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7地壳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地壳物质循环1、2、6、11内、外力因素3、4、5、7、8、9、1012、13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44分)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图乙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甲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乙中的()。A.①B.②C.③D.④2.有关图甲岩石类型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发现化石b.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c.可能埋藏有煤炭d.由火山活动形成A.acB.adC.bcD.bd解析第1题,丹霞山主要为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图乙中沉积物经过③形成沉积岩,③应为固结成岩作用。第2题,注意设问叙述为“图甲岩石类型”,而不是“图甲岩石”,该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也可能埋藏有煤炭。答案1.C2.A(2013·黑龙江大庆期末)下面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层B.断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层4.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A.地壳张裂作用B.地层沉陷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完整的地质构造应生成较晚,而被破坏的地质构造较早生成;按照基本规律“晚生成的破坏先生成的”分析,故图示侵入型岩浆岩破坏了喷出型岩浆岩;断层破坏了侵入型岩浆岩,而褶皱又被喷出型岩浆岩破坏,故选A项。第4题,图示洞穴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故应属于溶洞,为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答案3.A4.D(2013·安徽名校联考)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5.图甲中A处的地形为()。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6.若图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中的()。A.aB.bC.cD.d解析第5题,图中河流的支流发源于A地,说明其地势高,为山地;结合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出A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第6题,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箭头指向d,而d只有一个箭头指出,由此可以判断出d为岩浆,c为岩浆岩;因为b经过外力作用形成a,因此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答案5.C6.A(2013·新课标全国模拟)下面为土坡再分配速率等值线图,读图回答7~8题。7.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A.①B.②C.③D.④8.上图中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A.ⅠB.ⅡC.ⅢD.Ⅳ解析第7题,冲沟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图中负值表示侵蚀,正值表示沉积,③、④为正值,排除选项C、D。①、②中,②地等值线密集且弯曲大,该地冲沟最发育,选B。第8题,图中土坡再分配速率等值线数值变化特点是:从M到N,数值由负到正再到负最后是正且正值加大,负值说明地势高,被侵蚀,正值说明地势低,受沉积,地势变化是先降后升再降,选项B符合。答案7.B8.B(2013·山西山大附中模拟)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9~10题。9.图示的外力是()。A.流水B.海浪C.冰川D.风力10.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这种外力侵蚀作用以新疆、内蒙古等省区较为典型,故判断该外力是指风力作用。第10题,新疆的地形以“三山夹两盆”著称,其中新疆中部的天山可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南、北疆的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它们的侵蚀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答案9.D10.D11.下图为南美洲板块与其附近板块的相对运动,并以箭头表示地壳移动方向。正确的叙述是()。A.甲处形成褶皱山脉与裂谷B.乙处形成裂谷与新地壳C.甲处形成裂谷与新地壳D.乙处形成褶皱山脉与新地壳解析板块与板块的相撞地区常形成褶皱山脉,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新地壳的诞生处),然后逐项辨析所给的选项便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6分)12.(2013·南昌调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1)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8分)(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4分)(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8分)(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及岩层新老关系即可判断出甲为背斜,乙为向斜,丙为断层。第(2)题,甲为背斜谷,这与外力侵蚀有关。第(3)题,判断乙处地质构造依据有二:岩层弯曲形态及岩层新老关系。第(4)题,乙为向斜,易汇集地下水,发生透水事故;丙为断层,易诱发地质活动。答案(1)谷地山地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1)描述图示地区地表沉积物质组成的分布特点,分别指出黄土高原与黄土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12分)(2)A、B两地黄土厚度分布的差异及形成原因。(14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数据可判断黄土沉积的厚度,可以看出西北部沉积厚度大。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第(2)题,A、B两地黄土厚度分布的差异及成因可以结合黄土高原的形成原理来分析回答。答案(1)组成地表沉积物质的粒径(大小),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小。风力沉积、流水侵蚀。(2)A处分布的黄土厚度要比B处大。A处地势低平,离沙尘源地较近,沉积的黄土较多,B处离沙尘源地比A处远些,又受山地阻挡等影响,沉积的黄土较少。B处地势比A处高,外力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更明显,使保留下来的黄土层较薄。
本文标题:专题7地壳运动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4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