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上海高三语文_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测试(C)
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测试(C)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18分)《生活空间》的人文精神黄书泉①我不太了解电视界对“人文精神”讨论的反应与评价,但作为具有现代学术文化素养的电视人,思想文化界的这场讨论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当代某种新的文化背景和电视话语资源,也从立场、态度、主体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侵染、影响着他们所从事的电视文化活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的《生活空间》栏目,证实了我的推测。从这个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主旨的栏目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体现在创意、编导、制作中的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人文精神。这就是:为普通老百姓画像、立传,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挖掘、揭示平凡的人内在的精神价值。在《权力的眼睛》一文中,福柯说:“新闻界,这一十九世纪的重要发明,把观看的政治的所有的乌托邦性质发挥得淋漓尽致。”《生活空间》在给表现对象界定时,以“老百姓”来替代“人民”与“大众”,这一话语的转变本身就是对新闻领域大叙事的政治乌托邦和时尚文化乌托邦的一种解构,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的立场态度,即民间立场和世俗关怀。②事实上,《生活空间》开播几年来,出现在荧屏上的不是作为某种政治类的代表或群体大众的符号,而都是生活原生态中的“这.一.个.”:他们的政治、经济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距很大,但从对人的关注立场来看,他们又都是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人,有着人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优点与弱点,欢乐与痛苦,需求与欲望,高尚与平庸,有着相同或不相同的各自的经历、境遇、思想、性情、行为,等等。海涅说:“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是像一代人的命运一样珍贵吗?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与他同生共死的完整世界,每一座墓碑下都有一部这个世界的历史。”《生活空间》正是从家庭与社会、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外部生活与内部生活结合的视点中,将其表现对象定格在“老百姓”的位置,在荧屏上建构一个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完整世界”,让他们自己在其中讲述、演示着各自的“这个世界的历史”。③在这个文本里,我读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社会公正的呼唤。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而不是宣传工具,不是通过粉饰现实来进行虚假的说教,而是应该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上直面现实;摄像机是冰冷的技术工具,但只要掌握摄像机的电视人具有人文精神,就能够充分地倾注对人的关怀,这种对人的关怀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空洞的泛爱精神,体现在《生活空间》里就是对生活在社会基层、底层的“小人物”和弱势群体命运的具体关注。当商品经济时代将社会按照权势、财富、名气划分成许多差异很大的阶层,当电视画面上充斥着豪华的居室、气派的宴会、时尚的消费时,《生活空间》的镜头始终瞄准着普通劳动者、工薪阶层、山区农民、打工仔、打工妹、希望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卖大饼的下岗女工、贫困大学生、生活无着的退休老人……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生态与心态。④当然,最能体现《生活空间》人文精神的,当是其对于普通老百姓内在精神价值的挖掘、揭示,正是主要在这方面,它区别于时下一些以“大众”为表现对象的电视文化节目,《生活空间》中的人物是平凡的、渺小的,甚至是卑微的,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是平淡的、琐碎的,甚至是庸碌的,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仍然在严肃地守护着一种信念、道德、尊严,对于患上焦虑、紧张、躁动、厌倦、冷漠、孤独等种种所谓“现代病”的当代“大众”来说,《生活空间》不失为一剂良方。打开每天早晨或晚上的《生活空间》吧,它会使你双足踏在坚实的大地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与普通的人们同行,以平常的心态生活,恢复做人的尊严,灵魂得到净化,人生境界不断升华。⑤我们生活在电视文化中心的时代,一些学者对此表示忧虑:看电视代替阅读,人们在电视面前变得思想懒惰,电视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精神素质。电视愈是普及,精英文化愈是被冷落。他们的忧虑不无道理,但当我们承认目前“电视降低了文化水准”这一事实的同时,更应看到:电视吸引了更多本来就没有机会与条件接触印刷文化,尤其是精英文化的“引车卖浆者之流”参加到社会文化活动之中。现在的问题是:承载着启蒙任务、人文精神的严肃文化、精英文化与电视文化是否可以在新的框架中进行联姻,从而使精英文化大众化,电视文化提高人文品位?现在有两条路子,一条是直接让精英文化走进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开办的《文化观点》、《读书时间》等节目,由此而使一些学者成为所谓“电视知识分子”;一条是电视工作者从严肃文化、精英文化中吸取营养,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他们制作的节目中去,《生活空间》进行的正是这方面的尝试。就我们的国情和大众文化素质情况看,后一条路在目前似乎更加可行,也更能达到启蒙的效果。1.根据第段内容,“我的推测”具体是指(2分)2.作者在第段中引用福柯的话的作用是(2分)3.第段中“这一个”的含义是(3分)4.第段说:“最能体现《生活空间》人文精神的,当是其对于普通老百姓内在精神价值的挖掘、揭示……”那么,《生活空间》所体现的人文精神除了对老百姓内在精神价值的挖掘、揭示之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述其中三点。(3分)(1)(2)(3)5.对《生活空间》栏目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体现民间立场和世俗关怀。B.关怀弱势群体,呼唤社会公正。C.挖掘和揭示普通老百姓内在的精神价值。D.精英文化大众化,提高了电视文化的人文品位。6.分析以“大众”为表现对象的电视文化节目和《生活空间》栏目的区别。(在A、B、C三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节目表现对象对象的生态与心态“大众”电视当代“大众”患上焦虑、紧张、躁动、厌倦、冷漠、孤独等种种所谓的“现代病”C《生活空间》AB真正的人文精神7.你对作者关于电视发展而提出的“两条路子”有什么看法?请用80字左右阐述见解。(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8—14题。(20分)风雨中忆萧红丁玲①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予太长。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②时代已经非复少年时代了,谁还有悠闲的心情在闷人的风雨中煮酒烹茶与琴诗为侣呢?或者是温习着一些细腻的情致,重读着那些曾经被迷醉过被感动过的小说,或者低徊冥思那些天涯的故人?那些天真、那些纯洁、那些无疵的赤子之心,那些轻微的感伤,那些精神上的享受都飞逝了。这个飞逝得很好,但现在是什么呢?是听着不断的水的絮聒..,看着脏布也似的云块,痛感着阴霾,连寂寞的宁静也没有,然而却需要阿底拉斯的力背负着宇宙的时代所给予的创伤,毫不动摇地存在着,存在便是一种大声疾呼,便是一种骄傲,便是给絮聒..以回答。③然而我决不会麻木的,我的头成天膨胀着要爆炸,它装得太多,需要呕吐,于是我写着,在白天,在夜晚。但幸好并没有激动,也没有感慨,我不缺乏冷静,而且很富有宽恕,我很愉快,因为我感到我身体内有东西在冲撞;它支持了我的疲倦,它使我会看到将来,它使我跨过现在,它会使我更冷静,它包括了真理和智慧,它是我生命中的力量,比之少年时代的那种无愁的青春更可爱啊!④但我仍会想起天涯的故人的,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前天我想起了雪峰,在我的知友中他是最没有自己的了。他工作着,他一切为了党,他受埋怨过,然而他没有感伤。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在政治生活中过了那么久,却还不能彻底地变更自己,他那种二重的生活使他在临死时还不能免于有所申诉。我常常责怪他申诉的“多余”,然赢当我去体味他内心的战斗历史时,却也不能不感动,哪怕那在整体中,是很渺小的。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明天,我也许会想到更多的谁,人人都与这社会关系,因为这社会关系,我更不能忘怀于一切了。⑤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那时山西还很冷,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但我们都很亲切,彼此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之中在思想上,在感情上,在性格上都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接着是她随同我们一道去西安,我们在西安住完了一个春天。我们痛饮过,我们也同度过风雨之夕,我们也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一次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因为我们又实在觉得是很亲近的。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的能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对手是太少了啊!⑥那时候我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而致全力于著作。抗战开始后,短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她或许比我适于幽美平静。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至今我还很后悔那时我对于她生活方式所参预的意见是太少了,这或许由于我们相交太浅,和我的生活方式离她太远的缘故,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⑦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约一星期前收到)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⑧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分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只于打于局面,指示光明,而还是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泥于个体的褊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们要使所有的人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做出伟大牺牲。⑨生在现在的这世界上,活着固然能给整个事业添一分力量,而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和被处分的前途。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⑩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8.第②段中两处加点词“絮聒”的意思有什么不同?(2分)9.怎样理解第③段中作者所说“比少年时代的那种无愁的青春更可爱啊”?(3分)10.作者在第②段说,已无闲心“低徊冥思那些天涯的故人”,但第④段却说“我仍会想起天涯的故人的”。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作具体说明。(3分)11.根据上下文推断,第⑧段作者对于丧失萧红而“叹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1)(2)(3)12.分析第⑩段中画线句的含义。(2分)13.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由点带面,不仅写道萧红,还写到冯雪峰、瞿秋白、胡风、鲁迅等人的处境。B.文中
本文标题:上海高三语文_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测试(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1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