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定稿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导读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感知四篇课文大意;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2、了解本单元要查找的资料有哪些,做好查找计划,提前查找。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团队作风。4、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学重点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主题;感知四篇课文大意;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这一单元的课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导言: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进入到第三单元的学习了,请同学们按要求认真读课文,我们可要举行“我是读书小能手”擂台赛呢。有没有信心?用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我知道本单元的主题:2、本单元精读的课文:3、略读的课文是:4、这四篇课文叙述的故事我能讲出来!5、我还能谈一谈读完课文的感受。6、我发现了要查的资料有这些:阅读老师的阅读要求7、我知道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是:8、原来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9、除了老师要求的,我还有别的收获呢!(二)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学生自由读书,就老师提出的阅读要求认真读书,勾勾画画,老师巡视课堂,参与其中,随时激趣点拨。)(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读完整个单元后,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收获,遇到不同的意见或出现了困难,一起交流探究,为“我是读书小能手”擂台赛做准备。)(四)汇报学习收获。1、学生汇报学习收获,为了激趣,老师组织举行“我是读书小能手”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必答,抢答,补充,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师随机板书:单元主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说说我自己。要查的材料:①、找些寓言故事来读。②、查一查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③、搜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的事例。)2、评选出“读书小能手”。3、发奖仪式。学生自由读书,就老师提出的阅读要求认真读书,勾勾画画。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收获,遇到不同的意见或出现了困难,一起交流探究。汇报学习收获。(五)明确学习任务。1、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导言:同学们学得真棒!我们计划用两周的时间学习完本单元,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地进一步预习,你们有什么打算吗?(2、汇报交流。3、师小结:同学们做的计划好棒啊!接下来就要看你们的行动了,等本单元内容学习完了,我们要进行第三届“比比谁的收获大”擂台赛。还要评出“快乐小作家”,“多多小博士”,“央视候选播音员”“巧巧嘴”“班级小老师”呢。你们有没有信心在比赛中获胜?有没有信心得到这些荣誉称号?好,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预设:①、反复读精读课文,自学生字,积累词句,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根据课文中泡泡里的提示和课后出示的问题读书感悟,理解内容。②、自学略读课文,读懂了什么?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怎样的?③、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开展“我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画像”“请好朋友谈谈对自己的看法”活动,积累语言材料,为口语交际与习作练习做好准备。④、着手查找有关的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然后整理保存。)(制定学习计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9寓言两则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等11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4、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能发现每组句子意思相同,但语气上存在差异。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自主识字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二合作交流,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说一说喜欢听故事的理由回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的名字学生质疑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预设: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仔细体会老师所提出的关键词句在理解文章内容上的意义。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三、品读领悟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积极举手,流利、有感情地阅读第一自然段,说明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一个人的羊被狼叼走了。找到街坊劝告的语言读一读读养羊人的语言,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同桌分角色朗读读第4节其他学生评议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8、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四、总结道理南辕北辙一、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1、认识“辕、辙”.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B、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辕、辙”的生字卡片。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C、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学生表演,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找到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相关语句读一读。放羊的人赶快补上羊圈的原因,除按摩人物心理。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说一说“从此”的意思,用从此造句总结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并与同学交流。。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件,帮助学生理解.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A、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师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这个词。B、师请学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纸中书写。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教师: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话)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师问大家:是相反吗?教师继续问:读第一句,知道了什么。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2、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说一说自己对“盘缠、把式”等词的理解。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学生找出关键句子用故事中的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预设: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预设:1、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生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4、学生分组辩论。5、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齐读。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6、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三、播放历史故事《南辕北辙》,升华认识与感受。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3、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学生分组辩论对坐车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后悔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教学反思教学内容10惊弓之鸟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3、读懂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4、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时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意思。教学难点1、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预习探究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喜欢读故事书。那你们课下都读过那些成语故事?2、这些成语不但内容精彩,而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3、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