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蒸汽的力量》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蒸汽的力量》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东台市安丰中学杨日祥刘东哲教授在《大国崛起》中写道:英国走过了从“快乐的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的漫长之路。长久以来英国一直居于“文明世界”的边缘,文明的进程也多次被外来入侵者打断。但正是这样一个在北海骇浪中颠簸飘浮的小小岛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国土资源也很有限,却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化世界的大门,并且最终成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从地理的边缘变成了世界的中心,而地缘的中心实则就是文明的中心。凭借这种新发明,一个小小岛国成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领头羊。这其中的因缘,在于:①强国的萌芽:资本主义的兴起;②建立现代民主政治;③工业革命:英国世界霸权形成的前提。复习内容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学习要点:一、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二、工业革命与近代化的发展三、工业革命与中国近代化一、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工业革命的进行请回忆: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在哪些领域有重大突破?两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发明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给生产力、生产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略)2.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材料三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请大家思考:(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推动世界市场各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500年至18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由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逐渐扩大,各殖民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18世纪60年代初至19世纪60年代末,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自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工业国加紧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原因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各工业国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在世界市场中,东西方国家地位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促使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国际化,结束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使人类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是西方列强对其他国家宰割、奴役的产物,把亚非拉国家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经济主导地位,经济附庸地位。启示:①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一个国家只有掌握先进的科技才能真正强大起来。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关键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③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发展。二、工业革命与近代化发展1.工业革命的扩展思考:工业革命是怎样扩展的?2.工业革命首发于英国阅读材料:材料一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盛赞:“光荣革命”后的制度框架对于英国产业革命的意义: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国会至上……将政治权力置于急于利用新经济机会的那些人手里,并且为司法制度保护和鼓励生产性的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框架。材料二自16世纪始,随着旧式贵族的衰落与中等阶级的兴起,英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三层式的社会结构,以三个社会阶级——土地贵族、中等阶级与工资劳动者为主体。英国这种独特的社会结构,为其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国家,中等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在社会功能方面意义不大。材料三在上述两个有条件下,最终形成了英国人特有的工业民族精神,即马克思·韦伯提出的“合理谋利”精神,这促使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靠自身的努力去扩大生产,创造财富。……但仅有精神是不够的,英国在工业化道路面前还有许多障碍,在这方面思想家们起了巨大的作用。从霍布斯到洛克,他们都阐述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及个人通过劳动所得到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大国崛起:从“快乐的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材料四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奇波拉总结说: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工业化的程度。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意、葡、西?①英国形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生长的制度框架。②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相比有着有利于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③英国形成了不断扩大生产、创造财富的工业民族精神。④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天赋人权”主张为人们广泛接受。⑤根本因素是“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使人们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3.工业革命的作用读材料:材料一如果我们考察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演进的历史,会发现所谓“工业革命”至少具有三方面的含义:技术的变革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工厂制的出现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整体的变革。材料二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创新性。英国文化的创新,表现在: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领先世界上所有国家,它的工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是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的中心,它的商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拥有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洋和军事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率先建立了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它的政治文化具有创新性;另外,英国在欧洲列强间纵横捭阖折冲樽俎,一向居于比较主动的地位,它的外交文化也具有创新性……从英国所做出的世界性贡献而言,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望其项背……—以上摘自《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思考:以英国为例,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由轻工业为主导,到重工业为主导;从农业为主导,转变为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②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变革。工厂制度,取代手工技术的手工工场,随后大企业时代到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③经济的发展引发社会整体的变革,使人类迈向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日益扩大,选举资格限定不断废弃,现代意义上的议会制民主制度形成;知识化加深,教育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其他领域的巨变,军事外交等等。④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⑤这种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面貌,归根结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三、工业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1.传统经济转型中的中国与西方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雍正十年(1732年)设置军机处,君权得到极大加强,专制主义集权政治进入新阶段。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摘自(清)《东华录》材料三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可能是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中国清朝皇权专制,建立军机处,政治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英国则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形成了议会制、责任内阁制和政党制度,与中国的发展方向完全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传统经济转型中的中国与西方相比,有什么区别?16世纪,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生产力发展,商业资本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是商品经济没有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特别是专制统治的阻遏,阻碍了传统结构的转型。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政治上的变革。西方逐渐向工业社会过渡。18世纪以后,西方世界出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中国则陷于贫困、落后和深刻的危机之中。(3)怎样理解英国“已经率先到达文明的入口处”,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内阁制形成,实现了民主和法治。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掌握了海上霸权。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工厂”,进而成为世界商业霸主、金融中心,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随时审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2.工业革命与中国鸦片战争后,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传入中国,“中国近代史既是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两次工业革命后中国是如何走上工业化之路的?两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开启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之路的?(1)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变动。洋务运动兴起,迈出创办近代工业的第一步。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欧风美雨中成长,同时使中国的工业化得到发展。(2)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被迫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过渡。这表现在:近代观念的转换:林则徐、魏源率先突破闭关心态,洋务思潮、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从对西方近代文明排斥到主动接受的变化;近代企业的创办:洋务运动的特点是观念变化与企业创办的融合,民族工业在欧风美雨中艰难成长;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和人民解放运动,不仅使近代观念变化、近代企业创办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也使近代化层次大为提高。其他诸如社会生活、公民意识等也都有了进展。综合探究: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回答:(1)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东西方变革顺序不同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西方:15—18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断解放人们的思想;英法美等国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又以立法的方式确立完善代议制民主;18世纪工业革命扩展,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中国: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运动开展,随后,私人民族工业创办,工业化起步;19世纪末开始,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后,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兴起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2)为什么中国社会变革的顺序与西方相反?列强入侵,欧风美雨冲击下,打断了中国正常发展进程,被迫开始近代化。西风东渐,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渐深化。
本文标题:《蒸汽的力量》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7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