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二、教学目标: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2、积累好词佳句。四、学情分析:秋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味,围绕秋天,会派生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每一个人对秋天或亲历或憧憬,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把学生的情感、态度融入“秋天”之中。五、设计理念:1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2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3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六、课时安排:古诗两首2课时风筝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39、古诗两首教材简析《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4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第一课时《夜书所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5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6.学习生字(促、深)(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6)开小火车读,齐读。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6出示全诗)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7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2.赏析第三、四行诗(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②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①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8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八)拓展延伸,质疑问难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9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背诵《夜书所见》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设计,夜书所见叶绍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思乡之情感:动客情10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11(1)作者:王维。唐代着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4.配乐背古诗。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三、阅读推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一人更加遥远忆思念亲人12全身10、风筝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4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