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课件岳麓版必修3
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宋明理学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单元总结提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1课│课标展示1.了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理解孔子、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课标展示第1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读教材,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基本史实和概念;分组提出问题或解答老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自主探究,灵活调整具体探究方式;知识检测和反馈,升华思想认识。三维目标第1课│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和尊重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意识品质,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1课│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难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当时不受统治阶级重视的原因。重点难点第1课│教学建议建议本课用1课时。(1)教师导入新课。(2)对于“孔子的学说”一目,教师可以以“你所了解的孔子”为题,要求学生自愿讲述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进而教师概括孔子的生平和著作,接着指出,孔子的学说包括政治学说、哲学观和教育思想三个部分。(3)对于“老聃与《道德经》”一目。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观看教材插图《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从而对老子的形象形成直观的认识,然后导入本目内容。关于老子的思想,教学建议第1课│教学建议教材分为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包括核心思想“道”和精华思想“辩证法”。政治思想注意从两方面去分析。(4)正文讲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列表比较:派别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历史地位孔子的思想(儒家)仁、礼、为政以德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优先考虑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的思想(道家)无为而治道和辩证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第1课│新课导入【导入一】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21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孔子是何许人?为何在当代思想文化界产生这么强烈的反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了解一下他博大精深的思想。新课导入第1课│新课导入2014年全球联合祭孔大典活动照片第1课│新课导入【导入二】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第1课│课堂导学►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自主梳理】1.孔子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内容(1)核心思想:“________”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实现的途径分别是遵循“忠恕”之道和“正名”。(2)政治思想:提倡“__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课堂导学儒家仁为政以德(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4)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实施“因材施教”,学思结合。3.影响(1)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其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第1课│课堂导学主流【合作探究】探究点:孔子思想的地位及影响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材料二孔子是主张积极入世的……领着一班学生东跑西颠,周游列国十四年,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可是,人家对他常常是敬而远之,尊敬他却不重用他。孔子四处碰钉子,最后只好又回到鲁国。——摘编自《中国通史故事》第1课│课堂导学请思考:(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主张进行评价。第1课│课堂导学主张:“仁”和“礼”。评价:一方面,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礼”的目的是恢复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这是其保守的一面。(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和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第1课│课堂导学主要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仁”和“礼”的主张无法适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拓展提升】对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的理解(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2)“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对当今社会提倡的人本理念、建设和谐社会也有借鉴作用。(3)“礼”的实质是维护没落的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4)“仁”和“礼”的关系:“仁”与“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仁”是理想,是目标;“礼”是方法,是途径。第1课│课堂导学►知识点二老聃与《道德经》【自主梳理】1.老子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2.著作:后人将其思想整理为《道德经》,又称《老子》。3.思想(1)哲学①本原论:“____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②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政治:主张“____________”。第1课│课堂导学道家道无为而治4.影响: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影响深远。【合作探究】探究点: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认识材料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德经》材料二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无所追求,而是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颇有些像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摘自《老子哲学》第1课│课堂导学请思考:(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老子思想。第1课│课堂导学“无为而治”。(2)依据材料二,指出“无为而治”的含义。如何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含义:“无为”并不是“不为”,所谓“无为”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意义:这种思想对约束统治者暴政、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第1课│课堂导学【拓展提升】1.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区别项目孔子老子核心思想“仁”“礼”“道”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世界的本原是“道”,包含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思想提出“仁”,主张“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思想重心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影响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与道德准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2.如何看待老子的辩证法思想(1)老子认为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2)老子的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他把转化看作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具有很大的消极性。第1课│课堂导学第1课│总结归纳总结归纳1.复旦大学的校训来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经典。按语义判断,复旦大学的校训应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B.《墨子》C.《老子》D.《论语》第1课│当堂集训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仁在其中矣”可知是孔子的思想。故选D项。当堂集训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其核心思想是()A.以德服人B.“仁”C.克己复礼D.仁政第1课│当堂集训B[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为政以德的思想基础就是“仁”。故选B项。3.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四处碰壁,他曾经自嘲是“丧家之犬”。孔子自认为是“丧家之犬”的原因是()A.各国国君不尊重他B.西周统治秩序未能恢复C.他的思想不受重视D.战争使其流离失所C[解析]孔子周游列国时四处碰壁,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其思想不受当时的统治者重视。故选C项。第1课│当堂集训4.老子的思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其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D[解析]老子的本原论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但其辩证法思想却充满着东方的哲学智慧,C项错误,D项正确;A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B项是老子思想中非常保守的一面。故选D项。第1课│当堂集训5.春秋时期的某位哲学家有句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位哲学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A[解析]“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A项。第1课│当堂集训6.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映了孔子在教育方式上主张启发式教学。A项是孔子的教育原则,C项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D项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三者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B项。第1课│当堂集训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2课│课标展示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展示第2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对于“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问题,采用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于“战国时期各派代表人物”这一问题,建议采用历史比较、问题探究法。三维目标第2课│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第2课│重点难点【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重点难点第2课│教学建议建议本节用1课时。(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导入新课。(2)关于“孟子、荀子与儒家”一目。教师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回答“孟子的主张与荀子的主张有何不同?谁更能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观点”,可以用表格来做。教学建议第2课│教学建议代表人物政治主张人性论其他主张孟子仁政性善论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荀子礼法并施性恶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3)对墨子与墨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如《墨攻》等,要求学生观察总结墨家的思想主张,然后结合课本进行讲解。(4)对庄子一目来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朝三暮四”“混沌之死”等故事对庄子有个形象的认识。然后从齐物论、逍遥的观点以及天人观去分析庄子的主张。第2课│教学建议(5)对于韩非与法家,应注意以下几点:1、简单理解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2、韩非的主张要注意两点:一是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二是发展的历史观。(6)对于孙膑和兵家,简单了解即可。(7)对于百家争鸣的影响,重点强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怎样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2课│新课导入【导入一】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师:诸子百家,你知道哪几家?你了解他们的思想吗?生:我知道孟子,常说孔孟之道。生:我知道庄子,读过他的散文。生:还有兵家的吴起、孙膑及《孙子兵法》。师:大家对诸子百家有一点了解。孔孟之道是何“道”?庄子有何“想”?《孙子兵法》有何“思”?学完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新课导入第2课│新课导入【导入二】在山东邹城市庙户营村,每年的腊月初八和孟子的诞辰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孟母、孟子的活动。祭祀的场所就在村中的孟母三迁祠。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了舍生取义,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
本文标题:【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课件岳麓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8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