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费尔巴哈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
《费尔巴哈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主讲人:何建津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是1886年恩格斯应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杂志的邀请写的一篇书评,这部著作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很有帮助。前言《费尔巴哈论》的主要内容•一是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和保守性,黑格尔哲学在方法和体系之间的矛盾,费尔巴哈哲学如何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登上德国哲学舞台,费尔巴哈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的理论创造活动产生的影响。•二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与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费尔巴哈论》的主要内容•三是恩格斯运用新哲学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道德观的唯心主义性质。•四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如何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自然和历史领域。•五是结束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实现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理论背景和问题所指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产生过程及其基本观点恩格斯运用新哲学的方法论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道德观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提纲1888年版《费尔巴哈论》1888年版《序言》正文第一、二、三、四部分结束语附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它(《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序言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理论背景和问题所指•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紧密结合当时政治和经济现实的批判性、论断性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德国农民战斗》《法兰西内战》《法兰西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特性•人类性:以追求人类的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人的解放近代启蒙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人对神的依附人对人的依附人对物(商品)的依赖宗教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死的物质对人的完全统治。——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并没有抛弃自己的新哲学,而是把它融汇到了对经济现实的批判当中。•实践性:改变现实(即人们在其中生活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优先于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质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特性说明,马恩之所以长期都没有回到一般意义哲学探讨中来,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哲学融入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当中,融入到了革命实践活动中了。他们的哲学本身是一种关注人的现实问题的行动的哲学,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哲学。•恩格斯写《费尔巴哈论》的深层次原因:马克思主义经过将近40年的传播、实践检验和理论交锋之后,在获得丰富发展的同时,也经常遭到误解。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二)马克思主义遭到歪曲和挑战•对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误解、歪曲和挑战,大多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模糊认识,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新哲学新在什么地方。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了避免德国社会民主党继续利用劳资矛盾搞暴力革命,俾斯麦出台了两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改革措施:一是为劳工普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帮助工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面临的现实困境,伯恩施坦和考茨基大胆的提出改变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使之成为一个代表一切富有真正仁爱精神的人的党。伯恩施坦考茨基•俾斯麦的两项措施极大地瓦解了德国工人暴力反抗的斗志,也使德国社会民主党遇到了严峻的生存危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全有必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尤其是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对党建理论和实践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肯定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修改,事关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建理论和实践策略的重大改变,应从两方面来看:•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国社会民主党所谓的代表一切真正富有仁爱精神的人,其中的仁爱精神不过是社会意识层面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党的“三个代表”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区别说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建理论,只是以社会意识层面一个抽象的精神原则为依据,失去了与社会存在的联系。•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立,也表现在哲学上的对立。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都找到了拥护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也有某种复活。新康德主义的伦理学社会主义•正在复活的德国古典哲学指的是新康德主义,以德国的马堡学派和弗莱堡学派为代表,提出了伦理学社会主义。•伦理学社会主义:伦理原则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原则,社会形态的差别主要是伦理观念的差别。只有当康德的“绝对命令”的伦理原则成为人们的普遍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康德“绝对命令”的伦理原则:永远要把人当作目的,而不只是当作手段。伦理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不一致的,它是从脱离社会存在的抽象的精神原则来理解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的自由解放,而不是从变革人与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出发来思考人的自由和解放。•恩格斯这部著作中,曾经两次指出,康德的具有“绝对命令”性质的伦理原则,不过是软弱无力的善良意志而已,听起来很动听,但是实践起来不可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队伍内部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歪曲,违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看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的自由与解放。问题所指:二、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产生过程及其基本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由存在与思维的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所决定的。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与黑格尔派哲学的关系•马克思年轻时深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在思想和生活上都留下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烙印。马克思从波恩大学法律系转到柏林大学研究哲学;马克思去莱茵报社做编辑。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上的观点与黑格尔哲学是基本一致的。黑格尔哲学在基本问题上的三个观点:123存在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绝对观念是可以脱离人身体的客观精神。绝对观念要靠人的思维找回自己。•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处于最高位置的是绝对观念,其次是人的思维,最后才是存在。这样的顺序表明,存在最终是被绝对观念所决定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青年黑格尔派也承认决定一切存在的绝对观念,也把存在摆在被决定的位置。青年黑格尔派的首领人物鲍威尔存在人的自我意识宗教绝对观念(客观精神)人的思维(主观精神)•青年黑格尔派不是从存在领域的落后来思考德国的落后,而是从思想领域的落后来解释德国在存在领域的落后。所以,他们批判的对象指向思维的替罪羊——宗教。政治结论与哲学观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在当时的理论的德国,有实践意义的首先是两种东西:宗教和政治。但是,政治在当时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所以主要的斗争就转为反宗教的斗争。——恩格斯《费尔巴哈论》宗教信仰、专制政治与人的自我意识是矛盾的。•青年马克思当年深受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马克思的批判矛头不仅指向宗教神学,而且直指普鲁士的专制政治。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按照对黑格尔派哲学的了解,认为国家,包括国家的制度、法律、政策,都应该体现绝对观念,通过人的自我意识而表现出来的公共理性精神。•马克思通过分析普鲁士政府制定的一些法律政策制度以后发现,政治上层建筑当中的制度、法律、政策是受到一部分人的物质利益的支配。森林里捡拾枯树枝的行为,要不要按照盗窃罪论处?马克思认为盗伐林木这是侵犯林木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理所当然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而捡拾枯树枝这是大自然赋予穷人的生存权利。法律只保护的林木所有者的利益,成了维护他们私利的工具,即阶层或集团的私利挟持了公共权力。•马克思首次注意到:社会存在领域的利益问题,比社会意识层面抽象的精神原则更起作用。所以,马克思逐渐转向对社会存在领域当中的现实利益的关注和思考。(二)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基督教的本质》有三个核心观点,与当时在德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一度让马克思陷入迷盲的黑格尔派哲学针锋相对。•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自然界是我们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我们的宗教幻想所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虚幻反映。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三个核心观点•费尔巴哈对存在与思维关系的颠倒,对当时的马克思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因为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已经使马克思意识到,存在领域的问题更有决定性的意义。•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候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个新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强烈地影响了他(尽管还有种种批判的保留),这可以从《神圣家族》中看出来。——恩格斯《费尔巴哈论》(三)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创立•同:对存在与思维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趋于一致。•异:对存在的理解的哲学本体论问题有本质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同、异:费尔巴哈对本体存在的理解——非历史的、抽象的自然界马克思对本体存在的理解——社会历史纬度:社会存在和自然界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互动的结果。——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从人的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存在,是马克思、恩格斯实现哲学革命性变革的真正含义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归根到底是人的实践活动意义上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内涵•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在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会成为奴役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旧唯物主义商品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物理意义上的实物存在。现代社会商品的能量大到能够支配世界的一切。•现代社会的一切存在物,只有成为商品化的人力资源时,才能够体现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商品的神奇力量从何而来旧唯物主义从客体或直观的角度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唯心主义把商品巨大的力量进一步神秘化,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性的奴役人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现代社会的商品之所以有奇大无比的能量,是人与人之间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所导致的结果,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使商品中包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的分配。商品的神奇力量从何而来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用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商品,是以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四)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基本观点派别观点黑格尔派费尔巴哈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存在是抽象的、非历史的自然界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条件和产物哲学基本问题存在由绝对观念决定存在不由思维决定存在不由思维决定派别观点黑格尔派费尔巴哈马克思人的本质自我意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解放途径解放人的思维(批判宗教或意识形态)“爱”的宗教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三、恩格斯运用新哲学的方法论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道德观的批判•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功绩:把宗教问题还原成人的问题。•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局限:将人与人的关系仅仅理解成基于自然肉体基础上的情
本文标题:《费尔巴哈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4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