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学海导航】湖南省2012届高三地理第2轮总复习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课件湘教版.
聚焦点一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一)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征商业区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或超级商场)多位于市中心和主干街道两侧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交通便捷,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往往相邻企业分布或多与之结合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外表景观是成片密集的楼房行政中心区地区或城市的行政机构交通方便及邻近服务对象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机构和设施一般距工业区较远,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文教机构众多,文化氛围浓厚(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1.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四方面的影响。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各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①距市中心的远近(见下面图表)字母距离地租功能区对应地租线成因A近最高商业区陡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商业影响最大,地租变化大B中等中等住宅区较平稳距市中心的距离对住宅影响较小,地租变化较小C远较低工业区最平稳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影响最小②交通通达度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的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区位通达度租金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最高最高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较高较高远离公路的地区较低较低(2)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3)历史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②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以市中心附近住宅的衰落为例:(4)行政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例1:(2011·河南省五市第二次联考)下图为“印度某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千米)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统计图”。读图回答(1)~(3)题。(1)甲地区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原因是()A.位于城市中心,往往为市政中心广场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适宜城市建设C.位于郊区,只适于发展种植业D.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2)乙地区高土地价格、低人口密度,应属于()A.中心商务区B.商业区C.住宅区D.工业区(3)丙地区()A.工业点最密集B.生态环境最佳C.交通条件最佳D.是城市中最普遍的功能区【解析】第(1)题,城市中心及其附近的地价均较高,A、B选项错误。C选项“只适于发展种植业”不妥,排除。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产业活动、居住的吸引力小,从而导致地价低,D选项正确。第(2)题,中心商务区能承受高地价,因其主要功能为商业,少定居人口,故人口密度低,A选项正确。第(3)题,丙的地价较低,且人口密度最大,应为住宅区。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普遍的功能区。答案:(1)D(2)A(3)D【技巧点拨】中心商务区的四项主要特点特点原因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前提下,住宅区与上班的地点分开建筑物高大稠密因地价昂贵,为了分担成本,建筑物都设计为多层;因土地有限,充分利用土地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平差异:最中心处以盈利高的零售活动为主;周围地区以商务机构为主。垂直差异:低层以盈利高的零售活动为主;中间层以商业活动场所为主;高层以办公室为主【变式训练1】(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1)题,该题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化进程,重在考查图表信息的判断与推理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0年,甲城市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下降,乙城市市中心人口密度不断上升;两城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都逐渐上升。甲城市各地段人口密度与楼高都比乙城市高,且城市边缘距市中心远,因此甲城市人口规模、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第(2)题,该题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和楼高统计判断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从楼高和人口密度判断,甲城市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M处的外围,N处人口密度与楼高比周边地区高,为甲城市的卫星城;乙城市P处人口密度与楼高最大,为中心商务区;由1982~2000年人口密度变化可以推断,乙城市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卫星城。答案:(1)D(2)B聚焦点二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及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一)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1.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2.下面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②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武汉,带动了武汉的发展。③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④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之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二)如何合理规划城市1.首先选择城市的布局形式是用集中紧凑式还是分散疏松式。2.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其中,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便利的交通。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③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绿化,解决交通污染。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例2:(2011·商丘市三模)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中早期城镇形成的主导因素和促进该城镇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2)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市政府计划在R地块建一新工业区,将老城区中的炼铝厂、火电厂和电镀厂迁往新工业区,简述理由。【解析】第(1)题,读图,该城镇位于河流交汇处,因水源充足,以及可能存在的水运,在早期是城镇形成的主导因素。促进城镇进一步发展的是积极因素,确定性质后再读图,可确定为城镇形成后修建的公路、铁路,以及城镇形成后开发的铝矿。第(2)题,一是注意结合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四原则进行分析;二是结合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老城区”意味着经过多年发展,城市用地紧张;三个需从老城区迁出的工业部门均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还应从减少污染的角度作答。再结合图中交通条件分析其交通通达度。答案:(1)主导因素:为河流交汇处。区位条件:铝矿资源的开发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理由:老城区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R地块地价较低;有铁路、公路等经过,交通更加便利;R地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及河流下游地区,对老城区影响较小。【技巧点拨】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步骤【变式训练2】(2011·苏北四市3月调研)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城镇与港口示意图”,图中铁路线为在建的连盐铁路。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示地区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A.连盐铁路建成后,中心城镇滨海的服务范围将扩大B.灌云、响水、射阳城镇等级相同C.滨海、响水、灌南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连云港、盐城服务范围相同(2)该三角洲地区未能形成较大的港口城市,其主要原因是()①沿海台风发生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②泥沙淤积严重,难以发育较大港口城市③腹地范围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④三角洲地势低平,洪水威胁较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连盐铁路并未经过滨海,滨海的交通通达度未得到明显提高,A选项错误。灌云、响水、射阳均为县,城镇等级相同,B选项正确。服务范围层层嵌套是指同一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而滨海、响水、灌南均为同等级的县,其服务范围只会有部分重叠,C选项错误。连云港、盐城为相邻的省辖市,其服务范围大部分不相同,只有小部分重叠,D选项错误。第(2)题,侧重从城市发展的消极因素进行分析。对城市发展而言,台风固然是消极因素,但台风的次数是有限的,不是长期影响因素,①错误。【解析】试题强调“港口城市”,需从港口建设条件着手分析,从这个角度看,②③④正确。答案:(1)B(2)C聚焦点三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对策(一)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1.世界城市发展过程及表现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郊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
本文标题:【学海导航】湖南省2012届高三地理第2轮总复习第11课时城市区位因素课件湘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8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