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论语》选读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哉孔子——《论语》选读教案设计及教后反思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执教者张娜教学时间2011年10月13日教学课题《大哉孔子》所用教材自编教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目标1.把握孔子人格特点,全面理解孔子本人;2.通过对文本特点的把握,逐步掌握阅读《论语》的一些方法,学会从文本出发来品读人物;3.了解孔子人格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学习其执着追求人生至高境界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孔子人格特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文本出发来品读人物的意识。难点突破通过教师示范、引导、点拨,联系已解读内容,总结、概括品读方法。教学方法故事讲解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板书:大哉孔子)一、导入(结合已学内容,导入新课,引出话题)(导入新课)十一假期前,陈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逍遥游》,我们认识了一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庄子,从而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说到道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儒家,它和道家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两大支柱,在中国士人心理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它的创始人就是孔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伟人。(出示孔子名片)初识孔子代表作品:《春秋》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地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民族汉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国籍中国信仰儒学别名孔子,仲尼职业教师英文名Confucius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中文名孔丘(板书: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对于这样一位人物,从古至今,从名人大师到普通民众,从不缺少对他的关注和评价。(引入相关评价)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孟子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圣人众矣,当时则荣,莫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教学过程及内容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启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孔子在郑国与弟子离散,独立于外城东门,有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不生气,还肯定人家说的好:“然哉,然哉。”这才叫圣人气象!——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李绚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北大教授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孔子的团队有高手,论道的,修身的,当官的,经商的,谈判的,甚至还有武林高手当保镖。领导这么一大批人,得有超强的能力吧。——《二十世纪商业评论》记者吴铭那个时代,孔子想不引人注目都不可能。他只比姚明矮5公分!而且生来头顶又是凹下去的,下雨都积水,那得装多少智慧呀。——天涯网友老大学问我觉得,孔子被盗跖揭露的那部分最有趣!盗跖说的对,孔子就是个伪君子!孔子这个人:假清高,真矫情;挺常人,特唐僧。——新浪网友就是喜欢吃芒果(引入话题)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在高一下学期又有《论语》导读,相信你对孔子这个人已有一定的了解,谈谈你心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学生发言结束,总结,进入正题)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孔子的认识,我们知道,如果想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走进他的生活,听其言,观其行,才能获得更感性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论语》,来感受其人格。二、品读《论语》,感受孔子人格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壅也》)(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人格特点)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见之。…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性格特点:率真温厚、遵守礼节)教学过程及内容(结合相关论著来理解孔子人格特点)盖此事无可明辨,辨必涉及南子。在其国不非其大夫,更何论于君夫人。故孔子必不明言涉及南子,则惟有指天为誓。此非孔子之愤,乃属孔子之婉。——钱穆《孔子传》(引用《论语》原文来验证所述观点,加深学生对孔子人格的认识)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待人不当);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说话不当)。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孔子人格特点:温婉、谨言慎行)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壅也》)(联系《论语》原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所述观点)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zhèn)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性格特点:安贫乐道)(延伸拓展)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孔子性格特点:真挚仁爱)(联系相关论著说明孔子为颜渊的死那么悲恸的深层原因)颜渊少孔子三十岁,年四十一卒,孔子年七十一,在鲁哀公十四年。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孔子于颜渊独寄以传道之望。亦盼身后,颜子或犹有出而行道之机会,故孔子于其先卒而发此叹。——钱穆《孔子传》三、总结阅读《论语》的方法方法(一)《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虽然只用寥寥数笔描写人物言行或生活片段,但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清晰可感。因此,我们阅读时要善于通过品味,揣摩细微之处,把握人物性格。方法(二)《论语》不但语料零散,并且各章节涉及内容和主题又丰富多样。因此,阅读时我们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联系和整理,加以印证和比较,有时还要结合相关史料文献和研究论著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四、结合所学方法,读《论语》,感受孔子人格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孔子人格特点:爱憎分明)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子人格特点:坚持原则)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乎隐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孔子人格特点:坦诚)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孔子人格特点:孤独、不怨天尤人)教学过程及内容(小结孔子人格特点,引出下一话题)孔子人格特点率真温厚遵守礼节谨言慎行安贫乐道真挚仁爱爱憎分明坚持原则坦诚孤独不怨天尤人……从以上我们看出,孔子不是完人。它具有普通人所具有的一切情感。那么,穿越千年的沧桑,孔子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崇敬,所爱戴呢?让我们在往深处挖掘,寻扎孔子人格精神的内核。五、再读《论语》,感受孔子人格力量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孔子人格特点:谦虚、对人生至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六、课堂小结——孔子人格魅力——孔子这个人的价值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用他自己的话讲,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读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我们知道,孔子的出生并不光彩,是父母“野合”的产物。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卒。17岁时,母亲颜征在卒。当孔子腰间还系着孝麻带守丧时,鲁国贵族季孙氏举行宴会款待名士,孔子前往参加,结果却让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给轰了出来。到二十岁左右,孔子做过两次诸如仓库管理员一类的小官。可以说,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但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的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终成为一个博学多能之士。而当被别人问及博学多能的原因时,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可见,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这一段生活充满了感恩之情。从五十五岁开始,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经历十四年。在这颠沛流离十四年中,孔子率众弟子辗转于列国,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而孔子始终持乐观的态度。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七日,弟子们都不堪其苦,而孔子仍诵诗唱歌不停歇。纵观孔子的一生,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内核,那就是:无论艰难险阻,只要生命不息,就奋斗不止!他的这种精神在政治上,表现为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担当感;在个人修养上,表现为对人生至高境界的不懈追求。孔子,人之大哉!!教学过程及内容孔子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导师,他向我们演历了一个人要走的人生道路。我认为这才是孔子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孔子这个人的价值所在。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与大家共勉!)七、课外作业根据所给材料,任选一则或几则,运用所学方法,结合自身体验,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谈谈你对孔子这个人的认识。要求:1、言之有据;2、不少于200字。推荐书目:1、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2、钱穆《孔子传》3、匡亚明《孔子评传》板书设计大哉孔子——《论语》选读万世师表大成至圣人格特点率真温厚遵守礼节谨言慎行安贫乐道真挚仁爱爱憎分明坚持原则坦诚孤独不怨天尤人……人格魅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教学反思10月13日,我分别在高二(9)和高二(10)班上了《论语》选读第一课《大哉孔子》,感触颇多。现将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依次列出来,以资借鉴。一、成功之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我给这节课制定的目标有三个:1.把握孔子人格特点,全面理解孔子本人;2.通过对文本特点的把握,逐步掌握阅读《论语》的一些方法,学会从文本出发来品读人物;3.了解孔子人格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学习其执着追求人生至高境界的精神。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已能通过阅读《论语》相关语料,总结孔子人格特点,辩证的看待孔子这个人;并能在阐发观点时从文本中找理据,初步学会了从文本出发来品读人物的方法;在情感态度方面,能抓住孔子精神的内核来谈孔子对自己的影响和对孔子这个人的评价。例如:谭欣同学在《孔子为人知君子坦荡荡》中说:“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者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是丘也。”“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如此坦荡的话语,今日的我们,就算对身边最亲的父母长辈、兄弟闺蜜,又有几人能说出?君子坦荡荡,这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承诺。”刘雨宁同学在《孔子是什么人》中说:“在我看来,孔子不是神人。因为仙人神灵总是风姿绰约,自命不凡。但孔子不是,他只是累累若丧家犬的路人,不知老之将至的老叟。孔子不是超人。因为超人就要有预知未来,改变现在的能力。但孔子没有,他预知不了颜回的结局,改变不了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甚至不是圣人。因为圣人是后世封建帝王封给他的。为严政苛税,强权剥民的管理办法披上“儒家”的温情面纱,这样的事,恰恰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安小爽同学在《我心中的孔子》中说:“我心中的孔子,是悲悯的,隐忍的,宽和的。茕茕孑立,东走西顾。世间仿佛只有他和天。天下走着的孔子,将天地间的所有浸染上悲哀。哀而不伤,他还是有所执念。他念的是求之不得的种种,譬如道、志、知己。他做的不可为之的努力,譬如传道、尚志、惜友。”分析目标达成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根据新课标精神,对选修课的性质做了准确定位《新课标》对于《选修课·文化论著研读》这样论述:“选读古今中
本文标题:《论语》选读教案及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8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