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矿山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矿山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1概述1.1评价目的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是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的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排土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评价依据1.2.1依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5.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1);《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2011.12.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1.2.2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1.1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3.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6.1);《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1.1);《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第586号(2011.1.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7.19)。1.2.3部门规章《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9.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6.3.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8.2.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9.1);《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2009.6.8);《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39号(2011.7.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2012.6.1);《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8号(2005.2.1);《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认真组织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7]135号(2007.6.20);《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17号(2010.8.2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基础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9]44号)(2009.3.9)。1.2.4地方法律、法规《****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9.1);《****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2005.5.1);《****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令【2011】第21号(2012.3.1)。《****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1997.12.22);《****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2009.2.1)。1.2.5地方规章《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及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冀安监管一[2003]10号(2003.3.24);《关于印发〈****省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实施办法〉的通知》冀安监管一[2005]55号(2005.9.16);《****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的通知》冀安监管一[2011]86号(20117.15)。《****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冀法审【2007】6号;《****市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保市政【2005】132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通知》保市府办【2010】70号(2010.4.9);《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11.1.26)1.2.6标准、规程、技术规范《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6-200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198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及GBZ2.2-2007);《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2.7依据的基础资料企业提供与现场勘查搜集的其他有关基础资料1.3评价对象及内容1.3.1评价对象本次现状评价的对象为***********排土场。1.3.2评价内容***************排土场危险源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为:(1)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2)企业基本情况(3)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4)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类型及危害程度;(5)周边环境影响;(6)排土场的安全度;(7)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8)评价结论与建议。1.4评价程序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评价阶段和评价报告编制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该阶段由评价人员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的危险源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选择评价方法。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该阶段通过对公司基本情况和危险源进行调查,确定其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对策措施与建议。第三阶段为评价报告编制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提出建议与综合评价结论,完成现状评价报告书的编制。2企业概况2.1企业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生产规模:矿区面积:2.2矿山位置及范围***********位于****,隶属*******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北纬****。该矿批准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为:1,X:***Y:***2,X:***Y:***3,X:***Y:***4,X:***Y:***5,X:***Y:***6,X:***Y:***2.3自然地理条件***********矿区地处******。出露基底岩石为阜平期变质岩,岩浆岩为****,矿区内无断层及褶皱等构造。本矿区地震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2.4矿山储量及服务年限截止到2007年10月18日,矿区内保有经济基础资源储量为(122b)99.28×104m3,荒料量29.78×104m3。如果按照3.333×104m3/年矿石,1×104m3/年荒料的规模组织生产,按回采率98%计算,矿山的服务年限为26.26年。2.5矿区环境地质条件该矿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季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年平均气温9.4~13.5℃;年平均降水量570~670mm。当年11月至翌年3月为冰冻期。2.6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该矿区内无常年地表水体,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区内沟谷发育,利于地表迳流,降水绝大部分呈地表径流排走,小部分沿着表层裂隙和孔隙渗入地下,补给来源有限。开采后未发生水文地质问题,矿坑内无积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7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矿体产于辉长岩体中,岩石整体性较好,节理及裂隙不发育,矿体开采工程地质条件良好。2.8排土场基本情况2.8.1位置与交通排土场位于****,从***国道经乡级公路及石子路通往场区,交通较便利。2.8.2地形、地貌排土场位于*****,海西期构造运动期间,有玄武岩喷出及花岗岩侵入,山体表面受风化构造作用较强。排土场地层由于受风化构造作用影响,山体上部陡峭,下部较缓,表层有0.1-0.3m残坡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山体下部岩石裸露情况较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2.8.3气候及冻土深度****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一月份平均气温-4.9℃,七月份平均气温26.4℃。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排土场区冻土深度0.6m,属季节性冻土。2.8.4水文地质条件排土场堆积物主要为粒径不等的渣石,透水性强,下伏沟底残坡积层以碎石为主,砂土充填,透水性较强。渗透系数50-150m/日,进入排土区的雨水很快经堆积的废石层排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8.5排土场现状排土场长约70.0m,宽约50.0m,排土场区高点标高321.0m,低点标高308.54m,相对高差12.46m。排土场作业平台表面散落体积不等的碎石,作业平台不平整;坡顶线呈弧形,排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向有3%左右的反坡;排土作业平台未设置安全车档。排土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属山洼形排土场,汇水面积较小,排土场现状堆积物主要为粒径不等的渣石。弃渣岩性以玄武岩、花岗片麻岩为主,含少量砂土,粒径不等,均属硬质岩石组成,弃渣堆放规律上细下粗,堆放坡度35°-40°。3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现对该排土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其存在的危害因素主要有:3.1排土场滑坡危害排土场的滑坡是由于松散固体大规模错动、滑移,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危害。排土场滑坡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1)建设初期排土场勘察设计、建设不符合要求。有些联合企业在矿山基建初期,往往缺乏富有矿山生产经验的基建管理决策人员,这样,排土场建设质量的重要性在一开始就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排土场工程地质勘察和排土规划设计等涉及到排土场建设质量的许多重要方面常被忽视。加之对矿山建设进度的过分关注,排土场在投用前对其底部的软弱层不清理或清理不彻底,这就给排土场滑坡埋下了隐患。(2)生产中排土不科学,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排土作业。初期排士场底部排弃的疏水性块石厚度不够,或在生产的某一时期,进行岩土混排,从而人为地在排土场内部形成了软弱面。(3)排水设施不健全。导致排土场滑坡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大气降雨和地表水对排土场的浸润作用,排土场初始稳定状态发生改变,稳定性条件迅速恶化。如果在暴雨时,排土场排水不及时,大量的地表水便汇入排土场。雨水渗入内部后,排土场原来的平衡状态便会发生变化,排土场充水饱和,一方面增加了排土场重量,同时又降低了排土场内部潜在滑动面的摩擦力,从而形成排土场滑坡。(4)人为因素。不可否认,目前在我国,尤其是农村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滥采滥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村民在靠近排土场的坡底和两侧进行采石、取土活动,削弱了排土场的底部抗剪力和两侧的阻挡力;此外临近排土场的爆破振动效应对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上述危害排土场安全的人为因素极有可能引起排土场滑坡。(5)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排土场滑坡除了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外,有时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也会造成排土场滑坡,例如
本文标题:【矿山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0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