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精讲班讲义
《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精讲班讲义开班宗旨:真题精讲班是在分析大量历年真题的基础上,为考生总结出各个章节的必考点、常考点或易考点,并将每个考点的考点讲解、考情分析以及典型真题按照教材章节体系为主线进行串联,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讲解,帮助考生透彻掌握命题趋势和考试重点,达到有利夯实基础、全面掌握考点的作用。本门课程的真题精讲,是在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5套试题的基础上,为考生总结出本门课程考点共62个,其中一类考点28个,二类考点22个,三类考点12个。一类考点:是指此知识点在往年考查次数至少在3次以上,考查机率很大,考生需要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二类考点:是指此知识点在近年考查了1—3次,考查的机率较大,需要考生一般掌握的。三类考点:是指此知识点往年考查过1次,或者没有考查但以后极有可能考查的了解知识点。考生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真题精讲班是对于由本门课程的历年真题分析出来的考点进行的一个集中梳理和总结,所以不涵盖该门课程的课程介绍、试卷分析、复习方法、章节内容的具体解读等等,大家如果想要了解和学习本门课程的上述内容,可以关注本门课程的导学班、基础班、模考班、点题预测班等其他四个班次。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考情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货币的产生、存在的形态以及货币的职能,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本章考核知识点有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币值,人民币,国际货币等。历届试题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多集中在选择题,计算题,大概分值约4-7分。本章共总结出考点:5个其中一类考点:2个二类考点:2个三类考点:1个二、真题精讲:考点一:货币形式的演变:P51{一类考点}考点讲解:货币的形态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1.商品货币:属于足值货币。1)实物货币:即由某种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来充当货币。2)金属货币:如金币、铜币、银币等2.信用货币,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属于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1)纸币:用纸制作的货币。2)银行劵:银行自身发行的以银行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3)存款货币:通过银行账户中的存款划转,货款得以结清,商品交易完成。4)电子货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考点分析:本知识点属于第一章第一节的基本知识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货币形态经历的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其在历年两次的单项选择题都曾考查过。真题链接:1.下列属于足值货币的是(C)A.纸币B.银行券C.金属货币D.电子货币【解析】P52,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点评】此题考查内容简单,考生识记即可,该知识点多以单选题型考查。2.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D)A.国家对货币形式的强制性要求B.发达国家的引领C.经济学家的设计D.商品生产、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解析】P54,充当货币的材料从最初的各种实物发展到统一的金属,再发展到用纸制造货币,进而出现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点评】此题考查货币发展动力,考生理解即可,该知识点多以单选题型考查。考点二:货币的职能:P54{二类考点}考点讲解:一.货币职能的两个方面: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的顺序进行阐述的。李健教授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交易媒介职能和财富贮藏职能。二.交易媒介职能:1、计价单位又称为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衡量商品劳务的价值。货币单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价格标准。商品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2、交易媒介又称为流通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并实现商品价值。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由货币符号来代替。3.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商品赊销时引起的,在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已经不是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作为支付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三.财富贮藏职能:货币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并作为保存价值的手段。贮藏货币有种种目的。贮藏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世界货币则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过去是由黄金实体来扮演,现在则是由某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来充当国际货币。考点分析:本考点属于第一章第二节的关键知识点,其多以单选题和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在历年的单项选择题中多次出现,考生重点记忆即可。真题链接:1.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是(A)A.交易媒介与财富贮藏B.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与价值贮藏【解析】P54,货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以及世界货币。其中交易媒介与财富贮藏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马克思说过“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点评】此题考查了货币的职能,该知识点多以单选、多选题型考查。考点三:货币制度:P56{一类考点}考点讲解: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包括主币和辅币)。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和辅币之分。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规定货币的铸造和发行。考点分析:本考点属于第一章第三节的关键知识应用点,其多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选题的形式考查,在历年的考试中多次出现,考生重点记忆掌握即可。真题链接:1.流通中的主币(D)A.是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B.是有限法偿货币C.主要用于小额零星交易D.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解析】P57,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和辅币之分。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点评】此题考查流通中货币的种类,在最近的考试中不常考查,考生识记即可,该知识点多以简答题型考查。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BCDE)A.规定货币材料B.规定货币单位C.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D.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E.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解析】P56,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包括主币和辅币)。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规定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点评】此题考查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考生理解即可,该知识点多以单选和多选题型考查。考点四: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P58{二类重点}考点讲解:一.金属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3.金币本位制。4.金块本位制。5.金汇兑本位制。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3.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人民币。人民币具有特殊性。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主辅币之分。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考点分析:本考点属于第一章第三节的关键知识应用点,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在历年的选择题中多次出现,考生重点记忆掌握即可。真题链接:1.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货币制度是(C)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解析】P59,金银复本位制-----“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点评】此题考查货币制度,考生理解即可,该知识点多以单选题型考查。2.简述不兑现货币信用制度的特点?答: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2)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3)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考点五: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P61{三类重点}考点讲解: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中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手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双挂钩使美元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与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美元,这就要求美元大量办出境外,显然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2.牙买加体系:1978年4月1日起生效,内容有: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4.国际收支形式多样化考点分析:本考点属于第一章第三节的关键知识应用点,其多以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的形式考查,在历年的选择题中多次出现,考生重点记忆掌握即可。真题链接:1.名词解释:特里芬难题:【答案】在布需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手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双挂钩使美元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与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美元,这就要求美元大量办出境外,显估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解析】P63,“特里芬难题”的关键是指:美元供应增长与其同黄金之间的兑换性。【点评】此题考查特里芬难题的概念,该知识点难度不大,重点考查考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了解,该知识点多以单选、名词解释题型考查。第二章信用一、考情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信用、基本信用形式和融资方式的概念和内涵,了解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职能作用,把握我国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的发展状况,认识国外金融证券化的趋势及其对融资方式的影响。历届试题对本章内容的考查多集中在选择题,特别是单项选择题,大概分值约5-8分。本章共总结出考点:5个,其中一类考点:2个二类考点:1个三类考点:2个二、真题精讲:考点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P69{一类考点}考点讲解: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以证券公司为核心。是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一方面,以债务人的身份将资金盈余者的盈余资金筹集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银行向资金盈余者出售的金融工具主要为各种存款凭证。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的主要方式为各种贷款。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①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筹资规模和风险度可以不受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规模和风险管理的约束。②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在信息披露制度下,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③受公平性原则的约束。直接融资的局限性:①筹资者直接凭自己的资信度筹资,风险较大。②直接融资需逐次进行,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③直接融资的公开性要求,不利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①社会安全性较强。因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很严,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信度和内部管理也强于一般企业。②尽管银行贷款一般审查比较严格,但对于有良好资信记录的长期客户,能及时方便地获得流动性资金需要。企业只对有关金融机构公开财务和投资计划,③在间接融资中,保密性较直接融资强。间接融资的局限性:①由于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被隔断,金融中介机构集资金供求于一身,从而也集中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收益。②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地予以满足。考点分析:本考点属于第二章第一节的关键知识点,其多以单选,多选,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在历年的考试题中多次出现,考生重点记忆即可。真题链接:1.间接融资的
本文标题:《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精讲班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9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