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专题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1-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一、考纲与课标考纲:(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二、复习方法1、本专题要求考生明确一条主线和五个发展阶段,一条主线是指儒家思想从产生到发展的演变过程。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汉朝、宋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2、本专题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它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为我们当代社会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所以,考生要多分析传统文化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对世界21世纪新文化的构建的影响,例如,孔子文化年等活动。三、知识要点一、儒家思想(一)春秋:形成(孔子)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六艺)。3、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他撰写的鲁国史书《春秋》与其他五部书《诗》《书》《礼》《乐》《易》并称“六经”,成为儒学的基本文献,而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二)战国:发展(孟子荀子)1、孟子(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2、荀子(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但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学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三)秦:低潮(焚书坑儒)1、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文化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引起统治者不满。→目的: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2-2、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被称为“灭学之祸”;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四)西汉:正统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政治上“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大体定型;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更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核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文化体制和政策的转变。(2)内容目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后世归纳的“三纲五常”(3)评价:积极:儒学地位上升,成为正统思想,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消极: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教育体系建立(1)中央: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大官僚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东汉太学生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太学清议)。(2)地方:郡国学校(五)宋明:理学阶段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①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②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唐宋调和之风兴盛③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学者不断思考和探索④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地位高2、程朱理学1.含义: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2.代表人物:“二程”、朱熹3.主要思想: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②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③人性论:“存天理,灭人欲”4.发展:①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②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③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3、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①世界观: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2.阳明心学:①世界观:良知即天理②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致良知”4、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5、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六)明清之际:质疑、批判中发展(反传统的思想家)1、李贽:反正统意识(1)原因: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黑暗,官场腐败。(2)思想:第一,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第二,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3)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封建专制思想)(1)共同点: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二是他们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2)各自特色: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①浙东学派的创立者。②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③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顾炎武:启蒙精神①开清代考据学先河。②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试图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强烈愿望;注重实学,著作中囊括了各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用学问。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①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②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他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在发挥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3)评价:-4-一方面,这些大胆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在他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二、其他主要学派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影响道家老子“道”是世界根本;追求无为和逍遥;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做到“齐物”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有贡献。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1、原因:(1)经济上:各国变法,废除旧制(井田),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前提。(2)政治上:各国之间:战乱需要人才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各国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各阶级均想发表本阶级观点政治保证。(3)思想上:私学盛行,造就大批的思想家,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2、意义:(1)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空前活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2)当时许多杰出的人物(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基础。四、知识深化一、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以礼教为主。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中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二、中国明清启蒙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同: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深刻批判,都反封建异:1.中国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法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神学;2.中国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法国提出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国家蓝图;-5-3.前者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革命产生影响有限;后者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五、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2013·广州模拟)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但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2.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4.(2013·中山期末)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③④5.(2013·洛阳一模)《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6.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
本文标题:专题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5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