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集中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刮痧、脐疗、温灸之大成,谓之中华大成三效疗法。创始人孔垂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刮痧疗法专家、教授,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河北省第九届青联委员,石家庄市桥东区人大代表。河北垂成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编著《中医现代刮痧教程》、《经穴释义教程》、《国家保健职业社区全书》、《保健刮痧师国家培训教程》、发表《刮痧排毒治疗奇难顽症体会》和《刮痧的普适性和严肃性》等学术论文。一、中华大成三效疗法之理论依据大成三效疗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中国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在三效疗法实施操作过程中,除了药物敷贴固定在脐部外,刮痧和艾灸的选穴和配穴,均离不开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和应用。创始人孔垂成教授根据二十余年从事传统医学教学推广,与临床实践经验,在众多外治疗法中,将集针刺、推拿按摩、点穴于一体的刮痧疗法作为首选疗法。其二,是取一穴而调百病的药物敷贴脐部疗法。其三,是数千年来久盛不衰的温灸疗法。并且,本着经济、简单、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研究思路;和和而不同,超越包容,综合创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学术思想。创建集刮痧、脐疗、艾灸于一身的大成三效综合疗法。临床应用中,孔垂成教授始终坚信这样的一个治疗原则:综合疗法的作用总比单纯一种疗法的疗效好,从而将刮痧、脐疗、艾灸三者有机结合、综合与创新。既适合于“家庭医学、大众医学、人人医学”的医疗保健方法,又适合于社区保健、诊所和卫生院增项服务的一种特色疗法。(一)传统医学对脐部的认识与应用脐,穴名神阙,位在任脉,其旁有足少阴肾经、冲脉、足阳明胃经通过。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连贯,共理人体诸经百脉。冲为血海,又为经脉之海,与任、督二脉“一源而三歧”,三脉经气汇通,更由于奇经纵横,联系于十二经脉之间,溢蓄全身经脉气血。肾与胃为人体先后天之本,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共主人体气血阴阳之本。从中医经络学角度来看,脐可联系全身经脉,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无处不到。另外,脐为先天赋予生命之根蒂,脐间真息内通于肾,肾为一身阴阳之总司,所以脐可以通达全身。前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当首先顾护肚脐,以防风寒外袭而致病。所以《幼幼集成》谓:“脐为百风总窍,五脏寒门……为人身之命蒂。”即说明脐为邪气入侵脏腑门户,又提示通过脐可以治脏腑之疾病。腹针创始人薄智云教授指出:“以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是形成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因此,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机体宏观调控作用。”并明确指出:“以神阙为轴心的大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被人们所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即脑系统)”。他提出的“神阙经络调控系统”,不仅是“腹针疗法”的核心理论,也与世界上科学家们所提出的“人体有‘第二中枢’、腹部是人体‘第二大脑’”的理论所共识。“神阙经络调控系统”即人体“第二大脑”的研究,完善了祖国医学中经络学说理论,揭示了经络理论对人体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和科学价值。(二)传统医学对腹部疾病的诊断清代名医俞根初曰:“按腹之要,以脐为先。”说明了脐诊在腹诊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2脐位于大腹中央、身体正中,又名“神阙”系血脉之蒂,为精、神、气、血往来之要,与冲任关系密切,并为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乃生气所系,内通五脏而关系于肾。故触脐上下任脉之硬坚,而知脾肾之虚;触脐周硬满压痛,知脾胃之不和。从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脏腑与神阙的相关性。(三)腹部循行的经脉与主要穴位定位及功能(图片)腹部循行分布着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所分布穴位中既有局部病症的治疗作用,又有整体调理的作用。诸如八会穴中的腑之会穴中脘、气之会穴膻中,脏之会穴章门。十二募穴中除中府、膻中之外,巨阙、期门、日月、章门、中脘、石门、京门、天枢、关元、中极均分布在腹部相关经脉上。八会穴依其脏、腑、筋、脉、气、血、骨、髓之名而主治各种疾患,包括热病及其他病症。如胃肠之胀满、泄泻、寒热疼痛可取中脘;胸闷、气短可取膻中。十二募穴均分布在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场所。1、任脉(1)中脘:位于脐上4寸;胃之募穴;主治:胃痛、腹部胀满、消化不良等。(2)神阙:位于肚脐正中;主治:泄泻、脱肛、胃痛、痛经、月经不调等。(3)气海: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5寸;主治:便秘、泄泻、崩漏、遗精、脘腹胀痛、肠炎等。(4)关元:位于脐下3寸;小肠之募穴;主治: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等。(5)中极:位于脐下4寸;膀胱之募穴;主治:腹痛、膀胱炎、痛经、月经不调、尿路感染等。2、足阳明胃经(1)梁门:仰卧,在脐上4寸处先取中脘(任脉),再旁开2寸取穴。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2)天枢:位于脐旁开2寸;大肠之募穴;主治:腹泻、便秘、痔疮、结肠炎、胃炎。(3)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下中线2寸;主治:腹痛、阴睾上缩入腹、阴冷肿痛、疝气、阴挺、白带。4、足太阴脾经(1)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足太阴、阴维脉的交会穴;主治:肠腹疾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便秘等。(2)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足太阴、阴维之交会;主治:绕脐痛,消化不良,便秘,痢疾等。(3)府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4寸;交会穴之一,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主治:腹痛,霍乱吐泻,疝气,腹满积聚等。(四)腹部对应背部循行的经脉与主要穴位定位及功能(图片)腹部对应背部的经脉主要是督脉和膀胱经。督脉位于人体后背正中,首先,是“总督诸阳”或称为“阳脉之海”,诸阳经通过阳维脉会合于督脉。其次,是沟通阴阳、总摄诸经。督脉旁通足太阳膀胱经,与冲、任同起于胞中,并前通任脉,即说明这种关系。对此,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家滑伯仁曾说:“夫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督脉作为“阳脉之海”和“督领经脉之海”以见其功能之大,从“四海”的划分又归属于“脑为髓海”。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督脉两侧各1.5寸和3寸之间,十二脏腑背腧穴均分布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上,膀胱经具有贮尿和排尿的生理功能,有助于水液代谢,为阴病行阳的重要位置。1、督脉3(1)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主治:颈椎病、头项强痛、肩颈疼痛、肩周炎、咳嗽、感冒、高热等。(2)至阳:督脉之穴;主治:胸胁胀痛、腰背痛、心绞痛、胆囊炎、肋间神经痛。(3)脊中:在背部,当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腹泻,黄疸,痢疾,痔疮,脱肛,便血,腰脊痛,癫痫。(4)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遗精、遗尿、小便不利、泄泻、腰背痛等。(5)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等。(6)长强: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足少阴、少阳所结会,督脉络穴;主治:痔疮、便秘、脱肛、尾骶痛、脊背强痛等。2、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属经外奇穴;距离督脉两侧各0.5寸,自第一胸椎棘突下由上向下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主治:感冒、颈椎病、胃炎、腰痛、便秘。3、十二背俞穴:在距离督脉两侧各1.5寸处,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第一条侧线上,分别分布着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兪、肾俞等十二背俞穴,通过刮拭刺激,可调理所对应五脏六腑的所有病候。(五)四肢配穴释义1、曲池名称由来: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曲,屈曲也;池,水池也。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横纹头处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曲池。位置取法: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是穴。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牙痛、发热、高血压、感冒、月经不调。2、内关名称由来: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内,指内脏;关,指出入要地。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与阴维,是临床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要穴,故名内关。位置取法:前臂掌侧,腕横纹中线上两寸。功能主治:心悸、胸胁支满、胃脘疼痛、晕车、失眠、头痛、心肌炎。3、合谷名称由来: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合拢也;谷,山谷也。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言两骨相合如山谷处是穴,故名合谷。位置取法:侧掌,拇食指紧并,第一、第二掌骨之间肌肉的最高点处。功能主治:胃脘痛、便秘、痢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头痛、眩晕、牙痛、腮腺炎、咳嗽。4、足三里名称由来: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三里即三寸,与手三里意同。所谓三里者,逐邪于四末,出三里之外,故名三里;本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又位于下肢,故名足三里。位置取法: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功能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胃痛、腹胀、膝关节炎、休克、高血压、坐骨神经痛。5、上巨虚名称由来:属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之下合穴。巨虚,巨大空虚之意,因在下巨虚之上方,胫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故名上巨虚。4位置取法: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直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功能主治:饮食不化、肠中切痛、痢疾、腹泻、便秘、腹胀、肠鸣、肠痈。6、三阴交名称由来:属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经的交汇处,故名三阴交。位置取法: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方。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月经不调、腹泻、高血压、小便不利、胃肠炎、神经衰弱。二、大成三效疗法之刮痧(一)刮痧的起源和发展1、传统刮痧清代的郭佑陶著《痧胀玉衡》一书,是早期的刮痧专著,对刮痧有系统的论述,曾重印22次之多。刮痧本是一种民间疗法,一直因为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而广泛的应用于民间,用的工具是碗边的瓷片、瓷匙、铜钱、线绳等,没有专门的润滑剂,有的用香油或酒浸姜葱汁,有的用清水。当人体出现头痛、咽喉肿痛的时候,老人们习惯于用手挤一挤印堂、揪一揪太阳,红点紫斑一出,疼痛立刻得到缓解。有的是用铜钱沾香油在疼痛部位刮出红色的、紫色的、青色的斑痕。2、现代刮痧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著名预防医学专家吕季儒教授,运用经络学说来指导刮痧治病,并将工具改良,选用水牛角做刮痧工具。再有就是专用介质,由十几味中药提炼而成的刮痧专用油和刮痧美容专用乳,具有保护滋润皮肤、预防感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开泄毛孔等作用,而且,对刮板也有保护的作用。治疗范围扩大到400余种。大成三效疗法的创始人,我们敬爱的孔垂成老师,集各家之所长,总结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编著中医刮痧教学专用教材《中医现代刮痧教程》。把刮痧定义为通过专用的医疗器械和介质,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对人体体表施以刮拭,籍以达到预防、诊断、保健、治疗、美容、美体等一种外治法。(二)现代刮痧法的八大临床作用1、镇痛作用2、神经的抑制或兴奋作用3、调血行气,活化细胞的作用4、提高细胞营养的作用5、加强吸收功能的作用6、调整各种分泌腺的机能7、增强免疫能力的作用8、养颜美容,防止皮肤老化(三)、现代刮痧能预防和治疗哪些疾病刮痧祛百病,举凡中暑,感冒、胃炎、腹痛、习惯性便秘、痔疮、头痛、失眠、疲劳、关节性风湿症、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扭伤、肩周炎、落枕、心悸、呼吸困难、高血压、贫血、痛经、减肥、精力减退、近视、镇咳祛痰、扁桃腺炎、呃逆、胃痉挛、食欲不振、下痢、晕车、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低血压、耳鸣、中耳炎、过敏性鼻炎、流鼻血、牙痛、膀胱炎、乳汁不足、儿童虚弱体质、气喘、湿疹、荨麻疹等都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四)、刮痧特点与优势51、刮痧疗效快,而且立竿见影2、易学易用,安全无创伤,无副作用,适应范围广泛。凡针灸、按摩、拔火罐等疗法治疗的疾病几乎都可治疗。一片小小的刮板在手,随身携带,随处可刮,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健康由自己掌握。即可自我保健自我治疗,又可为别人治疗。3、工具简单,价格低廉,人人买得起,用得上,是群众最为接受的医疗保健方法,为国家、家庭和个人节省大批医疗费用,利国利民。三、大成三疗法之脐疗脐疗法是指用制成一定剂型的药物,以贴敷于脐部的一种外治法,又称为“敷脐疗法”。清代中医外治宗师吴师机提出:“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裹脐上,为第一捷法”,“无论何病,
本文标题:三效疗法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7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