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8课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初一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合作探究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将三国历史变得鲜活和立体。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2)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3)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通过对官渡之战中人心理状态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3)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应该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4)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5)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本课的难点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创境激情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六、课前准备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预习材料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预习第18课,查找刘备、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资料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出示有关三国内容的歇后语和知识抢答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答有关三国内容的歇后语和知识抢答(看课件)通过回答问题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吧?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答:第18课《三国鼎立》[讲授新课]一、官渡之战(200年)——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势力日益增大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经济上:奖励农耕,实行屯田。军事上:官渡之战显示官渡之战的示意图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一起来到东汉末年,这时候,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怎样的情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而北方人民的这一个愿望是由曹操来实现的。(展示曹操头像)在军阀纷争割据中,曹操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却能在众多军阀中暂露头角,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实力很强的袁绍成就了一番事业,曹操实力日益增大的原因是什么呢?(讲述曹操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渡之战的简略过程(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路线图,简单讲述过程,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大家请看一下书本103页的动脑筋。(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将士被曹操烧掉粮仓后军心动摇,而相对来说曹操镇定自如,积极寻求战机。)同学们都发现到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因素。可以看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我们要吸取袁绍的教训。(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答: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拿出课前查找的曹操的相关材料通过地图直观感受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带着问题思考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胜利学生阅读书本103页“动脑筋”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边看书边抓住课文中的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回答:心理因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过渡:官渡之战几年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我们说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大家有没有学过他的诗呢?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雄心壮志,那么,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龟虽寿》并背诵诗篇回答:统一南方。进而统一全国二、赤壁之战(20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显示三顾茅庐图画2、显示赤壁之战的示意图曹操统一南方面对的对手是谁?提到刘备,曹操评价他说:“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那提到刘备,自然而然会想到谁?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幅图,大家知道画里面的人物是谁吗?这里面含着一个什么成语呢?曹操另一对手是孙权。评价孙权:曹操认为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手下有谁?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关键人物。赤壁之战时发生在208年,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非常强大,他亲率几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统一南方,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曹操的愿望实现了吗。(讲述赤壁之战的大概情况,并引导学生填表格)作为优秀军事将领的曹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回答:刘备和孙权回答:诸葛亮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张飞、关羽,后面还跟着一个挑着担子的随从。他们是去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这个成语故事就叫作“三顾茅庐”回答:周瑜分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举手讲述自己的看法(1)曹操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在南方容易得传染病(3)采用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船一着火就会蔓延很快。(如学生如果提到借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显示三国鼎立示意图利,而在赤壁之战中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失败呢?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根据同学的发言补充知识点。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骄兵必败,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道理,鲁迅先生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骄傲也会失败的,我们要吸取曹操这个教训,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赤壁之战以后孙刘联军再也没有能力北上消灭曹操,曹操也不敢轻易南下,三国鼎立的形势形成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06页活动与探究,从图上找出地图错的部分。看谁找得最快最准。提问:我们对曹操都比较熟悉,他是三国时期人物吗?过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每一国都想暂时还不具备统一中国的能力,于是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呢?东风这个问题的话,就让学生思考怎样评价那天是刮东风)学生从地图上找出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从中了解三国的地理位置,加深了印象,提高识图能力。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吴国“孙权称帝”,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赤壁”也不对致力于发展经济,壮大实力。回答:不是,因为曹丕在220年称帝时,曹操已经去世。三2、三国经济的治理和开发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的。抓住课文中有效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魏国处于中原地区,农业发达,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蜀国的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经到达夷州,即今天中国的哪个地方呢?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成功。回答:台湾(激发起爱国主义感情)[课内提升]显示京剧面谱大家平时很少看京剧。在京剧里面曹操是白脸奸臣,你认为对吗?(针对发言作分析)曹操对于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推动历史的发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同时把历史真实和文学作品区分开来。学生讨论并发言使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有一个客观地认识,并对三国鼎立的历史有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使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往往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进行虚构,有时候和历史真实是有区别的。要即以区别,并对人物的评价也要有一种客观的眼光。[课堂小结]显示示意图拉线索进行小结结束语:这堂课虽然要结束了但是三国故事会经常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三国中有好多高风亮节的人物将会给我们很多启迪和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了解和研究三国。学生回顾本课内容[自我测评]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八.板书: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二)、赤壁之战(三)、三国鼎立的形成九:课后反思针对初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他们已有的知识,在教学之中我首先选择了他们比较熟悉的题材和采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课前让学生回答有关三国内容的歇后语和知识抢答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其次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精神与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再有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讲述官渡之战时讲述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在赤壁之战中强调骄兵必败的正确性。存在不足: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灵活机动的调整教学节奏;简单的提问机会留给边缘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历史课堂。
本文标题: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4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