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反思——以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为视角摘要:本文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为研究对象,选取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视角,从衣食、住行和健康水平三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进步对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杂交水稻和青蒿素两个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科学技术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文章还揭示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阐述其应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力求对人类更好利用科学技术造福自身有所借鉴意义。关键词:科学技术;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两面性;挑战与对策0引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进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增进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三方面[1]。其正如科学学家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所指出的:“科学既是我们时代物质和经济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指引和推动这种生活前进的思想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满足物质需要的手段[2]。回望人类发展历程的三次重大技术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以瓦特的蒸汽机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信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整体来说,每次技术革命都起源于某一两项具有根本性和强大带动性的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引发出新的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新的产业升级。三次技术革命和三次产业升级,将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推进到工业社会,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一个真正的高科技时代。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必将继续主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必将继续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立足现在的发展阶段,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在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不断推进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学技术既是新生产力的源泉,又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源泉。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之大,社会功用之高,已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其也对人类能源、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规避方法,从而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本文选取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为研究对象,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研究视角,深入研究了科学技术在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对2科学技术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作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带来的挑战,有利于人类更好的利用科学技术,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1科学技术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书记也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更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我国GDP的贡献率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其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风貌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如落了厚厚灰尘的十几寸黑白电视早就被三十多寸的液晶电视取代;高彩帧的荧屏上高楼林立,霓虹闪耀,远没了泥砖土墙。那些把头发涂得光亮,衣服颜色不外乎黑、白、灰,简单的裁剪和款式,映衬着同样疲于奔命老实脸孔的年代早就过去了。现在的商场里LV,channel,CK等国际一线品牌比比皆是。境外出国游,3D电影,音乐会,交响乐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越来越精密的科学技术带来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领域的突破同时延长了人们的生命周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世界的距离,通讯十分方便快捷,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总的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进而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其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科学技术提高人们的衣、食质量首先,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衣着也朝着舒适、美观、多样化方向不断发展[3]。合成纤维为人们提供了万紫千红的新型衣料。新材料技术还为人类研制出许多特殊用途的衣服,如防火衣、防弹衣、救生衣、发光衣、变色衣,乃至奥运会使用的高新科学技术游泳衣。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极大地改善了人类食品的结构,提高了人们的营养水平。特别是转基因动植物品种的培育,极大地改善了人的食品结构,提高了营养水平。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1.2科学技术促进人们的住、行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住房面积和舒适程度大大增强,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们生产出许多新型水泥和混凝土,诸如柔韧混凝土、新型玻璃、铝合金和塑钢门窗等,正是这些建筑材料的更新,使现代建筑业的创新奇观不绝于世。除了建筑的新奇外,人类的居住的空间也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出现了海上城市和海底乐园,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如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神户沿海建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可以居住2万人;美国也于1993年建成了世界第一个海底大酒店“凡尔纳海底酒店”,力图实现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当年的预言。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生态城市、生态住宅、智能3化住宅也正在一步一步走近人们的生活,在普通民宅将享受着比在封建帝王宫殿都舒适的服务,田园诗般的生存空间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更加提高。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还带来了交通现代化,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例如,磁悬浮列车打破了传统的轮轨接触方式,开辟了铁路交通运输的新局面。其他如高速公路的铺设、水运方式的集装箱化,加之管道运输的现代化,当代人的“行”的方式呈现“五管齐下’’的壮观景象。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更是人类有史以来“行”的一次最伟大、最深刻的革命。由于信息高速公路具有高速化、多媒体化、智能化三大突出特点,它真正使处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变得“天涯若比邻”,使“地球村”变得名副其实。1.3科学技术减轻人们的劳动负担,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4]。信息技术特别是机器人的发明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都逐步从解放人的体力劳动向解放人的脑力劳动转变,将人们从枯燥的、繁重的、危险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机械的、单调的、浩繁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人们社会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的又一重要标志。当代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现代化,从而提高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5]。例如,美国科学家已弄清了细胞衰老的奥秘,并使其寿命延长三分之一,如果研制成功的药物投入市场,可使人的寿命到一百几十岁。随着心理科学的进步和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从以上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结合实例,进一步阐释科学技术在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方面所扮演的重要作用。1)杂交水稻解决中国及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土地面积仅仅占世界的7%左右,却成功养活着世界20%多的人口,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统计,1990年我国杂交水稻面积占世界水稻面积的10%,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从杂交稻问世至今,已累计推广3.0亿公顷,增加粮食产量4亿吨,仅每年增加的稻米产量就可以养活7000万人,实现了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缓解了人口迅猛增长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矛盾,保证我国内部粮食安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物质保障[6]。我国的杂交水稻不仅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印度为例,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粮食的严重不足,让印度政府面临巨大的粮食危机。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功,让印度为之心动。投入巨资在全国4建立拥有12个科研院校参加的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网。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袁隆平院士为首席顾问。从1992年起,定期到印度进行杂交水稻育种和繁殖制种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以湖南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依托前后分别为印度培训了几批专业技术人才。印度很快在杂交水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3年,30多个组合在区试中每亩增产67kg以上。在越南,由于地理毗邻,生态条件相似,中国许多杂交水稻种子可以在越南生产上直接应用。因此,越南直接从中国购买大批种子。1993年越南北方共种植了60多万亩杂交水稻。据越南1993年给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说:由于种植杂交水稻,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就增加了一亿公斤稻谷。越南农业部已将杂交水稻列为全国首项重点推广项目,同时聘请中国和技术专家指导他们的科学研究,中国也积极为越南培训了数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杂交水稻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国内外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因如此杂交水稻的发明者袁隆平等于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尔后又获得一系列如1985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袁隆平“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1988年3月英国朗克基金会在伦敦授予袁隆平朗克科学奖;1993年4月在美获菲因斯特世界饥饿奖等等。杂交水稻成功培育,有力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水稻单产的迅速提高,为缓解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2)青蒿素成为疟疾的克星,挽救无数生命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影响人数最多的疾病并非现在深受关注的艾滋病,而是一种堪称“历史悠久”的疾病: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同时,它也是当今除艾滋病外,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一种传染病,每年2~3亿人感染此病,200多万人死亡。19世纪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得到的奎宁曾成为最有效的药物,治愈了众多的疟疾患者。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模仿奎宁基本结构而合成的一批新药如氯喹、伯喹也曾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抗药性疟原虫后,以往常用的抗疟药(如氯喹、磺胺、奎宁等)的效果便不复存在,以至于造成了无药可医的局面,特别在东南亚、非洲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相对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病人死亡,只是因为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传统抗疟药物。我国科研工作者发明的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新结构类型的抗疟药,其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关于对喹啉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挽救了抗氯喹恶性疟患者的生命,对世界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很多非洲民众尊称其为“东方神药”,仅在赞比亚,由于综合运用杀蚊措施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2008年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就下降了66%。在津巴布5韦,自2008年开始推广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本世纪初,津巴布韦疟疾患病率为15%,到2013年这一比率已下降至2.2%,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普及和推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中国的复方蒿甲醚使疟疾患病人数减少了78%,死亡人数下降了88%[7]。正是青蒿素在资料痢疾方面突出表现,其挽救了无数人生命,尤其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拯救上百万患者的生命,甚至被很多非洲民众尊称为“东方神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也因此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提高人衣食住行,提高医疗技术手段,提升医疗水平等各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去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促进其为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而服务。2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技术和技术的社会应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终究要运用于生产和社会才发挥作用,而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性质、过程并不是中性的,技术的社会应用也不是中性的[8]。人类从农业文明直到工业文明的实践结果时时刻刻都在向我们昭示:我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阀值
本文标题:《辩证法》课程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4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