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综合检测(人民版)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年代是()A公元221年B公元220年C公元前220年D公元前221年2、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A商朝B西周C战国D秦朝3、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县令4、秦朝官职中“典客”主要掌管()A宗庙礼仪B皇室事务C国家财政D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7、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实现了政治大统一C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秦始皇能够厉行法治8、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9、唐朝建立于()A618年B626年C581年D589年10、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11、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A皮罗阁B颉利可汗C大祚荣D骨力裴罗12、为了发展与吐蕃的关系,派遣文成公主入藏的唐朝皇帝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13、下列说法不符合唐太宗的是()A善于纳谏B重用贤能C轻徭薄赋D唐由盛转衰14、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15、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嫡长子继承B兄终弟及C发动兵变D民主选择16、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217、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18、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定三藩②抗击沙俄③三征噶尔丹④统一台湾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19、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20、1689年,中俄为解决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爱珲条约》D《北京条约》21、康熙帝即位后面临的问题有()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②噶尔丹妄图分治西北③驻藏大臣长驻拉萨④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2、清朝设置的台湾府隶属于()A浙江省B福建省C江苏省D广东省23、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它事件根本不同()A平定三藩B统一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准噶尔叛乱24、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是()A开元盛世B康乾盛世C同治中兴D贞观之治二、材料解析题25、秦始皇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称赞他的,称他为“千古一帝”;贬低他的,咒骂他是千古暴君。对秦始皇,你是如何评价的?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⑵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27、阅读下列材料清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命丧黄泉,顺治痛不欲生,立意遁入空门。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并将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玄烨推上龙座,成为康熙皇帝。康熙即位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连孝庄太后也只好含辱。鳌拜“亲政”开始,康熙改归皇权,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吴三桂等“三藩”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康熙年轻气盛,下旨撤藩,引发三藩之乱。朝廷兵将屡被吴三桂击败,明后裔朱三太子也趁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太监造反,宫廷大乱。康熙陷入绝望,意欲退位,在孝庄太后的怒斥与激励下,康熙重振精神,起用汉臣周培功,与吴三桂拼死一搏,取得了最后胜利。中国康熙时代,已是国富民强,一片盛事景象。郑成功后裔郑经割台湾岛自立,不肯归降;蒙古葛尔丹也磨刀霍霍,推崇元大都立誓杀回北京。康熙先安抚葛尔丹,暂缓西北局势;然后起用名将施琅一举收复台湾,继而调转枪头率20万大军,在辽阔的草原上进行殊死的决战,全面消灭葛尔丹的余部,完成了中华民族版图的统一。班师凯旋以后,孝庄太后归天,太子与权臣结成同党,意欲提前即位。康熙废除太子,引发夺嫡之争。“千叟宴”上,康熙即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诏书随风飘落玉阶,无人知晓它的神秘。——央视网·《康熙王朝》故事梗概请回答:⑴根据材料列举,康熙在位时期的重大活动。⑵根据材料,评价康熙的活动。428、阅读下列材料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但他以恢复明朝为旗帜,其实恢复明朝在大陆的统治已不可能,只是在这个名义下走向了封建割据的道路,日益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他的儿子郑经接替执政以后,又进一步铲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并在台湾展开了经济及文化建设。经过郑氏二十多年的经营之后,台湾由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域,变作“地方千余里,户口数十万”的富庶之区。因此,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郑经乘吴三桂等三藩变作之际,统兵进犯大陆,对清朝发动子大规模的战争,兵连七年不解,为了争取地盘,又和福建的耿精忠发生混战,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占领区内横征暴敛,引起了极大的骚扰。所以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因此种种,康熙帝统一台湾,在当时实属必要。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成熟了。这年台湾又发生内哄,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长子被杀,幼子郑克爽立。郑克爽时年十二岁,大权尽操于冯锡范与刘国轩之手。康熙帝遂欲趁此时机,解决台湾问题,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决计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攻打澎湖,一战而克,大获全胜。郑军二万士卒、百只战舰全部被击溃,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澎湖一破,台湾震慑。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见大势已去,人心瓦解,台湾不能固守,即表示愿降。施琅入台受降,郑克爽乃率众剃发,登岸归顺。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引自《Tom资料库·康熙皇帝收台湾》请回答:⑴根据材料,评价郑氏在台湾的活动。⑵根据材料,归纳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必要性。⑶根据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5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综合检测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DDADDBBBAAB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DDCDDDBAABCB25答: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帝王。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局面,设立三公九卿,确立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扩大了疆界,使秦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⑵秦始皇又是一个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对人民实行暴政:严刑酷法、不惜民力大兴土木,徭役兵役不断;过分地役使百姓,又破坏了刚刚恢复的生产,这充分反映了地主阶级封建暴君的面目,在某种程度上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总之,秦始皇是一个有功也有过,应客观、公正地,一分为二的加以评价。26答:⑴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⑵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⑶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27答:⑴剪除鏊拜,强化皇权;平定三藩之乱、三征噶尔丹、统一台湾,扫除地方割据的势力。⑵康熙平叛乱,定边疆,扫除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28答:⑴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⑵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⑶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
本文标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综合检测(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4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