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三年级传统文化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皮影戏与木偶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基本特点,知道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起源以及各自的演出特点,了解皮影戏制作和角色分类。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皮影戏的表演方式,与早期电影类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皮影戏的较色,知道皮影戏和戏曲之间的联系。带领学生熟悉木偶戏的特点和基本表演形式,引导学生比较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异同,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皮影戏和木偶戏这两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古代娱乐方式,知道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感受古代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到现代,依然为观众喜爱和接受。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两种艺术表象形式:皮影戏和木偶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特点,知道木偶戏的起源时间和表演形式。难点在于对皮影戏和木偶戏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纳出二者的异同。教材分析:皮影是皮影戏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其色泽明亮艳丽,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皮影的动作外,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木偶的种类也很多,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映皮影戏和木偶个一小段,叫学生直观感受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艺术表演形式。(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起源:皮影戏起源于陕西地区,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有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有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现代电影的始祖。2、师生共同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较色分类:(1)、学生自读课本,了解皮影戏角色的五个类别: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技术和表演形式。,真正理解“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含义。(3)、师简介五个角色的特点:生旦净未丑是中国戏剧中人物的行当分类,具体讲,生分为小生、老生和武生三种;旦分花旦、刀马旦、老旦、青衣旦四种;净指花脸;末为年龄较大的男子;丑则是丑角,分文丑角和武丑角两种。不同戏剧角色的化妆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生”与“旦”都是略施脂粉,达到“千人一面”的效果,“丑”和“净”则是以色彩勾勒为主。(4)、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汉武帝: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5)、学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握木偶戏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发展: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由演员的幕后操纵木偶来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中演出的是“木偶”。。。。。。。。。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6)、师向学生简介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张杖头木偶、铁线木偶:布袋木偶:布袋木偶起源于清代中叶,又称“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一般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头部中控,颈下缝合布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深入布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做各种动作。艺人大多用此来演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最为儿童喜爱。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是木偶戏中最常见的两种。提线木偶是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线,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丝木偶。铁线木偶: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木偶,南方地区,这种木偶一般高1米到1.5米,偶头为彩塑泥头而驱赶则有木质、双手用纸、双腿以及双足木头。(三)、拓展活动:做一做:产月相关资料,了解简易木偶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杂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的基本门类和杂技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吴桥。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杂技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杂技的这种艺术种类的发展变迁过程。指导学生熟悉杂技表演的基本种类,知道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包含关系。通过对河北吴桥的介绍,引领学生会寻找典型的事例来了解事物的办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在古代的源远流长性,知道中国在即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介绍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使学生知道杂技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杂技在中国的源远流长性,而难点在于杂技种类的介绍以及在记载历史上的其他称为。教材分析:众所周知,吴桥杂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河北吴桥形成了“惊、险、奇、绝”的艺术特征。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一段杂技。问谁知道杂技的故乡是哪?(二)、探究新知:1、学生自主探究杂技的表演艺术:杂技是一门以人体特技艺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它包括各种徒手滚、翻、扑、跌技巧,各种手技、顶技、蹬技、车技和高空悬吊及腾跃技巧;还有变化神奇的戏法,比如幻术、魔术、马戏和种种驯兽节目等。独特的丑角滑稽表演,也是现代杂技的重要内容。2、薛申自主探究杂技的起源和发展: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杂技在汉代成为“百戏”,隋唐时叫做“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到了宋代,杂技艺术已有了40多个节目,在那时,就有人能表演挑一旦水在绳索上行走的绝技了。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乐队。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3、学生自主探究在即的故乡河北吴桥:学生分组探究杂技之乡吴桥,真正理解谚语“上至九十九,下至才回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河北吴桥是我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土炕上,当地人随时都会翻一串跟斗,便机头魔术。有的孩子打油买醋时,把装满油和醋的瓶子放在小拇指上托着走,点滴不洒。。。。。。。(三)、拓展活动:说一说: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安排有精彩的杂技表演,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杂技节目是那一个。三年级传统文化第七单元:诗词诵读(二)教学计划与教案小学传统文化教案2010-04-0417:23:12阅读367评论3字号:大中小订阅教学内容:诗词诵读(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会认“鲍、淳、殉、殇、羁、魄、颅、凛、焉、掳、撼、倭、戈、阑、潇、靖、虏、阙、捍、铭、仞、羌、翰,戊、苟、庸、催”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所学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教材分析:本单元所学内容是爱国主义诗篇,从中可以读出诗人的赤字丹心。教学重点:诗词的背诵教学难点:诗词的理解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代出自蓟北门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认“蓟ji、鲍bao、淳、殉、羁ji、殇shang、忱、颅”2、使学生能背诵这首诗词。3、能结合课后的注释以及解析真确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教材分析:这首诗脍炙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封建时代衡量臣民忠良行为的准则的诗句,由此可见,诗句所含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自然不必细说。教学重点:诗的背诵教学难点:这诗的句理解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过程:提前叫学生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一)、课题导入:检查作业,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板书在黑板上。(略)(二)、探究新知:1、学习生字词:(1)、学习孩子们提出来的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注音。(2)、和学生共同学习生字词。(3)、分组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2、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1)教师简单的引导: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2)、简介作者: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县北)人,出身贫寒。因向宋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受到赏识,被认为国侍郎。文帝时升迁为中书舍人。临海王子项镇守荆州时,鲍照又任前军参军,所以后世称他为“鲍参军”。鲍照是南朝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有些诗较为直接地反映了人民在战乱和徭役压迫下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要求保卫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士族门阀的揭露和愤怒抗议。担忧的作品也流露了天安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和感伤情绪。(3)、学生自主背诵这首诗。(4)、分组检查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5)、自主讨论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3、日积月累:学生读一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记住。4、拓展活动:欣赏《别云间》:(1)、作者简介: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西部)人,名模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幼时即善辞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惨哀婉,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谢枚如评价他的诗词“如猿--,如鹃啼”其著有《夏内史集》、《玉樊堂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临刑前的一首悲壮的绝命诗。作者在诗中写出了对亡国的悲愤的同时,也写出了壮志难酬的无奈。译文:这三年我成了奔走他乡之客,今天又成为俘虏。看着大好河山不禁使人留下无限的泪,是谁说过天地无边的啊!现在,我已深知为国献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想到要与故乡永久的告别却难而又难。我不屈的灵魂回到这里的时候,将在天空中关注着以后继续抗敌的旗帜。(2)、学生自主学习《别云间》。(三)、讨论: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满江红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凛、焉、掳、撼、倭、戈、阑、潇、靖、虏(que)、阙(que)”,能正确读“潇潇、等闲,凛凛、倭寇等词语”2、能结合课后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拓展活动所安排的任务。3、能流利的背诵这首词。教学重点:这首词的背诵。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所表现得思想感情。教材分析:这首《满江红》选自岳飞的《岳武穆集》,是一首气壮山河、千古传颂的名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前仆后继。《满江红》是宋、元时期最流行的词牌之一。全词有两大段组成,称为上、下片。上片的曲调基本上是上片的反复,只第一句略有变化,称为“换头”,是词调音乐中最有典型的趋势结构之一。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学生同位相互检查节课的背诵内容,教师做好记录。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探究新知:1、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并注上音。2、学生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两遍,结合注释和解析,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4)、教师抽查。(5)、小组讨论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6)、教师补充:作者介绍岳飞(1103---1142),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和善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河山”为己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惠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shi)武穆,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三)、故事连接:精忠报国学生自读课文。(四)、拓展活动:读一读: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驰驱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作者简介:(1528---1587),字远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寇有功,升任为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寇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马上做》的创作背景:该市作于戚继光东南抗寇期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马戈生涯。内容简析:从福建、广州到蓟(ji)州,可以说作者的征战生涯走遍了天南地北。“报主情”这三个字点出了作者并不是不喜欢安定生活,只因为心怀天下,为国家安定不得不奔波万里。第二句中“笑”字更是展现了抗寇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寇事业,总是行色匆匆,周围再美好的景色也无暇观看
本文标题:三年级传统文化第七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5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