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师说】课后练习好题新练9(含详细解析,2014新题)
课时训练9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叶绿体内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要加入SiO2进行研磨,以破碎细胞和叶绿体B.在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后在滤纸条上形成的4条色素带从上至下分别呈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解析: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含量的多少,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色素在滤纸上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来反映。答案:D2.2014·潍坊一模将某种大小相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光照1h,再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表:组别1234温度/℃25272931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分析表中数据可判定()A.光照的1h时间内,第4组合成葡萄糖总量为2mgB.光照的1h时间内,第1、2、3组释放的氧气量相等C.光照的1h时间内,四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是29℃解析:根据题意,植物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了2h的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则进行了1h,因此,1~4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分别为5,7,9,3mg。答案:C3.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部分过程及二者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有①、②、③、⑤C.X物质和Y物质分别表示C5和丙酮酸D.完成过程②还需要ATP参与解析:过程①、②分别是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和暗反应中C3的还原,它们分别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有①、②、⑤,③属于细胞呼吸;X物质和Y物质分别表示C3和丙酮酸;过程②是C3的还原,需要[H]和ATP参与。答案:D4.如图表示某种绿色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一昼夜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点时植物光合速率为3mg·m-2·h-1B.一昼夜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量可以表示为S2-(S1+S3)C.b点前和e点后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D.导致f点和a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不同的环境因素是温度,a点时温度高于f点解析:c点时植物光合速率大于3mg·m-2·h-1,3mg·m-2·h-1表示净光合速率;b点前和e点后存在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的情况;a点时呼吸速率小于f点,故a点时温度应低于f点。答案:B5.甲图表示某种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乙图表示植物体内两种生理活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甲图a点之前(不含a点)表示光照太弱,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与乙图所对应的状态是甲图中的a点C.在10℃时,限制甲图b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不再增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D.温度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有影响是由于温度影响了有关生理活动中酶的活性解析:a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因此,在a点之前植物已经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答案:A6.下列关于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内光合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照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故在不同波长光照下光合速率有差异B.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数量增多C.CO2浓度影响C3的合成D.温度变化只会影响暗反应阶段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在红光和蓝紫光下植物的光合速率大;在暗反应阶段,CO2与C5反应生成C3,因此,CO2的浓度会影响C3的合成;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酶的参与,酶的活性与温度相关联,因此,温度对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影响。答案:D7.2014·吉林摸底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以及某些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ADP→ATP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D.暗反应中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解析: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DP→ATP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可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答案:C8.下列对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氧气在暗反应中被释放C.三碳化合物是暗反应的中间产物D.每一步反应都要有酶的参与解析: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反应中释放氧气。答案:B9.2014·安徽联考对于大棚栽培的农作物,下列增产措施并不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实现的是()A.给农作物增施氮肥和镁肥(提供植物营养的肥料)B.通过向大棚栽培的农作物增施农家肥料补充CO2C.给农作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D.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解析: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导致酶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此项措施不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实现的。答案:D10.关于光合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B.ATP的移动方向为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膜C.暗反应的产物为三碳化合物和O2D.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解析:A项错误,叶绿体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B项错误,ATP产生于类囊体膜上,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C项错误,暗反应的产物为有机物,O2是光反应的产物;D项正确,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答案:D11.下面关于光合作用及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合成ATP需要O2B.四种光合色素中,呈黄色的是胡萝卜素C.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均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D.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其主要功能是固定二氧化碳解析:叶绿体中进行水的光解时释放ATP,不需要O2,A错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B错误;光反应的主要功能是产生ATP和[H],D错误。答案:C12.如图表示环境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据此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M点前限制玉米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与b点相比,a点时细胞中的C3含量较多C.较长时间处于b点对应条件下时,细胞中的C5含量大于C3含量D.图中信息显示,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速率解析:在图中M点前若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速率,A项正确;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CO2浓度增高则C3的合成大于消耗,即细胞中C3含量增多,B项正确;正常情况下,细胞中C3含量通常是C5含量的2倍,C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3.如图是真核细胞内部分能量转换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将光能转换为________,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2)若⑤过程发生在缺氧状态下,则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3)通常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4)若物质A代表淀粉,则其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过程为光反应中光能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3)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③(合成多糖等)、④(多糖等水解成葡萄糖)和⑤(细胞呼吸产生ATP)。(4)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可通过光照处理后的叶片是否遇碘液变成蓝色来判断。答案:(1)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类囊体薄膜(2)细胞质基质(3)③④⑤(4)将绿叶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处理,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等有机物。14.2014·东北模拟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种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对应图2中状态依次是______________。(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5℃10℃20℃25℃30℃35℃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mg·h-1)11.83.23.73.53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h-1)0.50.7512.333.5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__(增加、减少)。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__________mg。解析:(1)由题干分析可知,蒲公英生活在旷野路边,因此蒲公英需要较强的光照才可达到光饱和点,可判断甲植物为蒲公英;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Ⅳ状态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细胞器①为叶绿体,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利用CO2,其场所为叶绿体基质,细胞器②为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3)对甲植物来说,光照强度为0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b1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b2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分别对应图2中的Ⅳ、Ⅲ、Ⅱ、Ⅰ状态。(5)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6mg/h,30℃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6.5mg/h,因此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若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15×3.7-9×2.3=34.8mg。答案:(1)甲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温度(3)Ⅳ、Ⅲ、Ⅱ、Ⅰ(4)CO2浓度(5)增加34.815.用高速离心机打碎小球藻细胞,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A中离体的叶绿体能合成糖类,碳酸氢钠溶液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该实验中没有糖类产生,烧杯中液体应改为____________。(2)若要使实验B中离体的叶绿体内糖类合成速度明显加快,在光照和CO2条件不变且适宜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________的方法。(3)若要使实验C中离体的叶绿体产生糖类,锥形瓶内至少应加入
本文标题:【师说】课后练习好题新练9(含详细解析,2014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9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