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第1页共10页《高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建议删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新马高级中学建于2007年5月,学校位于盱眙县城乡结合部。到2009年9月,学校第三届学生入校,在数学学科教学与到了很大的难题。一方面生源的数学素质较低,数学学力的80%处于中下水平;另一方面,前两届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原来部分数学基础不错的同学的数学成绩也直线下降。每次数学测试,尽管试题难度不大,但测试成绩很不理想,不少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是个位数,班主任老师都没法将学生的真实数学成绩填上学生的素质报告单。这种现状,使学生没有信心,老师担心,家长揪心,学校发展收到了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影响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我们了解到,产生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数学厌学情绪的影响。因此,对高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形成原因进行深入仔细的分析,寻求矫治数学厌学情绪的有效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一)课题界定1.厌学:2.厌学情绪:3.数学厌学情绪:4.对策:5.高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旨在(请把1-4的概念解释清楚,5是你课题要研究的内容,也把他说清楚)1.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第2页共10页是建立在人们比较稳定的一整套思想、兴趣和目的基础上的,是心理的反映。“厌学”是一种对学习的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数学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以及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学科表现的厌倦甚至厌恶的心理现象。研究发现,数学厌学情绪起初表现为数学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常走神、作业难以按时完成,随着厌学情绪的增长,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采取回避、逃避、放弃的态度。2.从理论上讲,界定学生是否形成数学厌学情绪应通过心理测试、人格测试及数学知识测试等各项指标来实现,然而在现有条件下,全面进行这方面的测试很难实现。本课题打算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的成因、过程、特点的分析,综合认知策略的探讨与心理指导,探索部分或全部消除数学厌学情绪的有效策略。(以上蓝字中的内容,请分别选择填写到1-5中去)(二)支撑性理论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人人都要发展和完善自己,都有向良好方向发展的心理,是人的正常合理需求的反映。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着重研究人的发展需求的实现过程,即旨在探讨人性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该心理学主要观点是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命意义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潜力,这实际上是人的发展需求的反映。一句话,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着重研究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心理学。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3.教育心理学理论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北尾沦彦的教育心理层次说认为:形成厌学情绪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教师的不适应,对学习的消极态度等。三、主要研究目标1.对高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弄清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数学厌学情绪形成的影响;2.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预防学生数学厌学情绪的产生,寻求矫治学生厌学兴趣的有效对策;3.全面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合格毕业生;4.提高我校数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实验研究过程及方法(一)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09年9月~12月)1.阅读新课程标准、教科研杂志和相关文献。2.撰写开题论证书、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研究计划和阶段性研究安排表;3.邀请淮安市教科所、盱眙县教科室专家座谈,听取专家的建议和指导意见。4.组织教师学习开题论证书和课题实验报告,学习专家意见精神,提高课题成员的思想认识,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要求。第3页共10页实验研究阶段:(2010年2月~2010年7月)(1)通过文献研究法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征、方法、原则、意义、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2)根据语文课堂的特点,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确立研究具体内容,并成立子课题组。第三阶段:教学实践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1)研究总结报告:集中课题组成员的各项研究成果;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完成研究总结报告;(2)将研究论文形成论文集,将教学案例形成案例集。专家鉴定研究成果并推广。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累,我们对矫正学生数学厌学情绪形成了有效对策,于2011年6月30日前在校级层面汇报展示,有关的资料也将上传于学校网站,作为资源共享,并汇总成册。(请参照你校语文方案中这种写法写(蓝字),简单点)(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相关量表,了解数学厌学情绪的成因、分类和现象特征,寻求数学厌学情绪的定位标准。2.文献研究法:以文献研究为主,查阅并学习有关教学心理方面的的文献资料。3.观察法:通过观察访谈,了解学生数学学生心理和现状。4.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班和实验研究个体相结合。四、研究内容及成果(一)客观的对我校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1.问卷调查:我们于2010年3月设计了如下表格,对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展开广泛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的数据统计:(1)关于数学预习:选项总是乐意去预习只要感兴趣就预习喜欢提前多做一些习题从来不自觉提前预习按老师要求预习是件苦差事,一拿数学书就心烦老师检查就预习,不检查就不预习课前预习后上课不想听课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百分比10%15%12%48%45%22%28%17%18%(2)关于数学课堂:选项注意力集中,从始至终开始注意力尚能集中始终不能集中开始注意力不能集中后来才喜欢一直听老喜欢边听边与不愿意讨论问喜欢回答问题对老师的提问第4页共10页都能听课后来就不行了注意力能集中注意。师讲解同学讨论题不感兴趣百分比18%32%12%25%45%17%33%19%13%(3)关于数学老师:选项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经常得到老师个别指导一听他讲话就心烦最好经常有事不来上课对同学的关心不仅是数学成绩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上课总是一讲到底课上不停的责怪学生百分比13%8%5%9%18%12%20%10%14%(4)关于数学作业:选项反感独立完成与同学讨论完成一半抄袭别人的,一半自己做请别人代笔等老师讲评不想写解题过程作业即时完成几乎不交作业百分比13%15%45%24%3%12%20%47%7%(5)关于数学测试:选项考试前总心慌,怕考不好十分害怕,有焦虑情绪胸有成竹,自信能考好若无其事临近考试时就想上厕所经常会看错题目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担心考不好受到老师家长指责,同学嘲笑想撕毁考卷百分比45%55%15%24%33%33%21%35%7%2.分析数据,初步了解高中生数学厌学情绪成因调查发现,12%左右的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比较好学习成绩优秀;18%左右的学生数学能力差;8%左右的学生几乎放弃了数学学习,接近25%的学生对数学课和数学老师没有好感,45%左右的学生对数学考试有畏惧感,50%左右的学生或多或少有些数学厌学情绪。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表现好的,数学课上尚能坚持听课,完成作业,把学校和老师规定的硬性任务完成,表现差的,亦即厌学程度较深的,数学课上打瞌睡、开小车、玩手机,有的索性选择逃课,作业能不交就不交,老师实在查得紧,就抄一遍应付了事;缺少数学学习激情,刻苦自觉的学习风气淡化,有的学生晚上聊天、游戏,甚至用手机上网夜战,白天精神不振;甚至有学生谈情说爱,有些家长不仅视而不见,甚至怂恿和支持。讨厌教室,讨厌数学老师,讨厌数学课本,讨厌数学考试,甚至有意顶撞数学老师,对“数学”第5页共10页两字讳莫如深。数学后进生厌倦数学的突出表现是:对学习任务缺乏主动性,有抵触情绪;上课不注意听讲,走神、睡觉;对一切数学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置之,表现再严重一些就是旷课逃学等。高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成因分析:产生数学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个体角度看,有如下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起来,学习自觉性差,得过且过;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跟不上,由于前面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上课听得一知半解,课后作业无从下手,长期下去,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方法不当,思维能力差,感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思想素质较差,意志水平低下,相当一部分学厌学生,纪律松散,怕吃苦,爱享受,我行我素,数学课上精力不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懒得动手动脑,课后沉迷于网络游戏。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本身看,高中数学学习相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课堂容量大,跨度大,思维量大,学习要求高,训练要求高,学习强度大,要求学生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数学学习,具有足够的耐力和受挫能力,学生适应不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从而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有些老师过分强调数学学习,数学作业量大,难度深,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对数学产生疲劳心理;教师的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老套,缺少师生、生生互动,不能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甚至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能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少数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讨厌学习数学,甚至公然与数学老师对抗。当今高考,成也数学,败也数学,数学教师压力大,很多数学教师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到数学老师的身心健康,老师的心理情绪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针对高中新生数学厌学情绪采取的措施办法在教学实践阶段,我们从2010年9月起,将前期研究成果全校进行推广,我们组织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教育心理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规范,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查看相关研究资料,开设观摩课。组内教师能根据所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尝试着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反思,逐步积累经验。在教学实验阶段,我们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
本文标题:《高中学生数学厌学情绪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9877 .html