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一般论述类阅读(教师版)
1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编稿:江艳芳审稿:凌勐教学目标:了解一般论述类文章的特点,掌握其一般解题方法及技巧。教学重难点:运用基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考什么:考纲解读一、考纲解读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修改为“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高考所考查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有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涉及此要求的一共有六个考点,两个能力层级。“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两个能力层级为B级,属“理解的范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规点态度”这四个考点的能力层级为C,属于“分析综合”的范畴。在上述的六个考点上,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是重点和热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论述类文章阅读中概念的理解主要有:1、学术概念:大多是文章主要说明或论证的对象。要把握概念的本质内容,找出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区别,对照辨析。2、多义词:词语的意义在上下文中体现,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把握上下文的内容,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根据语境分析、推断。3、指代的内容:词语指代有两种形式:指示或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词语的指代内容可能是词或句子、语段。指示代词含义的理解,可从上文或下文中寻找,代入所在句子,分析、推断;非指示代词的指示内容,要确定指代区间,分析、把握。辨析正误的方法提示:1、选项的表述是否偏离概念的内涵。2、选项是否脱离具体语境,衔接是否失当。3、选项的表述是否篡改文意,张冠李戴。4、对概念外延的限制是否得当。5、是否改变叙述主体,偷梁换柱。下面的题干表示出考查的是理解重要概念:1、关于利用“转基因酵母细胞”进行探测的原理,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关于第三段中所讲的“研究中发现的相关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第四段中加点的“两个过程”指的是哪两个过程?(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1、明确句子所陈述的对象,注意其关涉的范围,明确被判断的具体对象,注意对象的范围是否改变2、注意句子所陈述的内容是否关涉对象的属性,是否衍生或无中生有3、注意上下句之间因果关系是否成立4、注意是否混淆必然与偶然、已然与未然之间的逻辑联系5、注意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事实6、注意转述原文的信息是否适当2方法提示:理解句子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句子本身入手,抓句中的关键词。2、从分析句间关系入手。从与上下相邻句甚至与全文的联系来看,是指代、总分、说明、阐述、解说、还是前后呼应等。3、结构复杂的句子,要理清主干和枝叶,先进行语法分析,再进行意义分析。看是否出现分析原因的问题:①因果倒置:把原文中的“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②强拉因果: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常见题干例如:1、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考查的内容包括从原文找到的显信息,原文中没有直接表述的隐含信息,能说明某种观点和情况的信息〈即支撑材料〉;从考题形式看,有定向筛选〈即根据某种规定选取需要的信息〉、不定向筛选〈没有规定方向,直接判断选项是否和原文相符〉、填充筛选〈从原文中选出信息进行填充〉、阐释筛选〈对原文中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阐述出来〉等。筛选题最初以定向筛选为主,带有“属于不属于”这个特点的都是筛选题,现在多为不定向筛选,题干往往是“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下面的题干表示出考查的是定向筛选1、下面四项中,都属于光脑的结构部件的一项是2、不属于第三自然段所解说的光脑计算或通讯的特征的一项是3、能作为海浪气泡“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4、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是孟德尔的主要研究成果?方法提示:1、第一步,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2、第二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看是否出现以下情况:①删减原文中的某些修饰、限制成分,从而造成原文内容的减损或扩大;②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顺序,从而导致原文语句含意的变化;③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部分说成全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客观,诸如此类;④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⑤在拼凑原文某些语句时,命题者常常无中生有地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3、第三步,整合信息,判断作答。(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层次,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路。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其思路〈1〉抓中心句或提挈句,把握结构。〈2〉理清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横向、纵向。弄清结构形式,层次就基本清晰。〈3〉抓标志,分析结构。语境段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词语,诸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等等。还有一些对应的词语、相似的3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看标点,标点的作用之一是区分层次,特別是分号、句号是区分层次的明显标志。〈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其与前后句子语意的疏密度,确定层次关系。2、分析文章的意义,把握思路。〈1〉把握关键词语和句子〈2〉抓语言标志。如有“第一”、“第二”之类序数字,或是同类的句式按自然段排列。〈3〉分析语句间的组合关系。方法提示:1、从整体着眼。文章的结构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所以阅读时要对文章有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认识,明确文章为表达内容所安排的基本结构形式。2、理清文章结构与作者思路,与行文线索的联系。3、弄清文章中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材料与材料的关系,具体理解文章结构安排意图。(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既有对某一段落或某些段落内容、意思的归纳、概括,也有对全篇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是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则是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这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例如,浙江卷考查题: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注意是否出现以下情况:1、时间上、逻辑上的混淆范围,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2、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二、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特点(转换与整合)(一)选材1.注重从作品集(学者文集或者文艺论文集)中取材。这类选文思想性较强,论证严密,语言老到,观点权威,涉及的话题往往是某个领域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如2015年全国语文I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是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芳教授发表的归类于《理论•史学》的论文。全国二卷阅读材料“艺术文本的接受”出自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望衡《艺术是什么?》,主要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谈读者对作品的再创造问题。2.注重从报纸、杂志中取材。这类选文突出的特点是时效性强,有时代气息,谈及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如2015年全国语文I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发表于《光明日报》2011年3月24日第011版。3.命题人会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对原文进行删减和局部修改,以确保符合高考对阅读字数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比如2015年全国语文I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原文《宋代信用的4特点与影响》3500多字,经过命题人加工和删改,留下了1069字。(二)设题1.正确的选择肢必须来自所提供的材料,但要设法加工与提炼,切忌直白。2.设计错误大致类型:(1)在概念、判断或推理的内涵、外延表达上设计失误;(2)在修饰成分表达上制造误差;(3)利用表达的歧义性来混淆正确的理解。3.陈述性的表达分项在文字长短上要尽量一致。4.客观选择题的答案选项一致性不得超过两次。三、典例引导【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①宋代,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传统金融的新篇章。②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质属动产担保,它的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通货偏于紧缩,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及,几乎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人各层面。从其实际效果看,解决了军需、赈济了贫民、加强了流通、满足了财政,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货币币材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子、钱引、见钱公据、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矾引、香药引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异地凭该票兑取现钱或其他禁榷货物。这些信用票据的行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禁榷专卖品领域能够共利发展,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营的禁榷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补给军需、增加收入的目标。便钱、见钱公据和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等信用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这些代表入纳现钱价值的信用票据到指定的地区和入纳地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清结。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后来在信用票据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纸币,它们的行用,弥补了货币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使商品经济得到了扩张。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行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52015年新课标I卷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选
本文标题:一般论述类阅读(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5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