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长征》节选_导学案2
1《长征》节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能说出本课的剧本情节,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险恶环境,能简单说说红军丰富的内心世界。3、能说说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泥泞.(nìng)猝.然(cù)愕.然(è)蓦.地(mò)哽咽.(yè)万籁.俱寂(lài)疲惫.(bèi)倾.听(qīng)急骤.(zhòu)绚.丽(xuàn)应和.(hè)牦.牛(máo)2、文学常识。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视觉感知的需要。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荧幕。本文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截取了4个场景,再现了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3、背景资料:电视文学剧本《长征》反映的是从井冈山的第五次反围剿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这一段震惊中外的历史。塑造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和雄才伟略,表现了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展示了我党转危为安走向胜利的艰难过程,弘扬了“长征精神”。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荧幕。本文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截取了4个场景,再现了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三、学习指导:(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1、快速默读课文,按照四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情节。答: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2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改;面临困难,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第四部分(“草地之夜”)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2、再读剧本,按照矛盾冲突,归纳剧情内容。答:(1)草地断粮陷困境,一时无计解燃眉。饥饿——无粮。(2)彭德怀决意杀战马,刘少奇立誓找团长。杀马——不杀。(3)周团长举身投池塘,小战士忍饥赴黄泉。让面——不吃。(4)彭德怀忍痛杀战马,警卫员大哭诉衷情。杀马——大哭。(5)暮夜草地飞欢歌,彩霞朝日传佳音。饥饿——欢歌。3、作者写这些冲突,有什么作用?答:从结构上看正是这些矛盾冲突,顺利地将剧本情节推向纵深。从内容上看,前一个内容成为后一个内容的基础,矛盾越深,反映的思想越深刻,人物形象越突出。4、三读课文,细析全文思路泥泞的草地一层1-2前仆后继挣扎北行二层3-28面临困境同甘共苦三层29-32为救同志欲杀战马四层33-35收到急电寻找英雄草地水塘旁边一层1-7推让炒面互相关爱二层8-12顾全大局毅然赴死泥泞的草地一层1-21烈士殉难存者衔哀二层22-32情系战士痛杀战马草地之夜一层1-25篝火晚会高歌欢舞二层26-32喜闻捷报欢呼胜利(二)合作探究:31、课文节选的4个场景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表述形式: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_____,理由是_____。)答:(1)、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彭德怀晕倒,“惨然一笑”的描写理由是“惨然”是因为其为死去的红军战士而心痛,为红军处境困难而担忧,“笑”是一种苦笑,强颜欢笑,故作轻松,怕别人担心他。“久久不语”说明彭经过长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作出了杀心爱的战马以挽救同志们性命的决定。表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2)、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理由是表现了红军官兵(上下一致、同甘共苦和)在生死抉择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人格力量。(3)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战马伸动前腿刨地的细节描写理由是烘托了烈士殉难、存者衔哀的悲壮气氛,也为下文彭杀马作了情感上的铺垫。(4)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可以概括为红军指战员苦中作乐)理由是充分表现了红军官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文武双全的高度素养。(课文节选的四个场景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由于各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各言所感。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官兵的优秀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以及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却要爬进水赴死?答:周团长毅然赴死的举动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以结束生命的方式减轻战友的行军负担,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为革命留下有生力量,这是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表达了他对战士的关心、对部队的留恋和决定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3、一副铮铮铁骨的彭得怀,既然下决心枪杀了自己的战马,为何又“溢出串串泪水”?答:彭德怀忍痛杀战马时是极度痛苦与矛盾的,这表现了其丰富的人性内容(与伴随自己身经百战的“无言战友”的深厚情谊)、4高尚的革命情操(为革命大局做出牺牲)和爱兵如子的平等意识。4、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答:彭德怀爱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给伤病员吃,忍饥为革命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当在情理之中。(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答:警卫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眼见首长饿晕而身无半点炒面,认为自己没有尽责,因此突然哭起来,这并不出乎意料。(3).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答:此前曾欲杀马,现在眼见更多的指战员因饿极而牺牲,为挽救战士的生命,为走出草地,彭德怀在凝视“无声战友”良久后拔枪扣动扳机诀别爱马,亦在情理之中。(4).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答:被马蹄声惊醒的毛泽东眼见十多匹战马疾驰而来,预感到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有救了,因而兴奋激动得突然站起身来,这是十分自然的。5、用四字语概括红军精神。答:积极乐观、勇往直前、正面困难等。6、写赞词颂英雄。例:长征途中的红军官兵——当你在影视中浏览高高的雪地,观赏绵绵的草地,你可曾想过,这儿有红军踏过的痕迹,这儿有红军洒下的汗泪,这儿有红军留下的欢歌。是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当我们开辟了一条光明之路;是他们,用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宝库。7、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总结出电视文学剧本的特点吗?答:电视文学剧本剧本,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中,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需化为动作和画面,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表述。电视文学剧本的结构,以镜头为单位。有许多特写镜头来强调某些需要特出的内容。①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②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③特写镜头的恰当应用。(三)主题思想: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5的内心世界。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心中的风景一个夏日的傍晚,很偶然地在服装街漫步,我东张西望地给自己选一条长裤,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处风景。这风景是一个女孩子。她大约二十一二岁,长发披肩,淡妆薄施,明眸皓齿,总之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属于那种能够从众多的女孩子中被人一眼注意到的类型。任何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都难免对这样的女孩儿多看两眼。然而就是我看她第二眼的时候,我的心灵被深深震动了——女孩子住着一双木拐!她穿着漂亮的长裙,但她的裙子下面却是空荡荡的,她失掉了双腿。这是一个年轻的也是残疾的生命!女孩子无意在为自己挑选服装。她一个人拄着拐,在一个个摊位前看着、“走”着,将一种鉴赏与审视夹杂的目光投在一条条美丽的裙子上。我立即便想到了“风景”这个词,我深深地震动于这样的一种风景。仅仅三天之后,我再一次被一幅类似的风景所震动。在一条很繁杂的大街上,奔流不息的自行车流中,我看到了一辆及特殊的自行车在行驶着。这车无疑是自制的,有两米多长,前后有两个车座,两副脚蹬子,可以同时供两个人使用。车前面的座位上坐着一个男青年,后面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女青年。这车从我旁边经过的时候,我可以看清一切细节。坐在前面的男青年失去了一条腿,那对脚蹬子对他来讲只能发挥一半功能,他双手握着车把,双眼直视前方。后面坐的女青年正在一下下用力地蹬车,她双眼暗淡而没有光泽,微仰着头,似乎在看着某一处天空。他们共同配合着“骑”这辆车的感觉,使我猜想到他们是一对夫妻。那种感觉,只有夫妻间才会有的。6我在路边愣愣地站了许久。这对残疾夫妻与那个拄双拐的女孩子的画面在我眼前交相叠印着,我找到了那种震动我的内蕴。一个失去双腿的女孩子,把自己打扮得那样美丽,在街头为自己选择漂亮的女孩子,这女孩子的内心对生活抱着一种怎样的热爱啊!一堆残疾的夫妻,竟想到做那样一辆特殊的自行车,如此默契地配合着骑上它。他们彼此之间,又具有一种怎样的挚爱呢?人,残疾了,却能蔑视残疾,那边是命运的强者。这份坚强与乐观,怎不令人为之动容?他们,已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风景……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定为“风景”?如果改成“我眼中的残疾人”,你觉得怎样?2.“找了那种震动我的内蕴”,句中“内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对文中人物的刻画,作者主要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4.作者笔下的人物都体现出一份坚强与乐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一点?参考答案1.作者将标题定为“风景”,是因为在作者眼中,这一幕具有非凡的意义,给他心灵以震撼,是作者心中的一处风景,如果改成“我眼中的残疾人”,则显得平淡无奇了。2.“内蕴”的具体含7义是女孩子的内心对生活抱着一种怎样的热爱,残疾的夫妻之间具有一种怎样的挚爱。课后反思:结合文体我对作品做了一定的介绍,加之本单元主题比较明确,所以教学流程比较顺畅,效果不错。
本文标题:《长征》节选_导学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