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针灸甲乙经》刺要与刺禁浅析
《针灸甲乙经》刺要与针刺禁忌浅析《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由皇甫谧编纂,其在中国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的发展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针灸甲乙经》对针灸经络、腧穴、主治等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而成书。该书在针灸理论上,除了强调:上工治未病,更提出中工刺未成,强调了对预防疾病和提倡早期治疗的重视。全书12卷,128篇。对人体生理、病理,经脉循行,腧穴总数、部位、取穴,针法、适应症、禁忌症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笔者在学习这部医家经典的过程中,收获颇多,特将书中关于针刺要领与禁忌的学习心得总结成本文。四时之气刺不同“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在《针灸甲乙经》的第五篇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四季之时与针灸关系的问题,岐伯道出春季应该针刺络脉和荥穴,因其外应春气,病重者宜深刺,轻者宜浅刺。《素问》曰:“春刺散腧,及于分理,出血而止。”就是说春天针刺络脉腧穴,应刺到肌肉腠理,血出即止。“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就是说十二经脉的腧穴、孙络,皆相应于夏天之气,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于外,故此时针刺宜在十二经脉的腧穴和孙络上浅刺。“秋取经腧,邪气在腑,取之于合……”是说秋天应该取各经的腧穴,这是常法;如果邪气在腑,则应取合穴,这是变法。对于冬天这个主闭藏、主收敛的季节,有“冬取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意为,冬天应取井穴和腧穴,宜深取和久留,冬天水气当令,肾气开始闭藏,阳气开始衰减,故取井穴以祛除阴盛,取荥穴以温通阳气,对于深部位的五脏和骨髓病变,可以用腧穴治疗。刺深刺浅亦有道针刺深浅部位的拿捏也十分重要,在书中有云“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筋者,无伤骨。”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针刺深浅度的掌握,即,应该深刺者切勿浅刺,应该浅刺者切勿深刺,筋骨肉皮,各个部位需严格区分。对于误刺部位的后果,也有较详细的论述,“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岐伯是在说,如果误刺到心脏,其一天就会死亡,其主要症状是嗳气,刺到肺,三天就会死亡,其主要症状是咳......刺关节部位时,若引起关节液外溢,则会导致关节屈伸不利。此外,岐伯还分别例举了横膈膜、上关穴、大的血脉、缺盆穴、委中穴、乳房、目眶上部、脊髓等部位的误刺而导致的后果。对于针刺的深浅部位,岐伯还总结说到“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是说脾在体主肌肉,如果肌肉受损,则内伤及脾,脾在外与四季之末各18天相对应,故脾脏受损,在四季的72天之内都会见腹部胀满,不思饮食的症状。针刺肌肉时,应避免损伤血脉,由于心在体合脉,如血脉受损,则易内伤及心,而心又外应夏季,故心脏受损会在每个夏天表现出心前区疼痛。针道之中补泻要《针灸甲乙经》中说道,针法的微妙之处,在于正确地运用针刺的徐疾方法,“往者为逆,来着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得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若邪气正盛,不可施用补法,若邪气已去,不可施用泻法。补泻应该严格掌握疾病变化的机理,对气的运动变化状态有所了解,气去为“逆”,气至为“顺”。所以,随着邪盛之势而采用泻法,邪气会由实转虚;随着正虚之态采用补法,正气定会由虚转实。这就是临床用针的基本规律。泻又称“迎之”,迎之的手法,即持针刺入,得气后缓缓出针,然后将针孔摇大,疏通出路,使邪气随针而泻。补又称“随之”,随之的手法,即针随着经气流注的方向轻刺之,留针后迅速出针,出针后手按针孔,以防经气外泄。应防止内滞瘀血。持针如有神“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刺左右......”对于医者的用针方式与针刺态度,本书中也有提及,即持针的关键原则应坚握有力,进针时对准穴位端正直刺,不可偏离,医者要明察秋毫,准确判断,观察患者的神情变化,仔细审查血脉的虚实状况,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要全神贯注,才能知晓病邪的盛衰存亡,临证时应该注意脉证合参,针刺前调整呼吸和自己的状态,检查针具,确保光洁。针刺全程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针刺禁忌浅谈针灸的禁忌在各家医书中都有提到,在《针灸甲乙经》中尤有提及,在第五卷针灸禁忌第一篇中,就有写到当病人高热时不要刺,当病人大汗淋漓时不要刺,月生之时,莫施泻法,月盈之时,莫施补法,月亏之时,不宜针刺。大怒者不可针刺,劳累过度者不可针刺,酒醉者不可针刺,过饥过饱者不可针刺。人迎、云门、上关不可刺深。神庭、脐中、乳中、伏兔禁不可刺。头维、承光、风府、命门、脑户、人迎、丝竹空、鸠尾、丝竹空、乳中、地五会、阴市、渊液、经渠不可灸。另有“五夺”者不可针刺,形体枯槁,肌肉消瘦为“一夺”,大失血之后为“二夺”,大汗出之后为“三夺”,大泻、久泻之后,为“四夺”,妇女产后和出血过多,为“五夺”。以上五夺皆属精气大伤,不宜再做补泻。总论书中对于针刺要领和禁忌的分论具体而严谨,对于针刺的总原则,也概括如下,针刺治病的原理,必须掌握患者的个人体质、左右上下等不同部位的变化、气的运动状态、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经脉循行的顺逆和各经交会出入的处所。必须了解上下经脉的虚实情况以确定正确补泻的手法。对于左右失调的疾病,采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缪刺法。审查疾病的标本寒热,可诊出病邪之所在。掌握经脉循行的概况及左右分支的走向。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原则,才能达到最大化的针刺治疗目的。以上为笔者在研读《针灸甲乙经》时所收获的学习心得,通过学习,不仅领略了这部经典医籍巨大的学术价值,更体会了作者的宝贵针灸思想,同时很好地以理论指导实践,为我们的临床治疗和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指导作用。研读经典是每个医者都需要去经历的过程,也是非常有必要去学习的过程。在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根据自身体会强化认识,这是对我们自身、对患者、对乃至整个医疗行业都十分有益的。
本文标题:《针灸甲乙经》刺要与刺禁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