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第14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件.
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课标版历史第14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教材研读题组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①和平外交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表现为“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种外交政策。2.“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②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同苏联签署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4.1953年,中国提出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5.1954年,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召开⑤日内瓦会议,会上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6.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7.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⑦(✕)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与新发展1.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有: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2.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20世纪⑩70年代初,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需要中国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同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需要美国的支持以应对苏联的军事威胁。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 《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签订《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5.中美建交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应邀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6.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 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7.新时期中国依然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具体调整为 不结盟政策。8.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联合国主导的各项事务,如联合国维和行动。9.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了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0.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布,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说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是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产物B.是“另起炉灶”方针的体现C.有利于促进东亚和平D.具有鲜明的冷战特征 答案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签订的,故A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的是“一边倒”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世界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的背景下签订的,具有鲜明的冷战特征,故D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2.有史学家认为,一些小国、弱国的团结协作,使得1955年成为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华约组织成立C.亚非国家开始联合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D.不结盟运动兴起 答案C关键信息:“一些小国、弱国的团结协作”“1955年”。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亚非国家走向联合,故C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3.1955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指出:“一切国家都应当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与此材料切合的主张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D“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不结盟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属于互不干涉内政,故D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4.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 ()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答案DA项体现的是“另起炉灶”;B项体现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的,而新中国刚成立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C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不仅表明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故D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与新发展5.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答案A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C项与中美《联合公报》无关。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6.1969年7月,美国取消美国人前往中国旅行的限制,取消对中国非战略物资贸易的限制;随后,尼克松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些举动表明美国 ()A.孤立中国政策的彻底破产B.试图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C.准备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D.积极回应中国的“乒乓外交” 答案B题干材料中美国采取的这些举动,是试图缓和同中国的紧张敌对状态,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故B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彻底破产,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前,美国都没有准备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故C项错误;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积极回应中国的“乒乓外交”,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7.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对此国际上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认为还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与“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相关的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苏联的综合国力超过美国C.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D.美国为经济危机所困,国力下降 答案A“世界改变了尼克松”指的是世界形势的变化使尼克松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其中包括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此时苏联综合国力未超过美国,西欧虽然对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构成冲击,但并未摆脱美国控制,故B、C两项错误;D项为美国内部因素,故排除。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8.“过去一段时间,针对美国威胁,我们和苏联结盟。后来针对苏联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形成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共同对付苏联。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在“一条线”战略时期,中国 ()A.打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B.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改善了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D.形成了“求同存异”的新思维 答案C依据材料分析,“一条线”战略时期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A项应是在20世纪50年代;不结盟外交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建交,带动了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的热潮,故C项正确;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重难突破重难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关系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2.结盟性: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命题视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近年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命题角度有:(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原则和政策的核心,高考重视对这一外交原则的考查,要求考生认识独立自主外交原则在不同时期的表现。(2)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理解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这一基本原理。(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由“一边倒”转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和影响。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典例1(2014江苏单科,9,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命题立意本题以美国高官的讲话切入考查万隆会议召开的意义,同时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 解题关键理解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亚非国家”“西方缺席”等信息可判断此次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此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中的“亚非国家”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中的“西方缺席”不符。 答案C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1-1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 答案A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差异,是我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志,故A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
本文标题:【3年高考2年模拟】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第14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66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