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上海汽车产业初步研究及《国家汽车产业振新规划》新形势下的发展探索
1上海汽车产业初步研究及《国家汽车产业振新规划》新形势下的发展探索一、上海汽车产业简介1.1上海汽车工业概况上海是中国重要的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居于全国各省市的领先地位。2005年,上海汽车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42亿元,占全国的9.43%;销售收入达1187亿元,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额的10.5%;实现利润100亿元,占全国的19.40%,位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上海市有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有我国最大的中德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有投资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美轿车合资企业——上海通用;有全国种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轿车零部件工业基地,60多家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上海的零部件配套能力是国内最强的;在整车和零部件公司数量、实力、整车产量、零部件产值、成本控制、新产品推出、吸引外资力度等七大类指标方面,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高居全国各地区的第一位,在本区域市场(汽车保有量)方面也仅位于京津地区之后,居全国第二位。上海被汽车产业界、学术界公认为国内轿车产业综合投资环境最佳、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中心之一,与其自身良好的区位条件是分不开的。目前,上海的优势是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其中汽车工业可以追溯到1937年,迄今已有70年的历史。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劳动力素质好,人才资源优势明显,科研力量强。通往全国各地和通往国外的水、陆交通条件好。拥有宝山钢铁、金山石化等工业基地。宏观经济发展良好,对外资的吸引力强。1.2上汽集团简介目前,上海汽车产业主要是由上汽集团(SAIC)所有的及相关企业组成。上汽集团是中国最主要的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现主要从事轿车、微车、客车、重型卡车、摩托车、拖拉机和工程机械等整车和零部件的生产、研发、贸易和金融服务。上汽集团的运作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区域范围内,但也拥有通用五菱、上汽仪征等外地的控股企业,并且近年来积极参与到跨国汽车行业的并购中,如控股韩国双龙。上海汽车的“龙头”上汽集团(SAIC)尽管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但仍然名列世界知名企业之外,在自有品牌、核心技术、管理水平、企业规模与实力等方面,与世界汽车领先公司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对外依赖性仍然很强,暂时还难以担当其带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汽车销售市场激烈竞争的重任。(上汽集团(SAIC)是上海汽车产业绝对的领导企业,很大程度上上汽集团代表了整个上海汽车产业。因此,本文对上海汽车产业的分析集中到了上汽集团及其下属汽车企业。)二、上海汽车产业现状2.1上海汽车产业的布局现状2.1.1整车制造和装配厂集中于嘉定安亭和浦东金桥。整车制造工厂大多位于上海市郊,其中产量最大的两家企业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分别坐落于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嘉定国际汽车城。整车厂的选址与其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有关。为了便于流水线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一般大型的制造工厂在设计时都以一层或二层的平房为主。这样,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工厂的占地面积势必十分庞大,而随之自然而然就要考虑到地租问题。只有在远离中心商务区的市郊,地租才可能降到让承租工厂可以接受的程度。当然,个别整车制造工厂并不遵循上述规律。此外,交通运输条件2也是整车厂选址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是一个海港城市,同时拥有发达的内陆交通网络。因此,整车厂往往位于主要公路甚至是国道旁,如上海大众地处曹安路312国道,上海通用位于杨高北路,离外高桥港区不到15公里,上海申沃落户于沪闵路320国道。依靠这一地理优势,产品不仅能快速地运往全国各地,更能直接出口海外,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2.1.2零部件企业集聚于整车厂周围。零部件产业是上游产业中与整车制造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当今世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其与整车的研发与制造密不可分。整车技术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都依赖零部件产业水平的提升。没有强大的配套产业,不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工业。企业规模越大,所集聚的零部件厂商就越多,例如仅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在20公里距离内就分别集聚18家和25家,而这其中上汽集团的成员企业又分别占据了17家和21家。这样,因为区域集聚,整车制造业和零部件企业在区域上得到合理配置,配套距离较短,为实现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创造了必要条件。由此节约了物流费用,包括节省运输、仓储费用,减少仓库面积,缩短物流时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失等,从而提升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近年来江浙地区的零部件产业依靠市场需求和成本优势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上海汽车配套供货的主要地区。其中,江浙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受到整车厂商的青睐。以上海大众为例,其国外供应商的份额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零部件配套供应商数量已经达到500多家,包括独资、全资、国营、民营等类型企业,占到了采购总额的8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位于江浙沪一带。可以想像在今后的若干年内,随着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建立,上海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会更趋集聚。目前,集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2.1.3研发机构依托科技园区和大学城。研发机构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技术发展日益迅速,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技术对公司成长的作用也日趋重要。研发机构对区位条件的要求为接近科研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等)和贸易组织,以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李小建、曾刚等,1999)。在这方面,在上海的汽车研发机构都遵循了上述要求,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它是由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和上汽集团共同组建的国内首家合资汽车技术与设计中心,双方各占50%的股份,位于浦东新区王港。之所以选址于此,一方面上海是全国消费中心和信息中心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王港毗邻张江高科技园区,而后者是上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放性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是上海市在浦东的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拥有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和浓郁的创新氛围。这都为泛亚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2.2上海汽车产业优劣势分析2.2.1劣势2.2.1.1研发能力不足具有代表上海汽车产业形象的上汽集团近年来不断与国内外汽车研发机构、高校达成合作,目前已初步完成了从关键零部件研发到整车研发的完整体系布局。到2007年,上汽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市级技术中心15家;与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共同组建产学研工程中心17家。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专利申请量的多少是衡量汽车产业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据统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中国专利中,专利数量居前10名的汽车企业中有7家是跨国公司,其中,本田(3145项,包括摩托车专利)、丰田(1311项)、日产(714项)分别占据前3位。3企业名称专利合计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本田3145247335637丰田13117883520大众3092361360戴-克207350172通用897748★上汽(中外合资)5091823主要国外汽车企业在华专利数据统计表(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注:数据为1985.9~2005.7在中国公布的专利。)在三项专利上,国外主要汽车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专利基本都是以发明专利为主(约占总数的72%),而上海汽车申请的发明专利比例较低(约占总数的18%),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核心技术的拥有量较低。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上汽集团坚持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上海汽车的专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外主要汽车企业相比,无论是专利申请数量还是专利质量,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2.2.1.2盈利能力不强2006年度Fortune全球500强若干汽车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主要通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三个相对指标和营业利润一个绝对指标来体现:总资产利润率方面,2006年度世界500强中汽车企业的平均值为1.66%,丰田汽车为4.98%,而上汽集团仅为0.13%;净资产利润率方面,2006年度世界500强中汽车企业的均值为9.46%,丰田汽车为13.54%,而上汽集团0.43%;营业利润率方面,2006年度世界500强中汽车企业的平均值为2.33%,丰田汽车为6.52%,而上汽集团仅为0.15%;营业利润方而,2006年度世界500强中汽车企业的均值为16.7亿美元,丰田汽车为1858.1亿美元,而上汽集团仅为0.21亿美元。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上海汽车的生产和盈利能力与世界汽车巨头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2.2.1.3控制能力较弱随着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跨国公司的不断进入和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增长。由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限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整车制造领域,必须与中国企业合资,跨国公司在我国都寻找合资伙伴,并通过合资企业实现其全球战略,使中国成为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在此大背景下,上海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外向型特征日益显著,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汽车产品价值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与外国著名公司成立了合资公4司。不可否认,与跨国汽车巨头的合资,对于上海汽车技术能力的提升无疑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一般也都是国外公司提供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外方控制合资企业的技术部门,并控制着产品配套、零部件认证权、采购权。因此,虽然合资企业的中外双方股份比例各是50%,上海汽车也同样在汽车价值链各环节面临着被大众、通用等跨国汽车巨头的多方操控,根本无法体现另外50%的中方控制权,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中方成为了被动的“价格接收者”而对汽车产品价值链条的控制力十分薄弱。2.2.2优势2.2.2.1大国的市场优势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居民家庭,这是上海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处在汽车快速增长的初期,拥有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规模。2.2.2.2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员工工资加福利每小时大约1~2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1/20~1/10。另外,我国拥有一批熟悉制造工艺、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工资成本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2.2.2.3制造业整体配套优势上海制造业整体配套能力在国内屈指可数,与汽车产品相关的上游相关产业如钢铁、机电、化工电子等生产能力强,产品成本有一定优势,一些产品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的整体配套能力将使汽车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如整车装配、部分零部件生产和研发等很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而且可以为跨国公司和内资企业充分提供上、下游产业配套。2.2.2.4科技人才优势一是上海人才总量的优势,上海现有专业技术人才120万左右,约占上海总人口的9%,居国内领先地位;二是上海人才的国际化水平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已经派出留学人员8万多人,约占全国的1/4,并有一批汽车专业人才在国外留学深造;三是汽车专业人才优势,上海一些高校已设立了培养汽车专门人才的学科和院系。三、在国家汽车产业振新规划下的上海汽车产业振新与发展方向3.1国家汽车产业振新简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月14号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汽车、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制定实施汽车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对于推进汽车、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汽车产业振新规划强调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决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从此,国家汽车产业的振新也就拉开了序幕。长期研究汽车产业政策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表示,之所以汽车产业率先审议并通过调整振兴规划,关键是汽车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扩大汽车消费就是扩大内需。3.2在新形势下的上海汽车产业发展方向3.2.1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蛙跳战略鉴于中国汽车石油技术基础薄弱,可直接跳
本文标题:上海汽车产业初步研究及《国家汽车产业振新规划》新形势下的发展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1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