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上海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启弘教育科目名称金融学综合一、选择题(共17题,每题2分,共34分)1.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2.在IMF成员国国际储备总额中90%以上为()A.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普通提款权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特点是()A.实行固定汇率制,但不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约束B.实行固定汇率制,并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约束C.实行浮动汇率制,但不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约束D.实行浮动汇率制,并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约束4.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在于()而被普遍接受A作为支付手段B作为价值贮存手段C作为商品计价单位D作为延期支付手段5.下面哪项不影响货币需求()A一般物价水平B银行利率水平C公众支付习惯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6.如果人们的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预防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以上任何一种7.下面哪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A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B害怕政府会倒台C职工减少工资D物价普遍上涨8.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可能很小D不变9.人们在()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A债券价格趋于下降B债券价格趋于上升C债券收益率不变D债券价格不变10.某国对实际货币金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A通货膨胀率上升B利率上升C税收减少D总产出增加11.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都有可能12.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增加贴现是为了()A增加贷款B减少吸收存款C增加储备D都有可能1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A银行存款减少B市场利率上升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D以上都不是14.财政部向()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A居民B企业C商业银行D中央银行启弘教育.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A法定准备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16.IS曲线表示满足()关系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C储蓄和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17.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A一个B无数个C一个或无数个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8分,共56分)1、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何联系和区别?2、画出经济周期曲线,并作简要说明和分析。3、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4、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5、《巴塞尔协议》相关知识6、影响一国国际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7、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三、计算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是多少?2、已知资本增长率为K=2%,劳动增长率为L=0.8%,产出或收入增长率为Y=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a=0.25,问;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为多少?3、假定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计算:(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能创造多少货币?4.在金本位货币制度下,设1英镑的含金量为7.32238克纯金,l美元的含金量为1.50463克纯金,在英国和美国之间运送1英镑黄金的费用及其他费用约为0.03美元,试计算美国的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四、案例分析(共1题,每题14分,共14分)如何看待我国持续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启弘教育答:(1)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中,乘数原理考察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是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当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就增加得越多,乘数的作用就越大。同时,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的多倍减少。加速原理考察的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主要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依靠资本品来生产,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进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原理的作用也是两方面的。(2)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而又准确地考察收入、消费与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经济活动依靠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显著区别是,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投资的增长(或下降)导致收入的多倍增长(或下降),而投资的加速作用则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长(或下降)导致投资的多倍增长(或下降)。2.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下图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周期曲线图。图中向上倾斜的直线表示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线。由于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正斜率的。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假设经济活动在开始时处于繁荣阶段,此时,它处于高水平的时期,表现为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量逐渐达到最高水平。由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繁荣阶段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当消费增长减缓,引起投资减少时,或投资本身开始下降时,经济就会下滑而步入衰退阶段。在衰退阶段初期,由于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偏离,致使投资增加的势头受到抑制。随着投资的减少,生产下降,失业上升;另一方面,消费减少,产品滞销,价格下降,造成企业利润减少,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减少,相应地收入也不断减少,最终会使经济跌落到萧条阶段。萧条阶段是指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的时期。这一时期存在大量的失业,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工厂亏损或者倒闭。与繁荣一样,萧条时期也不会无限延长。随着现有设备的不断损耗,以及由消费引起的企业存货的减少,致使企业考虑增加投资,于是,就业开始上升,产量也逐渐扩大,从而使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复苏阶段是指经济活动走出萧条并转向上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和销售回涨,就业增加,价格有所回涨,整个经济呈现出上升的势头。随着生产和就业继续扩大,价格上升,整个经济又逐步走向繁荣阶段,紧接着又开始下一个周期循环。3.对付通货膨胀和失业方面的需求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政策。如果经济失衡,政府可以选择改变政府支出或税率水平的调节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如果存在需求不足失业问题,财政政策也可以用来刺激总需求。政府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或削减税收,这就是所谓的通货性财政政策。通过削减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从而减少消费支出就可以减少总需求。这些政策措施称为通货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政府增加支出相比,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原因在于,减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但在可支配收入中,只有一部分被花掉,也就是说并非全部头号税额都作为额外支出而在收入循环流中流动。启弘教育页(2)货币政策。该政策涉及到经济中货币供给的改变或利率的操作。政府通过降低货币供给从而减少支出可利用的货币量,或通过提高利率从而使借款成本更大,就可以减少总需求,这就是通货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总需求则属于通货膨胀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有改变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水平与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这两种方法。在许多国家,目前比较普遍的货币控制方法是直接调整利率。一般来讲,中央银行先宣布变动利率,然后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确保货币供给的调整,使宣布的利率成为均衡利率。(3)指数化债务。在那些通货膨胀率很高且不确定的国家,运用通常的债务工具来进行长期供款已变得不可能——贷款人对到期后他们收回的还款的实际价值为多少心里没底。在这样的国家里,政府一般发行指数化债务。当利息或本金或两者都根据通货膨胀进行了调整时,债券就指数化了。(4)工资的指数化。某种形式的指数化是许多国家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特征。指数化通过使实际工资基本固定不至于差得太离谱,而保持了长期工资合同的优势与工人和企业的利益之间的巧妙平衡。在工资合同期内价格会发生变化,从而必须对根据通货膨胀进行一些调整。从广义来说有两种调整的可能性:一种是根据CPI或GDP减缩指数来指数化工资。另一种是基于价格上升的预期比率来安排周期性的事先公布的工资增加。如果通货膨胀能被确切地了解,这两种方法就会殊途同归。但通货膨胀可能和预期存在差距,所以两种方法的结果也可能会不一样。在到工资指数化效应的时候,必须区分两种可能性: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在需求冲击的情况下只有“纯粹”的通货膨胀扰动,且企业能够支付起相同的实际工资从而也不会在乎100%的指数化。而在供给冲击的情况下。实际工资必须要下降,而完全的指数会阻碍其下降。关于供给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货币主义供给政策。货币主义者认为,从长期来看,需求政策(他们实际指的是货币政策)只能作为反通货膨胀的武器,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而供给政策才是增加产出,降低失业水平的适当政策。供给政策可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位移,即提高企业在任何既定的价格下愿意提供的产量。在劳动市场上,供给政策能降低自然失业率,从而使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位移。供给政策的实质是:鼓励甚至奖励私人企业行为和创新行为,减少政府作用;更多地依赖市场力量和竞争,减少政府干预和管制。(2)现代凯恩斯主义者并不仅仅提倡需求管理,也提倡供给政策,但通常更倾向于干预主义供给政策。干预的形式有:补贴、鼓励兼并和其他形式的重组,建议和劝告、提供信息和直接提供基础设施等。政府制定指导性计划,在这种计划下,政府试图与行业合作,共同协调经济中的投资决策。(3)“第三条路”的供给政策。随着英国布莱尔政府的当选,提出了“第三条路”的供给政策。它既借鉴了右派倡导的各种激励、低税收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思想,又借鉴了左派推崇的政府的政策措施能改善经济运行和为私人提供支持的观点。4.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又叫政策变量,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由经济循环外部因素,即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外生性:由货币发行单位决定。内生性:倒逼机制。见课本5.在雷曼兄弟破产两周年之际,《巴塞尔协议Ⅲ》在瑞士巴塞尔出炉。最新通过的《巴塞尔协议Ⅲ》受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催生,该协议的草案于2010年提出,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获得了最终通过,并将于此后的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获得正式批准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在最低资本金比率方面,草案规定,商业银行的普通股最低要求将从目前的2%提升至4.5%,也就是所谓的“核心”一级资本比率,另外还需要建立2.5%的资本留存缓冲和零至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此外,商业银行更宽泛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则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根据新规定,银行需要在2015年前、也就是5年内达到最低资本比率要求,即不包括资本缓冲在内的普通股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达到4.5%,一级资本比率达到6%;而对缓冲资本的落实则更为宽松一些,银行可以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分阶段落实。这是补充的,其余部分见课本相关章节。启弘教育要点:(1)进
本文标题:上海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9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