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第四节赏析表达技巧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讲散文类文本阅读•散文一般都很讲究表达技巧的恰当运用,高考试题通过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考查学生的阅读品位。一般说来,散文的表达技巧有四个方面:•1.作品中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如描写的技巧、叙述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2.作品中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以及人称的运用等。•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代和照应的技巧等。•4.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和特色等。•而对语言特色的鉴赏则又往往与表达技巧混合在一起,单纯地考查语言特色往往是就文中某个段落或段落中的某几个句子进行鉴赏。鉴赏可从炼字、炼句、运用手法及语言风格等几方面展开。•1.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2.文章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文章写××大多用第×人称,后文却改用第×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赏析。•4.请从表达方式(或语言特色)的角度赏析某段。•5.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例如:1.(2014·天津卷)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2.(2015·山东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3.(2015·天津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方法点拨]•1.理解技巧,区分概念•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②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③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④从语言特色角度:•a.句式选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b.手法运用•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c.整体风格•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2.审清题干,多层分析•如果是局部鉴赏,则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现手法和语言。在每一个角度切入后还要注意多种技巧的运用。•如果是整体鉴赏,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达方式。至于修辞手法和语言,除非整体、主要、显著的角度确实存在,才可切入鉴赏。•3.掌握术语,熟记作用•要熟记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术语,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反衬等。•了解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形象类修辞的作用是使文章形象生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能使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主旨等。•4.结合内容,有赏有析•分析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还要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因为任何表达技巧都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技巧。•第二步,结合具体文段分析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三步,点明具体效果。(注意联系主题思想)•具体操作过程可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小贴士]鉴赏技巧四字经1.明:分析题目所提供的鉴赏对象,明确出题人设置的鉴赏角度或鉴赏点。2.判:根据自己对表达技巧的掌握和积累,准确判断出所使用的表达手法。3.析:围绕手法,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4.查:检查是否包含了这类题的要点,如表达技巧、文章内容、艺术效果等。•(201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之功。•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原载《人民日报》有删节)•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4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画线句子中,“攀”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将梯田比喻为梯子。叠音词的效果可从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1)比喻、拟人、排比。(2)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标▲的为该专题考点题•(201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甘森的西红柿•甘建华•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宋代勇说:“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意。”•宋代勇的女儿是这样留言的:“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郭光元儿子:“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230多公里,距格尔木市270多公里,海拔291
本文标题:【骄子之路】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类文本阅读第4节赏析表达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1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