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杨卫东生物工作室享受生物感悟生命【摘要】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现代生物技术已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有趣、愉快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并在学好生物知识的同时感悟生命的真谛。【关键词】兴趣适应竞争创新1.享受生物课堂的乐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心向”。在生物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变化同步的情境,让学生时常感受到“生物真奇妙!”,诱发其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可利用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的生物学知识,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激烈的竞赛、入境的表演、热情的掌声等创设出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精心的设计,定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萌发出一种生物真有趣,我要学好生物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生物。1.1穿插趣闻、趣事,诱发兴趣从古到今,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趣闻趣事数不胜数,选择与课文内容有关介绍,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听了故事后,学生都开怀大笑。我接着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动植物王国中,更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例如在“动物的行为”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如蜜蜂造成的蜂房排列整齐,每个蜂房都是大小相等的六棱柱体,底面由三个全等菱形拼成,每个菱形的锐角都是70°32′,钝角都是109°28′,每个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0.25cm3。这样的结构用材最少,容积最大,强度最高。再如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等。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教学时,介绍蛇毒可治风湿性关节炎;猴子嗉囊中的结石也叫猴枣,有清热、化痰、镇惊等作用;蜈蚣能治疗高热、哮喘、风湿痛等疾病。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1.2妙用诗词、成语,提高兴趣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丰富多彩,有很多的成语和谚语都是由生物现象和生物规律概括和总结出来的,适当引用成语、谚语,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根的功能”时,用“根深叶茂”这个成语表示根深才能充分吸收水和矿质离子,保证植物茁壮成长。在讲“矿质元素杨卫东生物工作室的作用”时,用“华而不实”表示植物体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植物虽开花,却不能受粉,很难形成种子。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用“千篇一律”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不论细胞分裂多少次,经染色体复制和均分,使其数目不变,保证了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用“红杏出墙”表示植物的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使枝条朝向光源一侧生长和弯曲。另外,文人墨客写下的一些赞美生物的脍炙人口诗词,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再如“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3巧设障碍、疑问,增强兴趣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蒸腾作用”内容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听到这些问题,学生有一种渴求知识的冲动,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讲授“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内容时,提出了“为什么父母都不是白化病患者,却生了个白化病的儿子?”,“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另外,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我在讲授“基因工程”这个知识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等破译了恐龙蛋化石的部分遗传基因,那么,恐龙将来能不能复活再现?这个带有创新思想的有趣问题,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综上所述,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联系起来。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实践证明,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到生物学习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2.感悟生命活动的真谛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生物教学必须渗透生命活动规律的知识,才能体现生物教学的优势,才能使学生适应本世纪生物科学的大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2.1生命是适应生物都生活在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各种生态的影响,“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要想使自己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要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杨卫东生物工作室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纪,为了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在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思想包含于中学生物学之中。在教学中,我们要把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时刻注意渗透适应思想。例如我们在讲生物的基本特征——适应时,强调了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如叶镶嵌是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虫媒花的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柳树等,果实上都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的果实种子,如窃衣、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和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现存的每一种动物也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和结构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典型实例。鱼体的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用膘控制沉浮等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胎生、体温恒定等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微生物不但能适应在有氧环境中生存,某些厌氧性细菌还能在缺氧环境里生存。在教学中,我们把这一系列生命现象及其特征,紧密地与适应思想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了现存的生物都是基本上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渗透了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但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是客观多变的,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对的,不完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具有相对性,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不能生存或灭绝。恐龙的灭绝和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于灭绝,充分证明了生物适应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这种双重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了学生的适应思想。我们又常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以适应观念去考察人类社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复杂多变的,有其规律性。作为21世纪建设者和生活者的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各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特别应具备强烈的适应意识和多方面的适应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生存发展,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抓住教学情境中的点滴积累,抓住典型实例及时地把生物学适应知识上升到适应思想的高度,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将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2.2生命是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竞争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也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竞争意识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结合得更加充分。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为渗透竞争意识提供了契机。我们要有意识地将一些竞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使学生对竞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杨卫东生物工作室例如在“生物的进化”教学时,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生物界中,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竞争遍布于每个地方、每个瞬间。在讲授生态学的有关知识时,例如生态平衡、食物链等,生物界中激烈的竞争现象无一不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同一片森林里的各种树木,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等等,这些一系列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竞争现象。在讨论中,学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物质、能量、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彼此进行着生存竞争,这些就是一种竞争。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物质和生存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同种生物间也必须彼此竞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竞争,与天斗、与地斗、与病魔斗、甚至与同志、朋友斗,生命因竞争而精彩。另外,配合教学活动开展的知识竞赛、科技竞赛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竞争意识的教育。可以说,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更明确竞争的意义与结果,那就是,只有竞争才能有发展。生物间的竞争并不是绝对的,生物间也存在着互助互利等关系。例如,我们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某一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们与周围无机环境的复杂关系时,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理解了狼与羊、羊与草彼此间的捕食关系,也理解了狼与狼之间,羊与羊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即其竞争的一面;但也启发学生理解狼捕羊,但狼又不能捕光了羊;羊吃草,但羊又不能吃光了牧草。否则,狼、羊、牧草三者会同归于尽,毁灭了此草原生态系统。可见,生物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况且狼与狼、羊与羊之间,还有群居、互助、互利、互爱的一面。这种生物之间既竞争又依存的多重性,使学生对于竞争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竞争的知识、理论,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强。我们顺势将知识迁移,向学生设问: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2.3生命是创新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创
本文标题:享受生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