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三峡大学十二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
1三峡大学“十二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讨论稿)根据教育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教办〔2010〕8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湖北省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精神,制订本规划。一、“十一五”时期本科教育的回顾与总结“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展了以全面推进“质量工程”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教学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一)本科专业数量稳步增加,学生规模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我校本科专业数从49个增加到了57个,学生规模基本稳定在1.9万人左右。“十一五”后期,我校主动适应水利电力行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调整结构,重点建设,扬优扶新,交叉融合,全面规划,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做法,调整和优化了学科专业的布局以及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成效较为显著。“十一五”期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相关文件精神,加强项目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获奖项目及数量见下表:2项目项目数项目名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医学影像学、工程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三峡文化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省级品牌专业10个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医学影像学、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工程管理、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化学省级精品课程18门分析化学及实验、混凝土结构、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有机化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人体解剖学、中国现代文学、药剂学、古代汉语、高等数学、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三峡文化、电力系统分析、大学体育、大学物理实验、人力资源管理省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英语语言学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教学团队3个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医学专业形态学教学团队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197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确保学分制教学改革工作有序地推进。“十一五”期间,我校启动和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已走过一轮,它为我们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提供了契机。结合我校教学管理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修订了学籍管理、自修免修、转专业、重修重考、恢复留降级、自愿选择重修学习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系统与学业预警系统,不断优化课程资源库,引导与方便学生科学合理地制订具有个性3的修业计划,加强学生学业过程管理,加强学分制管理配套体系建设,保证了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稳定推进和良好的教学秩序。(四)不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培育出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十一五”期间,学校继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加强教学研究项目和新世纪教改项目的过程管理力度,涌现出一批得到同类高校认可的教学成果。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1项;20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获奖等次和数量均居省属高校第二位;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从2006年(04级)的54%增加到2009年(07级)的78%。(五)突出实践教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学校按照“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大实验教学投入,不断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规范实习基地管理,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分类指导,构建“校、省、国家”三级学科竞赛体系,加大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整合学校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共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197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奖570篇、省级大学生科研成果奖43项,获奖数均居省属高校前列。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校的本科教学尚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和精力不足、教师参与教学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等等。二是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名师至今未能突破、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升和人才培4养质量的竞争力不强,等等。二、“十二五”时期本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期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将达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进一步推进我校本科教学建设的首要前提。当前高校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与挑战,其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是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的中心地位,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在当前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是未来1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2020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实施“高教强国工程”。涉及本科教育教学的工程主要有:(一)强校工程——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重点办好100所左右示范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5——重点支持办好一部分民办高校。(二)质量工程——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各类紧缺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项目;——实施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三)高校自主创新工程——实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设立“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工程重点专项”和“高等学校技术创新计划”;——实施“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四)公共服务体系(高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工程——继续建设基于“下一代互联网(CNGI)”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继续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公共项目;——建设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数字化平台;——建立若干国家级学科信息中心和资料中心;——实施数字化平台服务和信息服务计划,建立与世界同步的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数字化平台服务体系。6面对上述机遇与挑战,我们的本科教育教学必须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三、“十二五”时期本科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我校“十二五”时期本科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以树立先进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为先导,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突破口,以水利电力行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和较强市场竞争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二)发展目标2011-2015年,经过5年的改革与建设,形成符合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机制,推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具有较大影响、为同类高校认同的本科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质量工程”的培育机制更加健全,“质量工程”的层次和内涵不断提升;以优良的师资、高水平的学科专业、规范的培养过程、科学的教学管理、完善的教学设施、高雅的人文氛围、可靠的后勤保障、一流的校园环境,使我校人才培养工7作在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2016-2020年乃至更长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整体协调发展,建立教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和新体系;专业布局合理,专业建设更加注重内涵,专业设置适应学科发展、国家目标以及行业和地方需求,建成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先进,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一批课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符合创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省属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要求;形成富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教学工作体系,教学改革的整体绩效和教学质量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部分教学成果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的各类拔尖人才在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欢迎的重要骨干。(三)战略重点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建设、管理与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初,教育部启动了“质量工程”,这是建国以来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面经费投入最大的一项工程,对于引导和带动本科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建设、管理与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十二五”时期本科教育发展任务8“十二五”期间,我校的本科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争创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高质量建设好10个省级品牌专业,本科专业数保持在63个左右,在校本科学生规模达2.2万人;争创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精品课程达到23-26门;每个专业至少开设1门及以上双语课程、争取1-2门双语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力争国家规划教材数量有所提升;高质量建设好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设立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力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所突破;力创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精心培育1-2名国家级名师;力争成为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学校,保持和提升我校在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中的优势;大学生学士学位论文优秀奖居省属高校前三位;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3、二等奖3-5项;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80%;建立与完善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五、“十二五”时期本科教育发展策略“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全面实施三峡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振兴计划(简称“振兴计划”)。“振兴计划”共分八项子工程。(一)实施“专业建设与特色培育子工程”根据我校学校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当前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9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注重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1、新专业申办:“十二五”期间,组织
本文标题:三峡大学十二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4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