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专题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评价修订cui100717
1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的修订建议《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修订专家工作组①执笔人:崔允漷、杨向东(尚未发表,请勿影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课程评价的理论研究逐步发展,各地课程评价的实践出现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修改现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指修改后的新稿,不是指2001年出版的旧稿,下同),使之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推进。在这个意义上,“评价建议”部分的修订工作是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旨在分析和反思现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部分的整体设计和具体陈述,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一、“评价建议”修订工作的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修订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分工修订工作开展伊始,专家组通过讨论,明确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使修订后的“评价建议”能够(1)突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现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2)反映国内外有关教育和课程评价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体现当前教育评价的先进理念和技术;(3)符合课程标准此类文件的文本规范;(4)为“用户”提供实用性(ut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适切性(propriety)、准确性(accuracy)的建议。为此,专家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时间进程(见表1),并就所涉及到的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审阅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表1“评价建议”修订工作专家组的工作组织情况工作进程时间专家组讨论拟定“评价建议”修订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案和具体分工2010年5月17日收集整理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相关的“评价建议”部分2010年5月19日将所有学科标准及“评价建议”部分内容发给各位专家2010年5月20日专家组完成审阅并递交审阅报告2010年5月31日①在本报告形成过程中,刘坚、王云峰、马云鹏、罗星凯、王少非等专家提供的许多指导与支持,申宣成、何珊云、王中男、李锋、傅彦、叶海龙、蔡文艺、林荣凑等同志帮忙做了许多具体的事务,在此一并表示感谢。2整理专家审阅报告,形成“评价建议”修订框架的草案2010年6月2日将修订框架的草案发给所有专家征求意见2010年6月3日撰写“评价建议”修订报告初稿2010年6月10日就修订初稿组织讨论、征求意见2010年6月11日修改并完成总报告2010年6月15日继续征求意见并修改2010年7月(二)拟定“评价建议”修订框架在该阶段,专家组收集整理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其“评价建议”部分的材料,并按照工作方案中的具体分工审阅相关的学科课程标准(见表2),分析总结各学科“评价建议”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摘录和整理“评价建议”部分中的正、反案例和证据,思考“评价建议”修订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修订工作的基本框架和具体思路,撰写审阅报告。根据各专家递交的审阅报告,专家组组长组织人员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形成“评价建议”修订框架草案,并发给专家组所有专家进行讨论、征求意见,修改确定“评价建议”部分的修订方案。表2学科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审阅分工学科课程标准审阅专家语文王云峰、崔允漷数学马云鹏、杨向东思想品德孙彩平、杨向东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王云峰、杨向东历史与社会王云峰、张建珍体育崔允漷、朱伟强地理杨向东、张建珍物理、化学、生物王成如、张雨强艺术、音乐、美术朱伟强、杨向东外语杨向东、崔允漷注:由于部分预定的审阅专家没有提供阅读报告,故没有列入上述名单。(三)撰写并修改“评价建议”修订报告根据修订方案,并结合各专家的具体意见、建议和所提供的证据,撰写“评价建议”的修订报告初稿。专家组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并完成最终报告。二、“评价建议”部分的现状分析、综合分析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部分,可以明显看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界在教育与课程评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现有“评3价建议”部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现有“评价建议”部分所取得的成就1、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的某些理念和特征综观各科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几乎所有学科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和特征的理解和应用。尽管在结构安排和具体表述上各有所异,但各学科的“评价建议”也体现出了对教育和课程评价的共同理解,主要表现为:意识到评价功能的多样性,强调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功能;重视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调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相互结合;主张评价方式多元化,强调评价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强调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提倡除传统测验方式之外的表现评价、成长档案袋等方法的应用;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提倡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在论及评价功能和目的时,有学科明确指出了“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要“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p.12。此处的页码是指所有标准合成稿的页码,下同。)”主张“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英语课程标准》,p.303)”应该“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地理课程标准》,p.158)”,“在加强评价的诊断与调节功能的同时,更加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p.33)”所有学科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都提倡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从整体着眼,要用发展的眼光。(《音乐课程标准》p.93)”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发展与进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p.47)”“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p.21)”应该“根据本地和本校学生的……状况,制订能够评价学生……进步幅度的相对性评价标准。(《体育课程标准》p.149)”“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p.12)”“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p.21)”,从而使“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p.12))”,“具有较大增值功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p.33)”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问题上,所有学科课程标准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绝大多数学科,如语文、音乐、美术、地理、数学、化学等,都有专门的章节从理念层面论述这两个问题。例如,《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五个部分中,有两个部分专门论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问题。《音乐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的第三部分“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许多学科,如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物理、俄语等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但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视为评价的基本原则之一加以阐述。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没有从理念层面进行分析,绝大多数学科的“评价建议”都涉及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的评价方式。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对纸笔测验、作业等传统评价形式的考虑之外,大多数学科对学生档案袋、表现评价等替代性评价方式也给与了充分的关注。4表3学科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述及的具体评价方式学科课程标准具体的评价方式品德与生活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品德与社会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思想品德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历史与社会纸笔测验、主题活动评价、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个案分析、学生成长档案袋物理作业评价、测验、成长记录、作品评价音乐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班级音乐会艺术艺术成长记录夹地理书面测验、观察、访谈、档案袋、作品展示、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数学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化学学习档案、活动表现评价、纸笔测验生物纸笔测验、档案夹英语平时测验、成长记录袋、问卷调查、访谈2、强调评价与目标一致性依据目标设计和实施教育评价,对于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有着重要意义。综观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大都强调了目标对评价的重要性。例如,在述及目标的地位时,有学科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总目标和)各分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教学,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p.17)”众多学科,如数学、地理、语文、英语、历史与社会课、品德与社会等,明确提出评价应以目标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水平、问题解决、社会探究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避免简单、片面的评价,“以《标准》为依据,实施目标评价。(《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p.80)”以目标为依据,绝大多数学科“评价建议”针对本学科的具体特点,不同程度地界定和解释了所应考查的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及其相应的内涵和外延。如:《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在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p.10)”之后,就语文学习的这五个方面所应考查和评价的具体内容、质量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述。《英语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在“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定为评价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出“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应当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及特点,……避免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考查和脱离语言实际运用的倾向。(p.304)”“英语学业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p.305)”类似地,体育、地理等学科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也都以学科本位的评价目标为依据,对相应目标的具体内涵进行了界定和解释。与以上学科不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等学科的“评价建议”部分则5以三维课程目标为基本框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阐述。例如,《历史与社会》“评价建议”在谈到“关于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时,指出该学科具体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已有的历史与社会知识获得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并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运用学过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运用多学科方法解决问题时,表现出对历史与社会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能力。(p.80)”3、关注评价结果的呈现、解释、反馈及其社会后果另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解释和反馈,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意识到评价结果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呈现形式的利弊和适用性。例如,有学科指出,“评价不宜全部量化(《品德与生活》,p.21)”,“测验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打分,……确定每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化学课程标准》,p.264),“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等级……评语;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语文课程标准》,p.10)”评价结果应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在写实性的记录基础上作分析性的描述。(《化学课程标准》,p.268)”“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评价方法应有所区别。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评语式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分数评价、等级评价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体育课程标准》,p.147)”(2)强调评
本文标题:专题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评价修订cui10071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5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