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陈炳炎】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及对策20090321.
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及对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会陈炳炎2009年3月21日2研究背景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产业结构性问题仍十分严重,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而繁重!3目录国际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近况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历史沿革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思考几个重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措施中国汽车产业的几个基本问题4国际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近况全球已形成通用,福特、戴一克(已拆分)、丰田、大众、雷诺-日产等6大汽车集团,以及雪铁龙标致、本田、宝马三大汽车公司的竞争格局。各大汽车集团形成战略联盟,通过兼并与重组,进行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兴市场迅速崛起,全球汽车工业布局发生变化。节能环保要求的增高,技术结构调整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汽车市场全球一体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分离,形成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应对金融危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将出现新的态势5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历史沿革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出台;2004年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6年“汽车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总体目标(至2020年)2009年01月15日国务院通过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6改革探索资本结构变革组织结构变革技术结构变革经营要素结构变革(经营要素主要包括:市场、产品、信息、资金、人力资源、原材料及配套件)经营机制及管理方式变革7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目标为把我国汽车工业(含摩托车工业,下同)尽快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变目前投资分散、生产规模过小、产品落后的状况,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现规模经济,特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通过本产业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再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8十五计划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行跨越式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工业化是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变迁阶段,信息化则是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的变迁阶段。工业化孕育信息化的诞生,奠定其基础,促进信息化需求,推动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引导工业化的速度和方向,推动其效益和质量,是工业化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我国正处工业化中期,信息经济已经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工业发展相对过剩是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的显著特征,标志粗放经营走到尽头。9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目标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10中国汽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目标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基本形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节能、环保、安全及回收利用技术应用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深程度参与国际汽车产业的合作与竞争,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11产业结构调整总体目标(至2020年)初步建成自主开放的汽车工业强国。中国汽车工业拥有相当一批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占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成为主体。出口应占汽车总产量中相当的比例。12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元月14号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认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制定实施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对于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13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14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15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思考问题内容和主要任务方法手段难点16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五大问题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升级换代及技术进步缓慢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过分依赖引进技术发展产品零部件与整车未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提高产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主导发展及自主创新战略措施不力17目前仍存在的产业结构性问题自主研发能力,核心技术问题;自主品牌问题;(品牌结构)利用外资质量问题;(产权结构)关键零部件产品、技术、市场缺失问题;汽车工业与相关产业同步协调发展问题;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及市场结构问题;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业紧密结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8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产权结构资本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经营要素结构19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从阻碍产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着手,提高汽车产业的整体素质。•优化组织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投资结构和优化技术结构,使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以结构优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品结构基本合理的产业布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使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系统模块化供货的零部件企业集团。•形成以中资主导、合资、外资协调发展的局面。20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抑制产能过剩、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节能环保提倡兼并重组,促进结构调整,形成几家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以上。鼓励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和开拓农村市场。21结合国家能源战略的汽车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大力发展小排量节油型汽车。(要使1.5升以下经济环保型乘用车占乘用车市场消费的60%以上;到2010年汽车新车平均单车油耗比2005年降低15%)推进轿车柴油化。(柴油发动机有较高的燃油效率,并能利用现有的燃油供应系统,使轿车柴油化成为现阶段降低汽车燃油消耗总量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汽车。(发展汽车替代能源技术,鼓励各种替代能源的使用,逐步增加替代能源的使用量。至2010年,汽车使用替代型新能源消耗比重不低于5%)鼓励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的发展22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法律、行政部门法规、地方法规)和技术标准政策导向行政干预市场竞争23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概念和定义法律法规体制问题人才问题国家汽车战略确定、观念和信心24几个重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关于印发《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的通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宁波等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通知积极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汽车产业安全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2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第一类鼓励类1.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发动机系统设计开发(汽车发动机:升功率40KW以上的柴油机、升功率50KW以上的汽油机;电控直列式喷油泵、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电控高压单体泵以及喷油器、喷油嘴,以及汽车动力总成电子控制系统。排放达到国Ⅲ标准的中小功率电喷摩托车及大于250ml排量摩托车设计开发)。2.汽车、摩托车总成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开发制造:无级变速器、自动变速器(6档以上)、乘用车用手动变速器(6档以上)、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电动转向装置、主动(被动)悬架系统、商用车与越野车用空气悬架、电涡流缓流器、载重车盘式制动器、ABS/TCS/ESP系统、电动驻车制动系统、启动/发电机/飞轮一体电机、驱动电机、42V电源系统,以及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电控空调压缩机模块、智能前灯和中央照明系统、电子仪表、防盗系统、总线控制系统(CAN/LIN)以及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行驶记录仪、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等车载电子信息平台2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3.汽车、摩托车轻量化及环保新材料制造(轻量化车身材料、汽车催化装置用陶瓷载体、高性能蜂窝载体、系列化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高性能低噪声轮胎、子午线轮胎用改性尼龙帘子布)4.汽车重要部件的精密锻造、多工位压力成型及铸造5.汽车、摩托车型式试验及维修用检测系统开发制造6.压缩天然气、氢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及电催化器、电极、复合膜和双级板等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开发及制造第一类鼓励类(续)2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7.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整车设计开发(燃油经济性高于国家第二阶段限值10%,排放满足国Ⅲ,两厢车长不大于4米,三厢车长不大于4.2米)8.作业类专用车辆生产9.城市用低底盘公共汽车开发制造10.汽车模具、夹具、检具等通用设备设计与制造11.油车、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制造,柴油车排污控制配套设备制造第一类鼓励类(续)2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第二类限制类11.三轮汽车、低速载货车项目(含扩能、建分厂)第三类淘汰类76.非法改装车辆和已到报废期限的车辆77.用于机动车制动用含石棉材料的摩擦片29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第四条境外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和禁止三类。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本政策附件的形式发布,并将根据需要会同有关部门适时修订完善,鼓励类和禁止类的境外投资项目,列入《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属于鼓励类和禁止类的境外投资项目,为允许类境外投资项目。允许类境外投资项目不列入《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第五条本政策及《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有关部门制定境外投资相关政策的依据之一。30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第六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列为鼓励类境外投资项目:(一)能够获得国内短缺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源或原材料;(二)能够带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三)能够明显提高我国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以及能够利用国际领先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第七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列为禁止类境外投资项目:(一)危害国家安全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二)运用我国禁止出口的特有工艺或者技术的;(三)我国法律禁止经营的领域;(四)投资对象国或地区法律禁止投资地产业,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禁止投资的其他产业;(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31境外
本文标题:【陈炳炎】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及对策200903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1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