国时代东吴破曹时的兵器。诗歌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感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两位夫人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为发?这样写有何作用?沉沙之折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文铺垫。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资料: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用意在于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思想感情: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寂寥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诗人。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逃出率兵抗元,兵败被俘。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纪念馆此诗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年)——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以此诗明志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艰辛,在频繁的抗元斗争中已度过四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的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风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疏通诗意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叙事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形势险恶境况危苦抒情舍生取义名垂青史比喻对偶追忆抗元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代表词人如柳永、李清照等。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还有辛弃疾、岳飞、陆游等。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有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宋词欣赏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作者简介:苏轼兄弟情谊深厚,当时苏轼41岁,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和他弟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时值中秋苏轼作词怀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阙胜绮quèshēngq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问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更进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更深一层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积极的人生态度。飞天探月,除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写月光,又写月下之人,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表面是“埋怨月亮”,实际上表达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对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世的聚合离散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蕴涵了
本文标题:《诗词曲五首》优秀经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3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