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前言、精深、激情、伯乐和尾声)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我看到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经历有暗合的地方,也因为我发现用书中的观点看世界会发现以前不曾注意到的地方,还因为以书中的理论为指导改进自己的学习之后感受到了明显的提高。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所得,将书中所讲进行消化、理解、归纳、思考,重新拆分组合,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索,形成了我将要讲的以下内容。一、前言(什么是天才、相关人物介绍、内容概述)1.1什么是天才1.1.1名言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爱迪生)人们常把我的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不过是刻苦而已。(亚历山大)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这就是天才。(狄德罗)天才?绝对没有那种东西。有的只是用功、方法和不断地计划。(罗丹)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富涅卡)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亚里士多德)聪明源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高尔基)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2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我一直认为,除了傻子,人在智力上差别不大,不同的只是热情和努力。(达尔文)1.1.2本书是各位名人故作姿态,过分谦虚?还是这些名言之后真的存在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值得人们研究。本书通过科学研究成果、对大量鲜活事例的分析来寻找天才密码。1.2相关人物介绍简介1.2.1作者丹尼尔·科伊尔,其著作《兰斯·阿姆斯特朗的战争》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其纪实作品《硬球》,成为好莱坞票房影片《临时教练》剧本原型。1.2.2理论提出者安德森·埃里克森,瑞典人,从小的梦想是成为探险家,但不幸的是长大后的他发现地图上似乎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他去冒险了。于是他就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研究者,还不小心成为天才研究的先驱之一。赫伯特·西蒙,名气大得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十年法则”的提出者。二位强强联手,奠定了更加杰出的成才理论——一万小时天才理论。1.3内容概述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二、精深(冒牌哈佛、才能细胞、天降人才、七大秘技)2.1冒牌哈佛(美国空军的飞行训练器、巴西队的秘密武器)8总统、40诺、30普利策;“先有哈佛”;竺可桢、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谁3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图书馆)。一家俄罗斯网球俱乐部,只有一个室内场地,看上去一钱不值,却培养了众多排名世界前20强的女球员,比全美国都多;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一家音乐学校,坐落于一间不起眼的店面房内,却塑造出杰西卡·辛普森等一连串流行音乐明星,其中90%都签了唱片合约;英国的一个偏远村庄,一户贫穷且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家,却培养出三位世界级作家。这些地方就叫做“人才温床”,或“冒牌哈佛”。有什么特殊之处吗?2.1.1美国空军的飞行训练器1934年冬天,富兰克林·罗斯福碰到了一个难题。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飞行员频频死于坠机,这些空中战士是军中公认的技术尖子。而这些伤亡都不是战争所致,他们仅仅是冒着冬日的暴风雪天气为美国邮政送信而已。在那个暴风肆虐的冬天,20天内9位飞行员坠机身亡。罗斯福把空军总指挥本杰明·弗洛伊斯上将招至白宫,严厉地问道:“坠机事件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哪里出了问题呢?早期的飞行培训建立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上:优秀的飞行员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当时培训的基本程序是:指导员带着有潜质的学生上飞机,在空中完成一系列的翻筋斗和横滚特技。要是学生没有不适,就说明他有成为飞行员的潜质。经过几周的地面学习后,他就可以逐步上机操控。整套培训系统就像一个玩笑。早期,一些陆军航空学校的死亡率接近25%。是否存在更好的飞行培训方法呢?答案来自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小埃德温·林克。他是一位钢琴和风琴制造商的儿子,从小在父亲的工厂里帮工。林克一副瘦削的身材、鹰钩鼻,从不听别人的意见,天生喜欢动手修修补补。16岁那年,他爱上了飞行,花50美元上了一堂飞行课。林克后来回忆道,“那一个钟头里,比较好玩的是做了翻筋斗和自转这些特技动作,低空飞行时,我看到了地面上的所有东西。感谢上帝,我没有吐。但是一直到落地,我都没有碰4到控制系统,一下都没有。我当时心想,‘这算哪门子教人飞行的方法。’”林克对飞行的入迷有增无减,他的父亲不赞成他学习飞行,把年轻的林克从风琴工厂赶了出来。但是林克坚持自己的理想,后来还买了一架四座的赛斯纳飞机。一直以来,这位手工匠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改良飞行员培训方法的念头。1927年,距第一次参加飞行课程之后第7年,林克开始动手了。他从风琴工厂借来了风箱和鼓风机,开始制造一个装置,比浴缸略微宽敞一点,里面集中了飞机上重要的操控按钮。这个装置的特点是,一对粗短弯卷的机翼,一条细小的机尾,一个仪表盘,还有一个电动马达,整个装置可以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滚动、倾斜和侧滑。如果操作失误,机头的一盏小灯就会亮起。林克为它起名“林克飞行训练器”,并广而告之:它能教会你进行普通飞行和仪表飞行——即在浓雾和暴风雪这种能见度极低的天气下,仅仅依靠仪表数据飞行。飞行员的受训时间比以往减半,而且所需的费用只是以往的一个零头。但似乎他遇到的人都对这个装置不感兴趣——军事学校不理他,私人飞行学校不睬他,甚至连飞行杂技团都嗤之以鼻。毕竟,用孩子的玩具怎么能学到飞行技能呢?最具权威性的美国专利局宣布,林克的训练器是一项“新颖的、有商业价值的娱乐器材”,所以它似乎命中注定成为一台游戏机。林克卖了50台训练器给游乐园和投币游戏机场,只有两台真正用于培训:一台卖给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的海军飞机场,另一台租给纽瓦克的新泽西国民警卫队。至20世纪30年代早期,林克落魄到用卡车拖着一台训练器走街串巷,在各地的乡村游乐场叫卖,25美分玩一次。1934年冬天,之前提到的连续坠机事件发生。一群航空队高级军官走投无路。凯西·琼斯是一名老牌飞行员,培训过许多陆军飞行员。他回想起林克的训练器,于是说服航空队军官们再考察一次。三月初,林克奉召从纽约科特兰的家中飞往纽瓦克,做训练器演示。当天乌云密布,不见天日,狂风大作还下起了瓢泼大雨。此刻,航空队指挥官们非常清楚在恶劣天气下飞行的可能后果。他们猜测,不管多么勇敢,技艺多么高超的5飞行员,都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飞行。正当他们打算离纽瓦克开机场之际,头顶云层里传来嗡嗡声,林克驾驶的飞机就像幽灵一般出现在离跑道仅几英尺高的地方,轻轻触地后安全着陆,滑向那几位目瞪口呆的将军们。这个瘦削的家伙飞得如此之好,而这一切竟然仅凭着仪表读数。林克下了飞机,开始介绍他的训练器。自有记载以来,书呆子第一次打破了军队传统,军官们理解了这个装置的潜力,订购了第一批林克训练器。七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急需把数千名毫无飞行经验的年轻人培养成飞行员,越快越好,同时保证安全。这时,1万台林克训练器帮了大忙;直到战争结束,有50万空中战士在这种仪器里训练了数百万个小时,他们亲昵地称之为“蓝盒子”。1947年,航空队独立成为美国空军,而林克继续为喷气式飞机、轰炸机设计模拟器,还为阿波罗计划设计了登月舱模拟器。林克的训练器可以让飞行员的练习更加深入:停下,犹豫,犯错,并从中吸取经验。在林克训练器里坐上几小时,飞行员可以在操作面板上“起飞”、“降落”十几次。可以俯冲、失速,再调节恢复正常,可以在那个挑战自己能力极限的最佳位置上停留数小时,而在真正的飞机上是不可能冒这个险的。那些用林克训练器训练出来的航空队飞行员并非比那几个失事的飞行员更勇敢、更聪明,而前者只是有了一个精深练习的机会。2.1.2巴西队的秘密武器巴西不愧是足球王国:5次赢得世界杯;每年有900来位年轻运动员签约欧洲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产生了灿若繁星的众多足球巨星,诸如“球王”贝利、“白贝利”济科、“独狼”罗马里奥、“外星人”罗纳尔多、“盘球大师”德尼尔森、罗比尼奥、罗纳尔迪尼奥、卡卡等等等等。可是归根到底,你无法用数字和名字来表现巴西足球才能的力量。每天,全世界的足球迷都在欣赏这样一个典型的场景:一群对方球员包围了一位巴西球员,狭路相逢,插翅难飞,希望渺茫。紧接着这位巴西球员做了一个舞蹈般模糊的动作——或佯攻、或轻挑、或瞬间飞奔而去,显然他已经脱离重围,留下对手兀自困惑,他6却如闲庭信步。在这项全世界为之狂热的竞技活动上,巴西每天都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持续地输出最好的球员,这个比例高得异乎寻常。对于这种人才扎堆现象,传统的解释是将之归功于基因和环境的结合,即先天和后天的联袂。根据这个思路,巴西的成功来自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气候温和,当地人对足球的狂热,以及.1.9亿基因各异的人口中,40%的人饱受贫穷的折磨,渴望利用这项“美丽的游戏”逃离现实。就这样,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一家生产足球健将的完美工厂就建成了。但是这种解释有个小问题:巴西并非一直以来都盛产足球运动员。20世纪四五十年代,气候、狂热、贫穷早已存在,但这家完美工厂的产品却普普通通——从未染指世界杯,四次败于“无冕之王”匈牙利,看不到一点令人眩目的即兴球技,而那正是巴西球员后来赖以成名的绝技。直到.1958年,瑞典世界杯上以17岁的贝利为核心的强大阵容所向披靡,现在人们眼中的巴西队才真正诞生。那么,巴西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优秀球员的呢?答案出人意料。巴西之所以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球员,是因为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们采用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和一件独特的训练工具,这使他们的控球能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球员。他们发现了一套提高学习速度的方法——室内五人制足球。室内五人制足球是一位乌拉圭教练于1930年发明的雨天训练项目,球的大小只有足球的一半,但是重一倍,完全没有弹性。球员不是在广阔的草地上练习,而是在一块篮球场大小的水泥场地或木地板场地上练习,有时是在空地上练习。每边也不是11位球员,只有五六个。游戏的节奏不像足球,而更像篮球或曲棍球,令人眩目,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和有组织的快速传球。室内五人制足球发明后不久,巴西人就采用了这种训练方法,并在1936年制定了7第一套规则。从那以后,这个游戏就像病毒般蔓延开来,尤其在巴西那些拥挤的城市里。很快,它就在巴西的体育文化中占据了特殊地位。《足球:巴西人的生活方式》的作者亚历克斯·贝洛斯写道:室内五人制足球被认为是“巴西灵魂的孵化器”。自贝利之后,实际上每位优秀的巴西球员小时候都玩过室内五人制足球。一开始他们是在街道上,后来是在巴西的足球学校里。从7岁到12岁的球员每周都有三天的时间用于练习室内五人制足球。顶尖的巴西球员在这个游戏上都花费了上千小时,比如球星儒尼尼奥,他14岁之前从没在草地上踢过正常大小的足球;罗比尼奥在12岁之前,有一半的训练时间是在踢室内五人制足球。据圣保罗大学的足球教授艾米利奥·米兰达博士介绍,像“神龙摆尾”、脚尖点球入网、世界波、头球过人这些高级动作都源于室内五人制足球,记者飞抵此地就冲向沙滩,拍照片写故事。但伟大的球员不是从沙滩走出来的,而是从室内五人制足球球场走出来。这背后的道理就在于一堆数字。室内五人制足球球员接触球的次数远多于普通足球球员——据利物浦大学的研究,通常是一分钟多6倍。越小越重的球,越需要精准的控制能力,同时球员也就掌握了越精准的控球技巧——正如教练们指出,仅凭一股蛮力带球冲向前场无法让你突破重围。准确的传球是最重要的:足球就是寻找角度和空隙,与其他队员快速配合。控球和视角是关键,所以当室内五人制足球球员踢标准的足球比赛时,就感觉自己拥有了大量的空闲场地来完成那些动作和配合。米兰达博士总结道,练过室内五人制足球的球员不在乎对手逼得多近,狭窄的场地造就了快速的即时反应和高人一等的技巧,室内五人制足球是巴西即兴足球的实验室。换言之,巴西足球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国家,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体育界的林克训练器。室内五人制足球将足球的基本技巧压缩装进一个小盒子;把运动员放在精深练习区,犯错并改正,时刻在解决各种鲜活的问题。与室外那宽广辽阔、生机无限的场地相比,运动员接触球的时间多了6
本文标题: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1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