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论语八佾篇第三》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平和正兴学校共同教案1主备人石煜海成员班级高二()()授课时间2009年11月日(第十二周)课时3课题论语·八佾第三课型自读指导教学目的1、理解翻译本篇。2、了解孔子关于维护“礼”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理解文本。难点:“礼”的思想。教学内容活动备注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论语·八佾第三》第1-9章。第二课时:《论语·八佾第三》第10-19章。第一课时:《论语·八佾第三》第20-26章。教学设计:1、《论语》教学为自读指导课,以学生自主诵读探讨为主。可采用小组学习。2、老师强调主要思想,适当进行点拨,解答翻译和思想理解上的疑难。3、以“学案”练习配合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我们学习了《论语·为政篇第二》。请大家说说主要内容。明确: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二、导入(2分钟)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礼”,今天我们学习本篇,了解“礼”的思想。秦汉以下,多侈言以孝治天下,不知孝而违礼,亦将陷于不仁。孔子重言礼,礼本于人心之仁,非礼违礼之事,皆从人心之不仁来。礼有内心,有外物,有文有质。内心为质为本,外物为文为末。三、检查预习(4分钟)(一).检查学生诵读的情况。(二).检查完成“学案”预习作业情况:一、基础积累1、“四书”为《》《》《》《》;“五经”为《》《》《》《》《》(“六经”则再加一《》)。随机提问学生。学生答,老师小结老师导入检查学生完成“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平和正兴学校共同教案22、六艺:“诗经六艺”——;古代读书人应掌握的“六种技艺”——。二、请同学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八佾.()巧笑倩.兮()相.维辟公()宋不足徵.也()禘.()陬.人之子()饩.羊()反坫.()大.师()翕.()从.()皦.()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可忍人而.不仁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下而.饮丧,与其易.也,宁戚。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或.问禘之说.吾不与.祭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为力不同科.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周人以.栗焉.得俭子语.鲁大师乐吾未尝.不得见也3、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周监于二代四、解读课文(15分钟)1、诵读指导,诵读课文。(5分钟)(1)听朗诵录音或教师朗诵。(2)学生齐读课文2、自读赏析,讨论探究,初步疏通全文。(10分钟)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注释,疏通文句。不懂或有争议的内容可以讨论探究。3、教师巡回指导,解释疑难问题,指导讨论。以上第2、3点交互进行。4、重点点拨:3·1、3·2批评三桓无礼。3·4讲礼更重内心。3·7说君子之争。老师强调重要内容。主要疏通文本,准确翻译,理解思想。是可忍,孰不可忍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礼仪规格的)八列舞队在庭院表演舞蹈,如果这种事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事是不可容忍的呢?”明知故犯3.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孟孙、叔孙、季孙三家,祭祖时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肃穆地在主祭’,这歌词在有哪一点内容适用于三家祭祖厅堂呢?”礼贵俭,丧贵戚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问得高啊!就礼而言,与其奢侈,宁可简陋;就丧礼而言,与其大讲排场,宁可悲哀过度。”案”预习作业情况,老师指导。学生诵读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解释疑难问题,指导讨论。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平和正兴学校共同教案3君子之争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那一定是举行射礼比赛射箭的时候吧!那时节,作揖谦让后上下堂、饮酒。他们的‘争’也是君子之‘争’。”五、课堂练习,巩固强化(14分钟)配合“学案”“探究鉴赏”一、二题完成。一、解释翻译理解每一节的内容。【原文】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解释词语】①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②女:同汝,你。③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④与:同“欤”,疑问语气词。⑤曾:难道【译文】季氏将要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哎呀!你们竟以为泰山之神(就那么容易上当)还不如林放的懂得礼吗?”【原文】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解释词语】①倩:笑得好看。②绚:有文采。③素:白底。④起:启发。【译文】子夏问道:“‘微笑的面颊笑起来多美好动人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洁白的底子上绘采文啊!’这几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采绘后于白底子。”子夏说:“那么礼是不是居于美质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你啊!从此可以跟你谈论《诗》了。”【理解】孔子在这段话里阐述的观点是什么?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六、小结。(5分钟)3·1、3·2批评三桓无礼。3·4讲礼重在内心。3·7说君子之争。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不理想。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孔子反对僭越理“礼”的行为,维护礼制。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礼的根本在哪里?根本就在于人心,人心的根本又在于仁。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即是我们所说的行礼源于心。但这种源于心的礼,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礼仪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并且落实到实际层面。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第八》)在这里孔子提出了他教学的三个重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他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讲个人的修养。礼在诗和乐中起的就是个人修养的中和作用,没有礼的诗和乐是不存在的。由此说明了礼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礼是通过学习来的为人处事的知识和技能。鲁国,周礼最多,但当时的上流君子,谁都很无礼:鲁公是大坏蛋,三桓是学生完成“学案”“探究鉴赏”练习,约8分钟。老师指导明确,约6分钟。老师小结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平和正兴学校共同教案4中坏蛋,阳货是小坏蛋,你该跟谁对着干?他这一生,到处奔波,鲁国不行奔卫国,卫国不行奔陈国,楚国他也去过,全都令他失望。如果放弃选择,只能当隐士,他又不肯。周公之梦是乌托邦,浮海居夷是赌气话。七、作业布置,疑难解答(2分钟)1.诵读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与“乐”“仁”是什么关系?明确: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春秋时代重视“礼”,“礼”包括礼仪、礼制、礼器等,却很少讲“仁”。《论语》讲“礼”75次,包括“礼乐”并言的;讲“仁”却109次。由此看来,孔子批判地继承春秋时代的思潮,不以礼为核心,而以仁为核心。而且认为没有仁,也就谈不上礼,所以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二、导入直接进入文本诵读理解。三、检查预习(4分钟)1.检查学生诵读的情况。2.翻译并理解3.10子曰:“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问:为什么孔子“不欲观”?解析:禘为古代天子之大祭,诸侯以下不能举行禘祭,但据典籍记载,因为周公有大功于周室,故成王特许周公有禘祭之事,此后鲁国承用不变。孔子认为鲁君做法是僭礼,因此非之,故云“不欲观之矣。”五、解读课文(16分钟)1、诵读指导,诵读课文。(5分钟)(1)听朗诵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诵。(2)学生齐读课文2、自读赏析,讨论探究,初步疏通全文。(11分钟)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注释,疏通文句。不懂或有争议的内容老师布置作业并解答疑问。随机提问学生。学生答,老师小结检查学生诵读情况和翻译理解情况,老师指导学生诵读学生自读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平和正兴学校共同教案5可以讨论探究。3、教师巡回指导,解释疑难问题,指导讨论。以上第2、3点交互进行。4、重点点拨:老师强调重要内容。主要疏通文本,准确翻译,理解思想。孔子更爱周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两代,丰富啊完美之至!我赞同周代的。”尔爱其羊,我爱其礼。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想免去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用的一只活羊。孔子说:“赐呀!你吝惜那只羊,我爱惜那个礼。”五、课堂练习,巩固强化(15分钟)1、配合“学案”“探究鉴赏”一题完成。【原文】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解释词语】①媚:谄媚、巴结、奉承。②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③所:地方,处所。【译文】王孙贾问道:“‘与其献媚于一室之主的奥神,宁可献媚于(比他低下)的灶神’,这句话说得如何?”孔子说:“不对。如果得罪了老天爷,那就没有什么神可以祷告的了。”2、翻译下面两章,理解孔子对君臣关系的思想,说说你的看法。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译文】:孔子说:“服事君主尽到礼节,别人却认为是在谄媚呢。”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心礼,臣事君以忠。”【译文】:鲁定公问道:“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该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按照礼来使用臣子,臣子用忠心来服事君主。”六、小结。(5分钟)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了孔子关于礼的思想。3·11、3·12主要批评了鲁侯僭礼行为。3·18、3·19阐述了君臣之礼,强调“君使臣心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思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的行为规范。只有通过虚心学习、察言观行、向人请教等方式学习到的行为规范才称得上是礼。孔子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人们觉得孔子好像什么都不懂,凡事都要问,根本算不得知礼。这些议论被孔子听到以后,他很坦然地说是礼也。意思是说不懂的就问,这正是礼啊!礼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向人求教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即所谓学而知礼。古代的理想主义,往往是复古主义,孔子的古分两层,大同社会是一层,小康社会是一层。唐虞盛世,过于遥远,他夸归夸,并不追;夏、商、周,三挑一,他从周,也不是越古越好。他所教师巡回指导,解释疑难问题,指导讨论。学生完成“学案”“探究鉴赏”练习,约9分钟。老师指导明确,约6分钟。老师小结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设计平和正兴学校共同教案6从的周,不是东周是西周;西周,不是晚期是早期。他生于鲁,长于鲁,谁都说,周礼尽在于斯。他做的是周公之梦。七、作业布置,疑难解答(2分钟)1.诵读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问:“祭神如神在”表现了孔子对祭祀怎样的看法?解析:祭祀(什么)就好像(什么)在眼前一样,祭祀神就好像神在眼前一样。孔子说:“我不亲身参加祭祀,就如同不曾祭祀一样。”这里,孔子强调祭祀一定要虔诚,要投入。二、导入直接进入文本诵读理解。三、检查预习(4分钟)1.检查学生诵读的情况。2.翻译并理解: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解析:孔子说:“《关雎》这一乐章,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注》:“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
本文标题:《论语八佾篇第三》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8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