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1-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学目标】□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2.初步掌握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挂图、教学模型、投影图片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出示“祖国名山大川”视频资料(设问)秋季来临了,我们同学们可以到山上去郊游。那我们大家有没有通过观察,研究过这些山体的地理特征?通过观看祖国美丽山河的视频,引起学生讨论,如:这些山体有高有矮,山脉的走向也千姿百态,有的地方陡,有的地方缓。可以找一找:哪里是山峰,哪里是悬崖(陡崖)。通过感受祖国大好山河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与发现(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挂图:(讲述)我们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提问)1、什么叫做海拔和相对高度?2、查看甲、乙两地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同学积极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2、甲的海拔是1500米,乙的海拔是500米,那么它们的相对高度为:1500﹣500﹦1000(米)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与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的相对高度为:8844﹣(﹣在观察相关图片的基础上,分组讨论,采用加分制来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让班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新氛围,并采取“生教生”的进行新模式,并达到好的效果。-2-玛峰海拔约为8844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约为﹣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415)﹦9259(米)衔接与过渡(讲述)通过观看“山川景观视频”,我们发现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我们能否把地表的各种形态分分类呢?探索与认知(投影)“基本地形类型的景观”图片(提问)大家观察相关景观图片,你会发现陆地表面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地形类型?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应位置吗?你能说出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有何异同?地形类型形态特征海拔特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分析:陆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其特点是:①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沟谷幽深。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④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广阔,起伏和缓。⑤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相关问题。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知识进行理解、熟知。衔接与过渡(讲述)通过前面观察的“地形景观图”,可以把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但是存在着绘图难度大、使用不便的问题。那么,我们采用何种方法才能精确、简洁地表示出各种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呢?观察与发现(展示)“地形与等高线”教学模型及挂图(提问)何为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什么叫做等高距?各组通过观察、讨论后,得出结论,并积极举手回答相关问题: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2、等高线地形图: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3、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叫做等高距。教师通过设问,各学习小组成员进行积极讨论,让同学们对等高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认知。-3-衔接与过渡(设问)以上我们学习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怎么运用等高线来表示各地形部位的特征呢?探究与记录(展示)“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挂图(讲解)同学们观察,思考各地形部位有何特征?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特征等高线特征山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陡坡缓坡选一名学生代表上讲台指着挂图向同学们讲解:1、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成闭合状态。2、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3、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4、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5、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6、陡坡:等高线密集。7、缓坡:等高线稀疏。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对“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的基本知识有了拓展提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自主钻研的能力。难点与攻克(演示)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针对难点——“山脊与山谷”,可以用课本直接建构教学模型:根据其定义中的关键语句——“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谷)”来判断和区别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中的“山脊”和“山谷”:学生讨论后,分析得出:图1.3-10为山脊,图1.3-11为山谷。通过利用手头的课本作为建构教具模型来演示“山脊”和“山谷”的形态特征,既方便直观,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样做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牢固的识记。-4-补充与提高(设问)那么,我们如何在地图上表示海底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呢?对,要用到“等深线”,那何为“等深线”呢?(投影)展示“海底等深线地形图”图片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用“等深线地形图”可以表示水域底部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由“等高线”的内容类比学习“等深线”的知识,易于理解。衔接与过渡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面常绘有不同的颜色,它们叫做什么地图?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样的地图,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理解与熟记(投影)“分层设色地形”图片(提问)什么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类型?颜色海拔高度地形类型蓝色绿色浅黄、浅绿黄色褐色四周黄色中间绿色各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着上不同的颜色,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这种地图就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①蓝色:海拔为0,表示海洋。②绿色:海拔在200米以下,表示平原。③浅黄、浅绿色:海拔多在200~500米,表示丘陵。④黄色:海拔多在500米以上,表示高原。⑤褐色: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为山地⑥四周黄色,中间绿色:四周高,中间低,表示盆地。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理性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改指正。(展示)“地形剖面”图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地形剖面图是以等初步认知“地形剖面图”,-5-拓展与延伸(讲解)为了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得用到“地形剖面图”。那什么是“地形剖面图”呢?“地形剖面图”是如何绘制的,有何作用?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地形区某一直线方向高低起伏状况。为下一步研究各地形区高低起伏状况打下基础。构建与梳理(小结)各学习小组推选几名同学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点来总结本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形成知识脉络体系:海拔和相对高度平原、高原、山地基本地形类型丘陵、盆地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山峰、鞍部、陡崖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深线蓝色、绿色、浅黄浅绿分层设色地形图黄色、褐色四周黄色,中间绿色地形剖面图通过构建本课知识脉络体系图,对本课重难点知识进行系统性地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当堂达标】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地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A.①B.②C.③D.④3.读图1.3-17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ABCD地形图的判读-6-EF【教学反思】本节课继续采用“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法,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竞赛加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怎样使加分制不走形式化,合理适度,让学生更能接受,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摸索过程。同时,在课堂提问中,发现少数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问题回答的不熟练,甚至出现不会的现象。下一步,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细讲,要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写多画,理解着记忆,逐渐对地理知识形成体系。
本文标题: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6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