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张衡【课型】:精读【学情分析】: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地动仪,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挂图或课件帮助学生对的地动仪的认识。【教学目标】1、会写“杰出、吉祥、征兆、记录、研究、分析、地动仪、形状、酒坛、贡献”这些词。会认“铜器、凹凸不平洛阳、骗人、朝廷、卓越”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3、鼓励学生依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张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2、学生依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法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准备】:挂图【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2、学习作者介绍地动仪的方法,并试着背。一、谈话导入。大家了解张衡吗?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2家和艺术家。除了地动仪外,他还创制了精确演示天空中星星位置的“浑天仪”。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确解释月食现象的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二、检查预习情况。1、抽生读文,并及时表扬学习好的学生。2、抽生写这些词:杰出倒塌吉利征兆得罪记录研究分析仪器形状酒坛贡献。并及时对这些字中容易错的字进行重点讲解。3、完成《课时练习》第16页的一、二题。三、齐读课文。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A.杰出是什么意思?B.地动仪有什么用?C.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地震的危害?D.总结,并给学生讲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当时,人们怎样看地震?张衡呢?他是怎么做的?完成《课时练习》第19页的第三题。四、精读课文第四段,具体认识地动仪。1)默读第四段用▲▲标出地动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由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随机进行板书3整体:铜铸、像酒坛部分:顶上盖四周龙铜球下面蛤蟆3)感悟作者如何运用方位词,把事物介绍具体。对比读一读:⑴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顶上有凸起的盖。四周铸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着八只铜铸的蛤蟆,仰着头,张着嘴,对准上面的龙嘴。⑵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有凸起的盖。铸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蹲着八只铜铸的蛤蟆,仰着头,张着嘴,对准龙嘴“顶上”是表示盖的位置,这样的词叫做方位词方位词:顶上、四周、下面、上面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完成板书: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5)看图介绍地动仪。6)抽生填空: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顶上有()。四周铸有(),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龙头下面,蹲着()铜铸的蛤蟆,()头,()嘴,对准上4面的龙嘴。要是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铜球“当啷”一声,正好落在()。人们听了,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7)完成《课时练习》第17页的第一题的第2小题。【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鼓励学生依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近距离的接触了,谁来说说地动仪的构造。二、默读第5、6、7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一开始人们对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态度是怎样的?后(2)读了这几段话,你有什么要说的?三、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东西。板书设计:张衡整体:铜铸、像酒坛从部分:顶上盖上(写作方法)四周龙铜球到下面蛤蟆下(写作顺序)510、捞铁牛【课型】:精读【学情分析】:学生对水的浮力了解的较少,因此我准备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的方式是学生感受到谁的浮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府、栓、陷、修、笨、尚、性、划、稳料、跨、绳、绑、拖”这些字。2、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5、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教学重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教法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法【教学准备】:字卡,浮力实验器具,【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府、栓、陷、修、笨、尚、性、划、稳料、跨、绳、绑、拖”这些字。2、理清文章的脉络。6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怀丙和尚: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泼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二、检查字词自学情况。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3、完成课时练习一、二题。【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及时表扬预习到位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三、看书听朗读录音。四、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7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4、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5、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五.作业:读熟课文,抄写生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小黑板)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8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引导,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结合。】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1.实验准备工作:(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9(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说的浮力,同时加深对捞铁牛的过程的认识。】五、总结课文。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六、作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10板书设计:捞铁牛铁牛被水冲走怀丙叫水送回摸清地点备船装沙准备工作并船搭架两头拴牢打捞铁牛:铲沙划桨拖上岸11、寓言两则【课型】:精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许多寓言故事,因此对这种类型的文章学生学起来应该难度不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词。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同上【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教具准备】:课件11【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刻舟求剑》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学寓言故事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2.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课件)【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12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6、教师示范。7、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8、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白寓意。】第二课时学习《揠苗助长》一、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13三、引导讨论说明寓意。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本题有发展联想和口语表达的意义,至于拔苗人的儿子会说些什么可让学生想象。四、辅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刻舟求剑不着急刻记号不小心掉捞剑不慌不忙舟靠岸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课型】:略读【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布斯的自主创新精神,懂得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的道理。教学重点: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教学难点:同上【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4二、认读生词:车厢宁静扫帚倔强便捷喜悦怨声载道罢了三、学习课文1、朗读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