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七个怎么看_观后感2
《七个怎么看》观后感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认真的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上播出的“七个怎么看”系列节目。在此,我着重叙述一下我对其中就业难问题的观后感,其中,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上。对于广大群众来说,“饭碗”是天大的事。就业领域里的“风吹草动”,无不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数千万农民工返乡,到目前一些地方出现“招工难”,同时又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陷入找工作难的困境。(一)农民工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干的活最苦最累,拿的钱最低最少,全社会理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但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技能或技能单一、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就业面临着特殊困难。必须给农民工更多的关怀、支持和鼓励,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求职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政府和市民对农民进城务工的自私荒谬认识(让农民进城为自己服务,但子女教育和伤老病死都回老家)和依靠自己的垄断权力而排斥农民,长期实行二元户籍制度和一系列愚蠢的歧视政策。决目前“民工荒”的应对之策。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解决办法:1.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2.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3.坚持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4.坚持公平对待农民工,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坚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二)招工难2009年8月,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尚未消退,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却开始出现了“招工难”。到2010年春节前后这一现象逐渐波及更多地区,甚至一些内陆省份。2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70%预期今年招工“有困难”或“有一定困难”。其中,“招工难”的形成原因如下:1.“招工难”源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用工需求明显增加。2.“招工难”源于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和创业。3.“招工难”源于东南沿海地区不少企业长期工资低、待遇差,农民工“用脚投票”,主动离开。4.“招工难”源于特定时期用工信息的不对称。由于企业用工信息与农民工外出务工愿望之间传递渠道不畅,导致招工单位和农民工的供需高峰期对接不上。5.“招工难”也源于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不适应。但应看到,目前“招工难”现象只是表现在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是局部性的而非全国性的,暂时性的而非长期性的,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结构性特点。从总体上说,我国就业人口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此外,我国农村还有1亿多富余劳动力,我国应该根据以上相应的形成原因作出相对的解决措施。(三)大学生就业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30余万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1.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2.选材难: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3.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4.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5.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1.对各级政府来讲,要把中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将大学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统筹安排。积极深化户籍、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清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制度障碍。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落实企业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蓄水池”。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对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大学毕业生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开展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为大学生就业减少成本、提供方便。2.对高校来说,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3.对用人单位来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4.对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说,应该增强信心,切实提高就业能力。要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等正确的择业观,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勇于创业,利用自己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自主创业,闯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要练好“内功”,在刻苦学习、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经历,积累工作经验。要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掌握就业技能,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1.树立职业理想2.了解职业个性3.提升职业品质4.培养职业技能5.制定职业规划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要转变,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如今,“基层”、“创业”、“西部”等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热词。其实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只不过还要经过结构调整等阶段才能稳定,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去适应社会,创造明天。
本文标题:七个怎么看_观后感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5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